在建安時期,孔融和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被世人并稱為“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們對于詩、賦、散文的發(fā)展,都曾做出過重要的貢獻。近幾天,我閱讀了一些建安文學,不僅知道了“建安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而且在道德和學習上也能給我以很大的啟迪。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建安七子”的故事,還教我背誦他們的詩歌,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王粲的《七哀詩》、孔融的《雜詩》等。只是我當時年齡還小,并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含義。
現(xiàn)在想想,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真是太不應(yīng)該了。我的媽媽是一位小學教師,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早上起來時媽媽的聲音很清脆,一到晚上她的聲音就沙啞了,晚上回到家說話時手按著腮幫,能不說話她就用手勢表示。我的爸爸是一名司機,整天不著家地忙個不停。爸爸的腰都累疼了,身子也很瘦。想想我自己,衣食無憂,學習用具買了一個又一個,看見別人有的我也必須有,爸爸、媽媽總是盡量滿足我,但我從未想過他們。我的家庭作業(yè)每天都是在媽媽的督促下完成的,總是不讓媽媽省心??粗v不堪的媽媽,想想忙碌的爸爸,我真是太不懂事了。假如我每天都能獨立完成作業(yè),也許媽媽頭上的白發(fā)就會少長一根;假如我不亂花錢,爸爸的腰也許不會這么疼;假如我能多幫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他們也會多一點休息的時間……
唉,我真算不上一個懂事的孩子。我在沉思,我該怎么做?我已經(jīng)是四年級的學生了,我的理想是當一名作家,當一名像“建安七子”那樣擁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文人。放心吧爸爸媽媽,我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我要和爸爸媽媽比著干,爸爸媽媽努力地工作,我也要努力地學習,讓我的理想在愛中、在播種中、在執(zhí)著中慢慢飛起。
指導:王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