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重組中重生就是在重組中滅亡,似乎東南汽車已逃離不了被兼并重組的命運。
東南(福建)汽車工業(yè)有限公司(簡稱東南汽車)于1995年11月2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正式注冊成立,是迄今為止經(jīng)國家正式批準成立的最大的海峽兩岸汽車合資生產(chǎn)企業(yè)。
1996年東南汽車進入輕客市場,于當年7月推出了其首款輕客車型——東南“得利卡”,受到市場追捧?!吧潭鴥?yōu)則轎”,2003年東南汽車開始推出家庭轎車系列,當年推出的菱帥成為國內(nèi)家轎新貴。這一年也是東南汽車在2009年之前最鼎盛的時期,完成銷量83533輛。而東南汽車再實現(xiàn)8萬輛銷售水平已是2009年的事了。
重組、收購的傳言一直與東南汽車如影隨形,不論是最早的北汽,還是后來的廣汽亦或是目前的東風(fēng),均有收購東南的計劃或意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無論是傳言與否,東南汽車最終成為被緊盯的“盤中之餐”,顯然與其自身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存有莫大的關(guān)系。
產(chǎn)品乏力
目前,東南汽車旗下產(chǎn)品包含三菱、克萊斯勒、自主三個部分。其中,克萊斯勒銷量較小這里可以不做討論。而三菱品牌在東南汽車銷量中的份額也比較寒酸。在2011年東南汽車乘用車105993輛的銷量中,只占30%左右。盡管未來三菱還將在東南汽車投放新車型,但對東南汽車的銷量提振有多大幫助,仍是未知。
事實上,在此前,三菱品牌在東南汽車中的份額也曾風(fēng)光無限,尤其是乘用車領(lǐng)域。2006年,東南汽車推出的首款掛上三菱車標的轎車即三菱藍瑟,其于當年5月正式上市銷售全年累計完成近2萬輛。2007年進入其全盛時期,但2008年后開始下滑,現(xiàn)在已基本變成藍瑟翼神的補充。然而除去尚有一定銷量的藍瑟系列外,三菱在東南并沒有推出更“成功”的車型。
而與此相反,東南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卻不斷變強,在成功推出菱帥后,其繼任者菱悅有過之而無不及,繼續(xù)領(lǐng)銜東南汽車乘用車部分的銷量,2011年在東南汽車乘用車的銷量中占比為66%左右。但其緊靠單品競爭,也成為東南汽車在乘用車銷量上尋求進一步突破的瓶頸。
事實上造成這種局面,與東南汽車在產(chǎn)品推出上存在眾多問題有關(guān)。無論是在SUV市場還是MPV市場上的嘗試東南汽車均以失敗告終。其中,菱紳是東南汽車引進自“臺灣中華汽車”的 Savrin,而其原型是三菱Space Wagon,因應(yīng)大陸對于MPV的訴求,原本只是“休旅”概念的菱紳又被車廠在營銷上冠以“商用”的概念,以中大型MPV的身份向奧德賽、別克GL8等發(fā)起挑戰(zhàn)。其于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但終因市場表現(xiàn)不佳于2008年停產(chǎn)。據(jù)統(tǒng)計,2004年~2008年菱紳累計銷量在1萬輛以上。此外,目前處于停產(chǎn)狀態(tài)的富利卡,自上市后就不曾在SUV市場上掀起過波瀾。
東南自主部分除去乘用車外,商用車版塊也一直是東南汽車銷量的中堅,但這一局面在2008年開始發(fā)生劇烈變化。曾幾何時,東南汽車輕客可與金杯分庭抗禮。2002年,國內(nèi)輕型客車市場銷量14.82萬輛,其中金杯汽車賣出6.51萬輛,得利卡2.93萬輛,分別占了44%和20%的市場份額。然而如今卻差距懸殊,可用悲慘形容,2011年東南輕客銷量還出現(xiàn)了大幅下滑,僅銷售4169輛,下降25%以上。而此時的金杯銷量已接近9萬輛,同比增長13%。
尋求突破
在2012第十二屆北京國際車展上,東南菱悅V5正式發(fā)布,作為東南汽車自主研發(fā)的全新緊湊級車型,東南V5將與騰翼C50、帝豪EC7等諸多自主品牌緊湊型車展開競爭。
協(xié)和達勤國際市場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總裁黃琦分析認為,東南汽車一貫在發(fā)動機方面與其他自主品牌競爭對手相比,至少是沒有劣勢的(從其搭載的1.5L/1.5T/1.8L三款發(fā)動機便可得知),但產(chǎn)品定位對V5這款新車來說更關(guān)鍵。而且,東南品牌在營銷能力上比較薄弱,這使得他在和其他對手競爭的過程中沒有那么大的品牌影響力。尤其不足的是東南的售后服務(wù),這對于單個產(chǎn)品來說可能是一個硬傷。
黃還表示,東南V5上市后,對原有用戶群的影響不大,本來不同品牌在同一級別車型上的用戶群就有一些差別,作為東南產(chǎn)品線中的“高端”之作,V5不會帶來太大銷量上的提升,銷售比例在總體銷量上也不會占據(jù)多少比例,所以并不會帶來用戶群的改變。
股比復(fù)雜
除去產(chǎn)品外,東南汽車背后牽扯復(fù)雜的利益鏈條,東南汽車的三方股東為福汽、三菱、“中華”,分別占股50%、25%和25%。而其中中華來自中國臺灣的敏感身份,也令東南在解決自身問題時非常棘手。另外,股比構(gòu)成也令東南汽車的發(fā)展十分尷尬,三菱、中華對東南汽車似乎均心不在焉,尤其是本應(yīng)以東南汽車這個平臺有所作為的三菱。這也是外界詬病三菱不肯加大在東南汽車投入的根源,而一直醉心于其進口車業(yè)務(wù)與發(fā)動機配套等。
2011年,東風(fēng)集團有意收購東南汽車的傳聞在坊間不脛而走,甚至有報道披露東風(fēng)高層奔赴中國臺灣和日本,針對收購進行磋商。同時,還有媒體報道稱,福汽集團意欲將東南汽車一分為二,分別與三菱汽車和中華汽車成立合資公司。
傳聞是否屬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在東南汽車中處于小股東角色的“臺灣中華汽車”和三菱汽車,自2010年到2011年,相繼成立了股權(quán)對等的合資公司東風(fēng)裕隆和廣汽三菱(臺灣中華、裕隆汽車同屬于裕隆集團旗下)。這不由得不令東南汽車的處境十分尷尬。
不在重組中重生就是在重組中滅亡,似乎東南汽車已逃離不了被兼并重組的命運。但東南汽車似乎也并未曾放棄努力。不論是自主菱悅品牌的戰(zhàn)略車型V5即將上市,還是隨后將導(dǎo)入三菱品牌全新車型。但東南汽車能否迎來新的發(fā)展機會,最終還要看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