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了,這可是家里“頭等大事”。爸爸媽媽們常常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匆匆忙忙去了醫(yī)院卻往往虛驚一場。如果在家里為寶寶準備一個小藥箱,以解燃眉之急,這樣就方便多了。
一個儲備豐富的小藥箱意味著,不必帶著生病的寶寶急急忙忙地奔赴醫(yī)院或者藥房,不需要放下老板布置的重要工作往返于家和公司之間,不用擔心萬一路上堵車或者寶寶哭鬧不止搞得自己腦袋都要爆炸了。只要服下一劑藥便可以讓病痛迅速得到緩解。不過,這小藥箱里到底該放哪些藥,除了藥品之外還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這可是一門大學問。
常備藥品小清單
抗感冒藥
感冒初起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最好準備一些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顆粒、氨酚磺那敏粒、小兒偽麻美芬劑(艾暢)等。對于1歲以內(nèi)的小寶寶,在使用上要看清說明書上的劑量是按照年齡劃分還是根據(jù)體重計算。如果服藥兩三天后,癥狀仍沒有消除或改善,應該及時帶寶寶去醫(yī)院就醫(yī),以免貽誤病情。
相關(guān)中成藥推薦:健兒清解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珠珀猴棗散、雙黃連口服液等。
退燒藥
發(fā)熱是寶寶常見癥狀,建議2個月以內(nèi)的小寶寶盡量不使用藥物退熱,而是盡可能通過物理方法降溫。如果寶寶已經(jīng)超過6個月,則可以適當?shù)剡x擇一些退熱藥以緩解寶寶不適。寶寶常見退熱藥有:醋氨酚、布洛芬(兒童處方,包括美林、恬倩)、對乙酰氨基酚(包括泰諾、百服寧等)。
相關(guān)中成藥推薦:小兒柴桂退熱口服液、小柴胡顆粒等。
調(diào)理胃腸
寶寶拉肚子了,如果癥狀較輕,可讓他吃一劑媽咪愛來控制病情。如果情況較為嚴重,可服用蒙脫石散(包括思密達、必奇等),同時也要根據(jù)情況適當補充一些口服補液鹽。值得注意的是,生態(tài)活菌制劑在沖服時,水溫不能高過40℃,以免殺滅活菌而影響療效。如果寶寶出現(xiàn)積食,則可以服用小兒化食丸或小兒胃寶丸以緩解不適癥狀。
相關(guān)中成藥推薦:啟脾丸、健胃消食口服液等。
祛痰止咳藥
有些家長見到寶寶咳嗽兩聲,就立即讓寶寶吃消炎藥,這種做法并不科學。在消炎藥的使用上,要經(jīng)過醫(yī)生診斷后方能使用。如果寶寶咳嗽痰多可以選擇沐舒坦口服液。
相關(guān)中成藥推薦:急支糖漿、小兒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清熱降火藥
寶寶常常因上火而出現(xiàn)口舌生瘡、咳嗽痰黃、大便干燥等各種不適,如果癥狀較輕建議喝一些七星茶或用菊花、羅漢果、雪梨煮成涼茶來喝。情況嚴重者可適當服用導赤丸。服藥后仍然高熱不退,咽部紅赤明顯,應及時到醫(y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皮膚病常用藥
如果寶寶患有尿布疹或者紅屁股時,推薦使用鋅氧油、鞣酸軟膏。艾羅松可以治療皮疹以及其他皮膚疼痛發(fā)炎癥狀,因為它溫和、無刺激。不過,在初次使用之前最好聽一下醫(yī)生的建議。家長最好不要亂用激素,有些激素類的藥對寶寶副作用大。
相關(guān)中成藥推薦:紫草油藥膏
外用藥
酒精、碘酒、消毒水、創(chuàng)可貼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出現(xiàn)小范圍的燙傷,表皮輕微發(fā)紅,可以用紫花燒傷膏;如果出現(xiàn)脫皮、紅腫,則需要到醫(yī)院處理。
其他藥物
眼藥水:經(jīng)產(chǎn)道娩出的新生兒,易患結(jié)膜炎,眼分泌物增多、應根據(jù)情況適量滴些眼藥水。
抗生素軟藥膏:如百多邦:以幫助防止切傷或擦傷的傷口受到感染。
抗過敏藥:可減輕發(fā)癢、蕁麻疹、蚊蟲叮咬和過敏反應癥狀。在初次使用之前,最好得到醫(yī)生的認可,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吐根制劑:在緊急中毒情況下使用,達到促進嘔吐的作用。不過在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個人使用,因為有些物質(zhì),吐出來可能比咽下去更易引發(fā)危險。
寶寶藥箱,謹慎管理
準備寶寶專屬小藥箱
不能因為寶寶的藥品看上去比較少就將它與成人藥品混放在一起,哪怕是在家庭藥箱中留出一部分空位給寶寶裝藥也不行。因為有些藥品名稱雖然相同,但在使用劑型、規(guī)格、劑量上卻有著嚴格的區(qū)分,家長一不留心就容易讓寶寶吃“錯”了藥。
分類保管,使用方便
最好按功效不同分類放置,比如外用藥和內(nèi)用藥分開,特殊用藥和常規(guī)用藥分開,避免急用時拿錯、誤服而引發(fā)危險。細心的媽媽也可以在藥品外包裝上貼上標簽,上面清楚注明藥品名稱、主要功效、服用方法以及服用劑量,方便其他人,尤其是家中老人給寶寶找藥時,不至于一頭霧水。另外,對于消毒用品,如棉球、紗布等,最好在開袋一周內(nèi)使用,最多不超過兩周,并注明開始使用的時間。
定期整理小藥箱
建議每3個月就要整理一下寶寶小藥箱,檢查一下里面的藥品是否過期。對于已經(jīng)過期的藥品,哪怕還沒有開封,也要毫不猶豫地扔掉,以免良藥變毒藥。其次再看看藥品的包裝和外形,對于有些藥品,例如糖漿、眼藥水等,即使尚未過期,如果包裝瓶出現(xiàn)損壞,導致藥物變色,也要馬上處理掉。一些常用的應急藥物,比如雙氧水、酒精等,如果發(fā)現(xiàn)快用完了,要及時補充,以免下次再用時無藥可用。口服類藥物,建議一次三至五天的用量即可。
放置藥品要小心
寶寶的小藥箱最好存放在干燥、陰涼、避光且溫度較低的地方。需要密閉存放的要裝入瓶中密閉,不能用紙袋或紙盒代替,以免長時間后氧化或潮解。糖漿類、液體類制劑或魚肝油及益生菌活菌制劑等藥品最好放入冰箱冷藏貯存。對于易揮發(fā)、易失效且刺激性較強的外用消毒溶液,建議裝在密閉的容器內(nèi)保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藥箱最好放在大人容易夠到的地方,比如位于肩膀高度或更高的柜子里,以防止寶寶因為好奇和“貪嘴”而偷藥吃。
家庭急救包物品清單
(非藥物類)
家長可根據(jù)寶寶的情況選擇性購買儲備
1 黏性繃帶:對于切割或擦刮的傷口,在清潔之后,可做包扎用。
2 抗菌肥皂:用于清洗臟污的傷口。
3 標準調(diào)羹或藥液滴管:可以精確地測量藥品劑量。
4 棉球:用于蘸取洗液或抗菌溶液。
5 棉簽:主要用于清潔鼻孔和外耳道。
6 紗布繃帶:包扎切割傷口或更深的創(chuàng)口。
7 冰袋:減輕撞傷或其他損傷后的腫脹,也可用于物理降溫。
8 凡士林:為肛門體溫計起潤滑作用,也可治療尿疹。
9 含鹽的滴鼻藥水:清潔堵塞的鼻孔。
10 鑷子:取走部分嵌入皮膚中的碎片(一定要先消毒)。
11 體溫計:用于測量寶寶體溫。
12 止血帶:可以迅速將傷口處流出的血止住。
13 剪子:可以將粘連在傷口處的衣服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