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現代標志圖形設計不僅要符合外觀美的基本要求,更要運用視覺美法則提升標志圖形設計藝術價值,賦予標志圖形設計豐富內涵。標志是校園形象識別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校園文化的精髓,樹立了學校的品牌形象。本文以高校標志設計為例,從色彩、圖形設計、結構設計三個方面分析了現代標志圖形設計中視覺美法則的運用,展望了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標志 圖形設計 視覺美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一 引言
由于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廣大民眾針對現代標志設計的要求,尤其是視覺美方面的要求愈來愈高:不再僅僅局限于外表的美觀,而是在更深的層次中去尋求現代標志設計和當前社會中視覺美兩者之間的有機聯系。如今,中國高等教育體制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各地眾多高校之間同樣存在競爭,而這種競爭逐漸上升到品牌競爭,甚至是文化競爭的層次。一個優(yōu)秀的高校假如沒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那么就很難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終究會被社會遺忘?,F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并通過導入校園形象識別系統(tǒng)不斷提升自我的品牌形象。本文針對現代標志設計中的獨特性從視覺美法則的視角進行分析與討論,通過列舉部分高校形象識別系統(tǒng)中的優(yōu)秀案例,對視覺美法則如何體現在現代標志設計中進行了深入研究。
二 色彩的表現形式
色彩設計是現代標志設計中的一種非常直接的表現形式,也是最引起受眾關注的部分。在當今時代,色彩的運用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它也是現代標志設計的一種最為基本的表現形式,還是人們感知世界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F代標志設計借助各種不同的色彩來反映所承載的個體特點、個性以及內涵等各個方面,例如,藍色意味著理性,代表科技;綠色意味著環(huán)保與自然;紅色意味著熱情與奔放;黃色意味著活力、警示。
傳統(tǒng)的標志設計通常不會將各種色彩聯合運用,這和時代背景關系密切,也就是說時代背景對于視覺美法則有很大的影響。即傳統(tǒng)而又單調的視覺美法則造就了當時簡單而又理性的標志設計理念。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標志為紅色、藍色、綠色等單一色調為主或僅有黑白兩色,如東北財經大學、山東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等,而清華大學則使用了新穎的紫色,使得標志十分鮮明。
當前在現代標志設計中運用單調的色彩已經一去不復返,由于時代的不斷進步,廣大民眾所需求的文化元素日益多元化,使得現代標志設計中所運用到的色彩也更加豐富多彩。多元化的色彩必然成為現代標志設計產生強烈視覺美感的一種流行文化,正如19世紀中后期風靡一時的紅裙子,這種視覺色彩受到廣大設計人員的青睞。多姿多彩的色彩是現代標志設計中呈現給廣大受眾的一個重要特點。設計人員利用對色彩進行靈活運用,極大地豐富了現代標志設計的視覺元素,并且使得現代標志設計通過全新的視覺美法則反映出全新的時代特點以及社會文化特色,從而促進了現代標志設計的快速發(fā)展。其中有的高校開始嘗試運用更加豐富的色彩加入到標志的設計當中,如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標志中,從五行的觀點出發(fā),分別用青、赤、黃、白、黑五色代表了木、火、土、金、水,最終融合為太極。
三 圖形設計的表現形式
圖形設計是一種最為形象而直觀的表現形式,能夠很好地將文字或事物變得意象化,是文字無法代替的。圖形設計呈現出來的內容十分具象與復雜,當然也有抽象與簡約的一面,經過筆者的研究發(fā)現,現代標志設計的主流是將文字圖形化。假如以往的標志設計僅僅局限在圖形和文字的相互結合,而現代標志設計通常是將圖形和文字更加圖像化、使得設計更加整體化。這也正是現代標志設計的一種主流表現方式以及發(fā)展方向。和諧是當前社會中最為主流的一種表現方式,從而使得現代設計中的視覺美法則也受到了這種風格的影響。因此,圖形和文字在設計過程中完美相融合正是符合了時代特色。在圖形設計過程中充分運用視覺美法能夠有效地在所承載的個體中呈現出來,兩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將文字圖形化是許多高校比較熱衷的標志設計方法,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北京大學,以篆書字體的“北大”二字上下排列,“北”形同兩個背向而立的兩個人,而“大”則為一個正面站立的人,著重突出了北大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
圖形設計是現代標志設計的一個關鍵構成部分,它對于視覺所產生的沖擊效果僅次于色彩。所以,它也是現代標志設計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表現元素。伴隨時代的快速進步,圖形設計早已從以往簡一的方形、圓以及三角形等,發(fā)展到具備十分濃厚的時尚氣息、各種不規(guī)則圖形的多元素組合,并且伴隨圖形的發(fā)展與變化也促進了視覺美法則的發(fā)展與變化。例如,海河大學使用了圓角八邊形,上海大學使用橢圓形標志,南京林業(yè)大學則極具創(chuàng)意地使用了水杉葉,不僅是為了紀念首任校長發(fā)現并定名第四紀孑遺植物——水杉的杰出學術貢獻,更使得標志極富美感,令人過目不忘。有的高校為了突出地域特征,使用了極具特色的圖形。例如,東北大學設計為白山黑水,以此象征長白山和黑龍江所在的整個東北地區(qū),意境深遠;深圳大學的標志為一只張開翅膀的“大鵬”,既意喻了深圳的發(fā)展如同大鵬般遨游天際,又與深圳的別稱“鵬城”相響應;南昌大學以江西省省樹——樟樹的圖形為標志,枝繁葉茂的樟樹表明南昌大學是一所文理滲透、理工結合的綜合性大學。因為視覺美法則是伴隨廣大民眾接受外界信息程度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簡而言之,即理解與接受流行文化的能力,針對社會文化的認知度。然而,社會再怎么發(fā)展與變化,現代標志設計的基本原理也是不會由于時代的發(fā)展與變化而舍本求末的。
地球村使得全球不同國家的人們之間的距離愈來愈近,從而導致現代世界文化愈來愈呈現出多元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并且使得廣大民眾對于視覺美法則也更加時尚化、更加時代特色。所以,圖形設計的發(fā)展與變化需要和視覺美法則有機地結合起來,才可以讓現代視覺美法則更加有效地服務于現代標志設計;同樣,在有效運用現代視覺美法則的基礎上,現代標志設計才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時代氣息。兩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四 結構設計的表現形式
現代標志設計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結構設計。即使圖形設計以及色彩設計均非常完美,然而要是無法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最終出來的標志設計也就無法完美,無法給廣大受眾呈現出一種整體感。因為結構設計猶如人體中的骨骼分布,圖形以及色彩就猶如人體的外形和衣服,假如僅僅是片面地注重華麗的外形與服裝而無良好的骨骼,呈現出來的感覺是無法讓人舒服的。結構的構成猶如標志設計中的一只無形的手,如何運用這只無形的手對于現代標志設計中的視覺美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現代標志設計的基礎與核心就是圖形設計,這是當前廣大民眾基于現代生活所產生的一個廣泛共識,并且這種美的視覺美法則是在科學合理的結構基礎上所呈現出來的。因此,結構設計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來自于形式美法則,兩者是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不管是從節(jié)奏到韻律、個體及比例,還是從比例與和諧、統(tǒng)一與差別,圖形設計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滿足視覺美的韻律要求。通常一種耳濡目染的感受,是設計人員在外界生活所獲得的體驗從而得出一種綜合的感受;這也是現代標志設計的一個核心基礎,通常而言,需要呈現給廣大民眾一種十分穩(wěn)當而又平衡的感受。假如圖形結構的布局、選擇的色彩都十分恰當,但是二分部對于視覺的整體產生了不利影響,將會導致整個標志設計產生遺憾。中山大學以中山大學發(fā)源地大鐘樓為設計主體,借用園林中的海棠式洞窗與大鐘樓形象組合成“中山”二字圖案,增強標志的層次感和空間感。同時,中間圖形的弧形巧妙地形成一朵紅棉花,這是只有嶺南地區(qū)樹種的代表物種,寄寓了中山大學立足于嶺南地區(qū)的發(fā)展理念。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標志的中心圖形為DNA雙螺旋結構組成了小麥麥穗,突出了學校在小麥育種專業(yè)的杰出地位。這種成排向上構圖均衡對稱,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由此可見,結構設計一般具備審美和使用兩種功能的,同時也具有傳達信息的功能,并且結構設計的好壞對于傳達信息的內容以及視覺感受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結構設計對于現代標志設計而言,是最能反映視覺美感的一個重要部分。
五 發(fā)展與展望
設計人員在創(chuàng)作的思維活動當中,需要始終保持著一份特定的美感,而現代標志設計以獨特的視覺形態(tài)以及結構方式帶給廣大受眾一種特別的視覺美感。從而營造一種秩序美、理性美以及抽象美,給廣大民眾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并且富有節(jié)奏韻律之美,呈現出一種簡約之美的情感感受。這樣的視覺美感通常來自于現實生活中的感性之美。已經有一些高校開始擺脫傳統(tǒng)的圖形結構,運用更多點、線、面的變化組成標志,為校園標志設計開創(chuàng)了新思路。例如,在山東理工大學的標志中,其內圓的中心部分是“理工”兩個字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L”和“G”,通過書寫筆劃的抽象和變形形同一個草書“山”字。這就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時代感十分鮮明。
視覺美法則的實質就是和諧統(tǒng)一。因此,現代標志設計和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與社會文化的完美結合緊密相連。廣大民眾針對審美心理和外部的自然規(guī)律是和諧的,不管是從藝術的層面還是從設計的層面進行審視,視覺美法則和現代標志設計都是相得益彰。當中所蘊含的不同的美法則全部是圍繞著和諧這個中心法則,只有將它們兩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設計出的作品才是一件十分完美的藝術作品。視覺美法則有著十分廣泛的美學意義,古希臘極富傳奇色彩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說過:“藝術是通過與對立物相聯合產生的和諧。”從形象思維的層面而言,現代標志設計和視覺美法則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是針對形的意化以及美的圖解;現代標志設計是通過視覺美法則從而轉化為藝術實踐。只有把握美的核心本質,才能更好地對該法則加以運用,并且將其靈活運用到各個設計領域中去;只有把握住了這個關鍵,設計人員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
六 結語
利用對現代標志設計中的三個基本要素的作用與功能進行深入分析,對現代標志設計和視覺美法則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了詮釋,從而反映了視覺美法則對于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關鍵性,并且對現代標志設計將來的發(fā)展進行展望。此外,由于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視覺美法則也應當與時俱進,只有通過與時俱進的視覺美感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極富時代氣息的藝術設計品。視覺美法則和現代標志設計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猶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生產力促使全新生產關系的出現,生產關系則會加速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只有生產關系發(fā)展和進步了,才可以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更好、更多的社會財富;只有視覺美和現代標志設計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加融合而默契了,才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加美好的視覺美感。時代的車輪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視覺美法則也應當伴隨歷史車輪向前邁進。只有將人們所感悟到的和諧之美有效地運用到現代標志設計中去,才可以推動現代標志設計的快速發(fā)展。同時,視覺美法則還為現代標志設計指明了發(fā)展與前進的方向,并且現代標志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視覺美法則所特有的魅力。假如說視覺美法則猶如一棵樹的根的話,現代標志設計便是一棵樹的枝杈。不管是標志設計或者是其余的承載媒體,只要和美學相關的任何形式均會受到視覺美法則的影響。所以,只有抓住了視覺美法則的精華部分:秩序之美、理性之美、和諧之美以及抽象之美,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
由于視覺美法則的存在,使得人們擁有了更加美麗的生活方式,人們才可以充分感受到人間萬物的美好。因此,視覺美法則在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無所不在;也正是由于視覺美法則的存在,現代標志設計才能持續(xù)進行。
參考文獻:
[1] 金琳、趙海頻:《VI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2] 仁秀、豫民:《中外著名大學徽標欣賞》,《美與時代》(上半月),2009年第7期。
[3] 張憲榮:《設計符號學》,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版。
[4] 楊東平:《大學精神》,遼海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簡介:王英才,男,1981—,廣西桂林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廣告設計,工作單位: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