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虎,付松林,李根林
(解放軍第285醫(yī)院,河北 邯鄲056001)
失眠癥[1]是以入睡和睡眠維持困難所致的睡眠質(zhì)量或數(shù)量達不到正常生理需要而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臨床常見的失眠形式有[2]:①睡眠潛伏期延長:入睡時間超過30 min;②睡眠維持障礙:夜間覺醒次數(shù)≥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質(zhì)量下降:睡眠淺、多夢;④總睡眠時間縮短:通常少于6 h;⑤時間殘留效應:次日感到頭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在我國有10%~20%左右失眠人群,失眠癥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日常工作生活能力下降,嚴重者合并焦慮、強迫和抑郁,甚至產(chǎn)生自殺等危險行為。筆者近年來應用針刺結合穴位自我按摩治療失眠癥56例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56例患者均來自門診,時間為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男36例,女20例,年齡25~56歲,病程1月~1年。本組病例納入標準:①依據(jù)《中國精神障礙的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和《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②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SQI)總分>7分;③自愿參加,并可全療程配合;④排除包括感染、中毒、精神心理障礙、顱腦外傷以及其它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失眠癥。
以養(yǎng)心安神為主,心脾兩虛者,兼以健脾運中;心腎兩虛者,兼予養(yǎng)腎益精。主穴:神門、三陰交;隨證配穴:心俞、內(nèi)關、脾俞、腎俞、太溪、膽俞、大陵、肝俞、間使、太沖、胃俞、足三里。以上穴位均用毫針刺,施以補法,留針15 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天,再進行第2療程,但第2療程改為間日針刺。
令患者每晚睡眠前半小時取坐位,雙手用一指禪、揉按法施于百會、四神聰、催眠穴(位于耳后,在翳風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率谷、頭臨泣、頭維、太陽等穴各2 min,并以抹法自攢竹沿眉至太陽穴5~6遍,頸兩側分別自上而下施以抹擦法(勿同時兩側擦,最好涂抹適量甘油),以透熱為度。一指禪推法與揉按法施于風池、天柱、巨闕、涌泉等穴各2 min,而后在手厥陰、手少陰肘至腕部位,足少陰、足太陰膝至踝部位施以擦法,以透熱為度。
56例中臨床治愈(患者總睡眠時間超過6 h,多導睡眠圖睡眠潛伏期小于30 min,夜間覺醒時間小于30 min,醒后無頭昏、乏力等不適癥狀)32例,占57.2%;顯效(總睡眠時間超6 h,頻繁覺醒每夜不超過2次,醒后輕微不適)19例,占33.9%;有效(睡眠時間不足6 h,睡眠覺醒次數(shù)減少,多夢、醒后頭昏、乏力等不適癥狀減輕)5例,占8.9%;總有效率100%。
王某,男,45歲。失眠4月余伴血壓高(140/105 mmHg)1月余。于2011年3月來院就診,主訴每晚超過30 min才能入睡,睡后易醒,醒后難以再入睡,白天有頭昏、乏力、疲勞、心煩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影響工作和學習,查體:血壓140/105 mmHg,脈弦數(shù),舌質(zhì)紅。余未見明顯異常。西醫(yī)診斷:失眠癥;中醫(yī)診斷:心腎陰虛伴肝陽上擾。治法:養(yǎng)心安神瀉肝。針刺處方:神門、三陰交、心俞、脾俞、腎俞、肝俞、太沖。給予針刺后指導其自我按摩方法,囑其睡眠前半小時進行自我穴位按摩。癥狀明顯改善。1個療程后患者睡眠超過6 h,覺醒后易入睡,血壓120/80 mmHg。2個療程后痊愈,隨訪1年,無失眠并血壓平穩(wěn),自我堅持穴位按摩并感覺良好。
“失眠”中醫(yī)稱為不寐,病因與素質(zhì)及環(huán)境因素有關;與心、脾、腎虛弱和肝陽上擾有關。多由陰陽出入失常 、思慮勞倦、內(nèi)傷心脾、營血暗耗、心失所養(yǎng)、脾失健運、生化之源不足、素體虛弱腎氣不充等所引起。由于病因不同,各有兼證:如屬心脾虧損,兼見心悸,健忘,頭暈目眩,易出汗,脈細弱;腎虛兼見頭暈,耳鳴,遺精,腰酸,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心膽虛怯則見心悸多夢,善驚多恐,舌質(zhì)淡脈弦細;情志抑郁、肝陽上擾則見性情急躁易怒,頭暈,頭痛,脅肋脹痛;脾胃不和則見脘悶噫氣,曖腐吞酸,苔厚膩,脈滑等癥。中醫(yī)治療主要原則是養(yǎng)心安神。心脾兩虛者,兼以健脾運中,選手厥陰、手少陰為主,兼足太陰、足少陰之穴。處方旨在養(yǎng)心安神,故取心經(jīng)原穴,神門調(diào)理心經(jīng)經(jīng)氣、寧心安神,三陰交協(xié)調(diào)脾腎氣機。根據(jù)失眠的不同原因,選取本經(jīng)原
穴或俞穴。頭頂諸穴自我推拿或按揉或抹等按摩手法意在醒腦安神、舒經(jīng)通絡,頸兩側抹擦法旨在舒通頸部脈絡,調(diào)整頭部血供以及血壓,輔以全身相關穴位按摩可以抑制神經(jīng)亢奮,幫助入睡,同時達到全身氣血暢通、補心養(yǎng)脾益腎和安神定志的作用。
[1]賈建平,崔麗英,王偉.神經(jīng)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09
[2]李建章.神經(jīng)科醫(yī)師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123
[3]劉穎.耳穴療法治療失眠癥機理探討[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