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裁縫
在過去的近一個世紀里,世界經歷了兩次大戰(zhàn),德國都是始作俑者。人們不禁要問:德國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掀起兩次大戰(zhàn)?
經濟、地理、民族等方面固然有許多原因,但是德國在軍事技術上的領先不能不說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戰(zhàn)爭的某些階段,先進的武器甚至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誰也不會想到,風光秀麗的德國竟然是眾多殺人利器的生產之地,像殺人如麻的毒氣彈、巨大火炮,先進的沖鋒槍、火箭彈,以及滅絕人性的焚尸爐、重型坦克,等等,這些技術先進的武器,在戰(zhàn)場上就像死神手里的鐮刀,大片大片地收割著鮮活的生命。
事實上,如果不是陰差陽錯,就連原子彈也差一點被德國首先制造出來。
幸虧這種事情沒有發(fā)生,否則戰(zhàn)爭狂人希特勒還不知道會犯下多少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也許人類會因此毀滅在他的手中。
那么,希特勒為什么最終沒有造出原子彈呢?二戰(zhàn)后幾乎人人都在問這個問題。是政策上的原因?理論上的原因?技術上的原因?資源上的原因?還是道德上的原因?要知道,“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愛因斯坦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原來都是德國人或者曾經生活在德國。
二戰(zhàn)開始前的德國小城哥廷根,冬暖夏涼,是一座環(huán)境優(yōu)雅、學術氛圍相當濃厚的城市。這座小城里有一所大學,以小城的名字命名,就叫哥廷根大學,是歐洲著名的學府。就是在這所大學里,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后來享有“原子彈之父”美譽的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本來是德國人,后來隨著家人移居美國。1924年,奧本海默又回到德國,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物理。1927年春天,奧本海默要求參加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考試,但是被拒絕了,理由很簡單,他缺乏一系列本應在入學時就必須辦好的手續(xù)。古板的教育制度讓奧本海默碰了釘子,不得已,他只好回到了美國。
近代物理學界的泰斗、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和原子彈也扯上了不大不小的關系。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小城烏爾姆,小時候誰也沒有看出長大后他將是一位科學發(fā)展史上的巨人。愛因斯坦也來過哥廷根,在這個大學城里,他和其他的科學家進行學術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開始了人類開發(fā)核能的設想。
當時德國納粹高層官員中大多數人認為:“愛因斯坦的那套理論只在黑板上有意義,在現實中沒有實用價值,遠不如費迪南·波舍博士的大眾牌汽車給我們這個帝國帶來的實惠?!睈垡蛩固乖谒麄冃闹校褪呛翢o實際意義的學術騙子。在這種愚蠢想法的指導下,他們從一開始就冷落愛因斯坦,到最后徹底把他驅逐出境。
1933年的秋天,愛因斯坦來到了美國,進入普林斯頓大學,開始了他的新生活。一位物理學家曾經用很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件事:“其重要程度就像天主教把羅馬的梵蒂岡搬到了美國?!睈垡蛩固沟矫绹臅r候,奧本海默也早已經回到了美國。設想和制造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個關鍵人物終于走到了一起,來到了當時世界上唯一能夠給這個龐大的工程“埋得起單的國家”。
1940年以前,德國形勢是一片大好,根本不必用原子彈來代替坦克師去征服世界,所以,德國對失去兩位人才,也漠不關心。除此之外,希特勒的猶太政策趕走了國內幾乎一半的精英,許多學者、教授紛紛辭去職務,離開了德國。
這一時間的愛因斯坦還沉迷在他的教學與科研中,愛因斯坦認為,阻止德國搶先一步制造出原子彈還不是一個那么緊迫的問題。
愛因斯坦的分析很正確,不過在美國還有一些比愛因斯坦性子急的歐洲科學家,他們堅信德國的同行們已經走到了自己的前面。他們一直試圖用聯名上書的方式直達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告訴這位對原子武器的了解還處于小學水平的“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事態(tài)的嚴重性。
1939年,移居美國的匈牙利科學家希拉德通過在歐洲的朋友,得知了一個消息,德軍將禁止鈾出口,另外,德國又迅速地控制了一個掌握鈾的國家——比利時。希拉德和少數科學家認識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性,他們認為德國肯定在為制造原子彈做準備,他們一致認為最好趕在敵人之前造出原子彈,或者至少是不能讓敵人搶先一步“將理想變?yōu)楝F實”。
與此同時,希拉德也已經在給羅斯福的信件中征集到了幾個大科學家的簽名,并且爭取到了愛因斯坦的支持。愛因斯坦隨后在一封較長的信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蛟S愛因斯坦當時并沒有想到,這個足夠讓他后悔一輩子的簽名使美國真的走上了加緊制造原子彈的不歸路。
愛因斯坦后來說過一句話:“如果當時我知道德國人在制造原子彈方面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話,那我連手指頭都不會動一動?!本瓦@樣,雖然德國最終也沒有制造出原子彈,但美國卻不僅造出了原子彈,還直接用這樣兩個恐怖的武器毀滅了長崎和廣島。當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起,幾十萬平民瞬間化為灰燼的時候,當年參與研制的科學家們是否也像愛因斯坦一樣在心里重復那句話呢?
(摘自《舊聞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