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孤鴻
古人云:“此生若不為讀書,何以遣生涯”?
而時人的精神生活卻未必盡以讀書為樂,比如“看奧運”(童叟婦孺盡皆投入,因不學即會,不費大腦),“看歌星演唱會”,凡能言語者必能學唱,故凡易為之事必趨之若鶩……此即大眾娛樂,消磨時光爾爾。
而讀書之輩,雖自古不絕若滔滔江海,江山代有才人出,雖古語有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風水輪換,讀書人每況愈下的時代也比比皆是。真真是你方唱罷我登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
琴棋書畫詩茶花,乃中國精神貴族的生活樣式,從帝王貴胄,士大夫,到讀書寒士,都能領(lǐng)略其中無限勝景美妙。
人生有涯,如何奢華,也不過日飲三餐,夜臥一塌。
而讀書之清歡,卻可以是廢寢忘食的境界……個中滋味,難與人道爾。
……
得心儀已久的書,若懷抱新歡,愛不釋手……
讀前北大學人張中行先生著《負暄瑣話》,即是如美人在懷也(似有性別錯謬,大約我是龍女參禪,欲正男果……噫嘻!)。張先生乃學問家,其文字雅氣,文氣,兼古氣,可謂大家風神!不僅文字沖淡雋永,又能以諸多學養(yǎng)盡釋詩詞,書畫,篆籀,戲曲,乃至佛學禪學,可謂通人通識,甚得本人嘉贊,稱賞為“藏之名山之妙品”也不為過(也許,剛剛讀罷掩卷,興奮期尚未過矣,故出此激賞之語言爾?。?/p>
讀書需挑好書精品精讀。讀書三十載,所讀廢書雜書垃圾書不在少數(shù)矣,故而每感痛悔時光若廢!讀書到一定階段,則眼界品位愈高,能入眼者愈來愈少,好書到手,必是如獲至寶,三日之內(nèi)必啃讀過完,之后再翻讀回味……此《負暄瑣話》,三日之內(nèi),可謂不思飲食,掩卷之余,想起古人那句:
“此生不為讀書之事,何以遣有涯人生?”
或許此乃“新歡燕爾”之樂,過些時日,會淡定許多……
讀書之事,乃是獨樂樂之樂,可是,與同好分享也是“與人樂樂”!
我以為,書的刪選以民國為分界比較好分別優(yōu)劣。民國時期最為優(yōu)選,因為承前啟后,是文言到白話的分界過度文學時期,此輩中大家文學,值得今人格外關(guān)注。因為,民國大家,他們的舊學功底與新思想交織,別開生面,兼具美感與思想,十分耐品。其后,尤其文革后的書籍,個人認為具有審美價值的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而過!
……
一點讀書心得,分享于此,以喧解此時激越之情。
好比時人看一場商業(yè)大片后,與人交流的那番心情爾。
2012年8月18日于浣花溪畔飄雪庵梅花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