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武
(廣東省九連山林場,廣東 連平517100)
紅錐(CastanopsishystrixA.DC)又名紅黎、赤黎、黎木、刺栲、紅栲、紅掾栲、紅柯,屬殼斗科栲屬常綠喬木,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較耐蔭,不耐干旱。分布于我國的廣東、廣西、云南以及貴州、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省的南部,西藏的墨脫縣也有分布[1]。該樹種具有生長快、材質(zhì)優(yōu)、適應廣、效益高等優(yōu)良特性[2],其樹干通直、材質(zhì)堅硬、耐腐蝕性強、色澤和紋理美觀、心材比例大、不易變形、易加工,為一類商品材[3],可供建筑、造船、高檔家俱、木制地板、軍工用品、體育器材等用。同時,其枝椏材是培養(yǎng)食用菌的優(yōu)質(zhì)原料;種子含豐富的淀粉、蛋白質(zhì)、維生素等,可食用和加工;種實、果殼均富含單寧,可提制栲膠;在適宜的氣候范圍內(nèi),對立地條件要求不嚴,中等立地條件即可,同時萌芽力強,萌條生長迅速,一次造林可采伐10次以上,經(jīng)營上百年,經(jīng)久不衰;枝葉濃密,較耐蔭蔽,混生性能好[5-6],可作為用材林和水源涵養(yǎng)林樹種進行純林種植,亦可作為殘次林改造、生態(tài)公益林改造的混交造林樹種進行推廣應用[7]??梢姡t錐是華南地區(qū)重要的鄉(xiāng)土闊葉珍貴用材和高效多用途樹種,在我國華南地區(qū)發(fā)展前景廣闊。
紅錐要求適度濕潤溫暖多雨的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宜降雨量在1300mm以上,以1800~2000mm為宜,年均氣溫17~29℃,以20~22℃的氣溫為宜,最熱月平均氣溫22~29℃,最冷月平均氣溫6~8℃,極端最低-6℃,極端最高40℃。年活動積溫(≥10℃)在5000~8000℃。紅錐最適宜土壤為由花崗巖、變質(zhì)巖、砂頁巖等母巖發(fā)育而成的磚紅壤、赤紅壤和紅壤。在砂質(zhì)土、重壤土上生長不良。適宜在pH值為4.0~6.0(最適宜pH值為4.5~5.5),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的土壤生長,不適宜在石灰?guī)r地區(qū)生長[8]。紅錐種植選擇坡度25°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和臺地,以南坡西南坡東南坡為宜。
目前紅錐人工造林是以種子育苗造林為主。
采種樹應選樹齡在20年以上,生長迅速、健壯、樹干通直、茂盛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紅錐在每年的11~12月果實成熟,可以在總苞由青色轉褐色時進行采收,總苞放于室內(nèi)2~4d,可移出室外暴曬,待總苞開裂后及時取出種子。紅錐種子保持活力期短,一般隨采隨播;若要留種至翌春播,則應用河沙進行層積處理[9],先用清水浸泡種子10~15d,去癟粒和雜物,精選種子,因種子淀粉含量高,極易受蟲蛀和鼠害,故沙藏前應清除雜物,并用90%敵百蟲配制成0.2%溶液沖洗,再與干凈的河沙分層堆積催芽。用60℃溫水浸種5min左右,有利于根菌的行程和發(fā)展[10]。播種后控制好沙床水分,濕度,以用手出力握不滴水,松開手沙成團不散開為準。約經(jīng)70d,有90%左右的種實伸出胚根時進行播種。
紅錐幼苗喜蔭蔽和濕潤的環(huán)境,圃地以選擇半日照、空氣濕度大的山溝、山窩地為好。若無這種環(huán)境條件,則選擇灌溉方便且排水良好的地方設置苗床。整平土地后作為苗床。苗床高15~20cm,寬度1~1.2m,苗床應經(jīng)精細打碎,床面平整。為避免苗根長落地,減少在苗木管撫期間的搬苗截根的工作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可在床面墊1~2層農(nóng)用膜,膜上墊2cm厚粗沙,在沙上擺放薄膜容器。
不同基質(zhì)配方對紅錐生長影響很大。可用下面的幾種配方:(65%)+30%塘泥/草皮泥+2%磷肥+3%菌根泥搗碎拌勻作為育苗基質(zhì)[11],60%草皮泥+32%松林/紅錐林地表土+8%過磷酸鈣,黃心土75%+錐林表土25%+磷肥015%[12],24%黃心土+25%火燒土+25%泥炭土+25%紅錐林表土+1%過磷酸鈣[13]。由于紅錐是與外生菌根共生的樹種之一,而紅錐林表層土壤含有大量的菌根,直接在基質(zhì)內(nèi)加入帶菌根的土壤將有利于盡早建立紅錐幼苗根系和菌根之間的共生關系,使紅錐幼苗形成發(fā)達的根系。此外,適當減少黃泥心土的比例,用赤霉素處理紅錐種子促進種子萌發(fā),量一般為500mg/kg,加水混和在營養(yǎng)土中,適當增加腐殖土的用量,為幼苗供應礦物質(zhì)和增加基質(zhì)透氣性。用硫酸亞鐵或茶麩與表土拌勻,也可用濃度為5%的敵克松稀釋液噴在畦面上,畦面敷黃心土2cm,以減少雜草生長和病原。
紅錐容器育苗的方法有2種:①在2~3月,將進過層積處理的已萌發(fā)胚根的種子直接播種于容器中,每杯點播2粒種子,播種時胚根朝下,種子埋入土中2cm,播種后淋透水,7d后檢查,以便及時補植;②將采回的種子播于種床,待種子萌發(fā)、幼苗長出兩片真葉并待苗木半木質(zhì)化時最佳時再移栽于容器中。這時移植的苗木成活率高、苗木生長健壯。每杯移植1株芽苗,播種床的種子要注意拌滅鼠劑防鼠食。移苗時要選擇陰天,為了促使紅錐根系發(fā)達,在播種時,用藥劑處理種子和剪去胚根尖[14-15],芽苗的主根宜保留在2~4cm長,用生根劑浸根,壓實,澆透定根水。
2.5.1 遮蔭護苗。紅錐幼苗喜陰,極易被陽光灼傷,必須做好遮蔭防曬工作,蔭棚高度不得低于1m,寬度應超出畦邊,然后視苗木的生長情況逐漸增加光照,待幼苗木質(zhì)化后,可完全解開蔭棚。
2.5.2 水肥管理。紅錐喜肥喜濕,同時又要避免積水。晴旱天加強澆水,保持營養(yǎng)土濕潤,以利幼苗出土,苗入杯后約20d,長出新葉,及時間苗補苗,每杯留1株健壯苗。同時結合淋水施氮肥,施肥應遵循“由稀到濃、少量多次、適時適量、分期巧施”的技術要領,到苗木出圃前30d停止施肥。在苗木生長過程中,可視苗木狀況配合根外追肥,如發(fā)現(xiàn)側根少,葉色淡時可用植保素、磷酸二氫鉀等噴灑幼苗葉面,以改善生長。蔭棚遮蔭。
2.5.3 病蟲害防治。紅錐苗期極易受到病蟲害的危害,常見的病害有根腐病、葉枯病等,常見的蟲害有尺蠖、金龜子、卷葉螟等。根腐病主要發(fā)生在苗前期,可通過控制淋水量或拔出病株,并噴灑1%的等量波爾多液、多菌靈0.1%溶液等進行防治。防治尺蠖、金龜子等蟲害,可用90%的敵百蟲0.2%溶液、40%樂果乳劑0.04%~0.03%溶液防治。
當苗木長到30cm時,達到出圃高度,此時應控制水、肥,進行煉苗。此項工作一般在出圃前1個月左右進行。出圃前1d應淋透水。
紅錐扦插穗條應采用1年生以內(nèi)的木質(zhì)化或半木質(zhì)化的健壯枝條,最好隨采隨插。減去穗條的下部的葉片,保留1~2片葉,經(jīng)藥物處理后可進行扦插。穗條扦插前采用10%酒精溶液浸泡處理穗條可以降低穗條中的生根抑制物質(zhì),從而提高成活率。黃心土適宜作為紅錐扦插育苗的基質(zhì),用生根促進劑處理插條能促進快速生根,經(jīng)濃度250mg/L吲哚丁酸處理的取自2~3年生紅錐實生優(yōu)樹上的穗條生根率達到90%。紅錐扦插季節(jié)成活率依次是夏>秋>春>冬,但扦插季節(jié)對成活率影響不大,各季節(jié)生根所需時間差異不大,一般20~40d即可生根,實際中一般在夏秋兩季開展扦插生產(chǎn)。今后研究的重點將完善紅錐成年優(yōu)樹扦插技術的研究。紅錐扦插育苗技術的完善能為紅錐的快速無性繁殖提供了技術支持,在一定程度解決了因采種母樹結實的“大小年現(xiàn)象”而造成的實生苗造林成活率低及種子質(zhì)量低劣不能滿足大面積造林的需求等問題。
同砧或同屬的易砧(以大葉櫟為砧木)嫁接成活率差異不大,紅錐嫁接用的接穗應選優(yōu)樹樹冠中上部的枝條,穗粗3~5mm,芽眼健壯飽滿,于1~3月采用腹接法嫁接,接株成活率較高;砧木地徑為1.4~2.2cm,嫁接高度為10~20cm的接株成活率較高,效果最好,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及水分的輸送,接口容易愈合,因而嫁接成活率高。嫁接成活的接株中出現(xiàn)“假活”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接穗和砧木選擇不當,接口部位太高和管護不當造成接株損傷。嫁接成活率除受嫁接方法嫁接季節(jié)影響外,還受嫁接工人技術熟練程度的影響。
5.1 紅錐育苗采用室外薄膜保溫盒層積沙藏催芽,并保證充分光照的效果較好。配制營養(yǎng)土時應適當減少黃心土的比例,增加腐殖土的用量,為幼苗供應礦物質(zhì)和增加基質(zhì)透氣性。選擇苗床要考慮苗床的透水性,忌積水。芽苗移栽前可對其進行斷根處理,以促進根系的發(fā)育。
5.2 用生根劑處理紅錐插條能刺激插穗快速生根。扦插育苗的成功,為紅錐的快速無性繁殖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紅錐優(yōu)株的無性利用開辟了途徑。
5.3 紅錐的嫁接適宜季節(jié)為1~3月,以腹接法效果最好。嫁接成活率除受嫁接方法、嫁接季節(jié)影響外,還受嫁接工人技術熟練程度的影響。
5.4 紅錐組培育苗、輕型基質(zhì)育苗、基因工程定向育苗等方面的研究還尚未開展,有待進一步研究。
[1] 中國植物志編寫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22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8-29.
[2] 葉群,蔣燚.廣西派陽山林場發(fā)展紅錐的前景與對策[J].廣西林業(yè)科技,2008,37(2):112-114.
[3] 陳存,陳伙法.闊葉樹種栽培[M].北京:北京林業(yè)出版社,2000:1-115,211-220.
[5] 林俊平.紅錐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2,29(3):59-61.
[6] 陳清根.紅錐木荷混交林生長狀況及間伐試驗效果研究[J].林業(yè)科技,2011(13):182-184.
[7] 朱積余,廖培來.廣西名優(yōu)經(jīng)濟樹種[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10.
[8] 朱煒.非規(guī)劃林地紅錐造林及修枝技術研究[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0,16(24):97-98.
[9] 唐玉貴,龍定建.紅椎速生豐產(chǎn)栽培技術[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0,29(1):39-41.
[10] 吳慶初.紅錐育苗試驗和經(jīng)驗總結[J].廣西林業(yè)科技,1992,21(2):60-61.
[11] 韋增健.紅錐采種育苗技術[J].廣西林業(yè)科技,1991,20(2):87-90.
[12] 黎明,郭文福.紅錐容器苗基質(zhì)試驗簡報[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6,35(1):31-33.
[13] 周新菊,洪維,黃明智,等.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紅錐幼苗生長的影響[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8,24(4):47-50.
[14] 郝海坤,潘月芳,曹艷云.紅錐容器育苗的試驗研究[J].西部林業(yè)科學,2009,38(2):41-46.
[15] 許春錦.紅錐切根育苗的試驗研究[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1,21(3):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