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明
中油遼河工程有限公司環(huán)境工程所,遼寧盤錦 124010
生活垃圾污染產生的污水主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排放出來的。它是從住戶、飯店、賓館、機關、學校、工廠等生活設施中,廚房、衛(wèi)生間或者浴室正常使用所產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泥沙、油脂、皂液、果核、紙屑和事物屑、病菌、雜物和糞便排泄物等。按照物質的化學性質,這些污水成分主要可以分成有機物和無機物兩類,通常有機物的比重相對較多,大概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其余為無機物。按照物理性質進行分類,可分為膠體物質、可溶性物質和不溶性物質。相對于工業(yè)排出的廢水而言水質一般比較穩(wěn)定,濃度也比較低,在使用生物化學方法的情況下,處理效果比較顯著。
工業(yè)廢水是從工業(yè)生產過程當中排出的水,主要的來源渠道是工業(yè)廠房的生產車間或者廠礦?;诠S的生產產品不同,在生產工藝、原材料、使用設備的用水材料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工業(yè)廢水的性質也是千差萬別。和生活中產生的廢水相比,工業(yè)廢水水質差異很大,在濃度和毒性方面,都比生活污水要高很多,僅僅通過一種通用技術或者工藝進行治理很難達到有效的治理效果。另外,工業(yè)廢水在排除之前要經過廠內的處理,達到一定凈化程度才可進行排放。
城市徑流污水是通過下水道所收集,主要是城市融雪、降雨水的混合水,由于每座城市的自然條件不同,水質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水量也有所不同。和工業(yè)廢水和生活廢水相比,城市徑流污水相對比較純凈,主要雜質為泥沙、樹葉等,處理起來相對簡單。
城市污水處理中主要的分為兩個級別,有些污染較嚴重的地域還可能存在三級處理。
城市污水一級處理相對比較粗糙,技術手段相對比較簡單,主要用于去除廢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處于懸浮狀態(tài)的污染物質。另外還要負責調解廢水的PH值,將廢水的腐化程度大大降低,為后續(xù)處理工藝負荷打下基礎。
污水一般經過一級處理之后,還遠不能達到排放標準,所以通常把一級處理當成預處理,以二級處理作為主體,必要時還要輔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方式有很多,比較常用的有:
(1)過濾法。主要作用是將污水中的懸浮狀態(tài)污染物進行隔離,常用設備為格柵和篩網。格柵主要用于截留污水中大于柵條間隙的漂浮物,一般布置在污水處理廠或泵站的進水口。篩網的網孔較小,主要用以濾除廢水中的纖維、紙漿等細小懸浮物。
(2)沉淀法。通過重力作用沉降分離水中呈現漂浮狀的較大污染物。方法簡單可行,分離效果較好,主要在沉砂池和沉淀池中完成。
(3)上浮法。用于清除污水中漂浮的污染物,通過投加藥劑、加壓溶氣等措施使一些污染物上浮得到有效的去除。在一級處理工藝中,上浮法主要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油類雜質。污水中油粒很小,甚至呈乳化狀態(tài)時,則需用加壓溶氣或投加混凝劑等措施,使油粒凝集浮升,然后撇除。整個過程在隔油池中完成。
有機物在經過一級的處理之后,將進入二級處理階段,主要是為了能夠有效的清楚水中大量有機污染物,使得污水得到進一步的凈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污水的二級處理主體工藝都是依靠生物處理來完成的,因此在城市污水的處理當中,說到二級處理,首先就會把它和生物科技緊密聯系在一起。城市污水在經過了過濾、沉砂、沉淀等一系列的一級處理之后,雖然已經處去了懸浮物和可觀的生化需氧量,但對于污水中呈現溶解狀態(tài)或者膠體狀態(tài)的有機物、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質,和排放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可見二級處理的重要程度。
二級處理工藝按照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程度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不完全的二級處理,可以去除生化需氧量百分之七十左右,主要采用高負荷生物過濾池等設施。另外一類屬于完全的二級處理,可以除去生化需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通常使用活性污泥法效果比較好,經過處理之后的污水通??梢赃_到排放標準。近年來,很多國家都在研究和采用化學和物理處理法作為二級處理的主體工藝,雖然效果不太顯著,但是預期隨著這些方法隨著化學藥劑品種的不斷增加,處理設備和工藝的不斷改善,將會值得推廣和關注。另外二級處理對保護環(huán)境的貢獻也不容小視,隨著污水量的不斷增加,水資源也日益緊張,需要獲取更高質量的污水處理技術,才能夠滿足使用和凈化要求,有效的保護水資源。
氧化溝工藝是基于活性泥法的一種變形,池體形狀較長,因而得名氧化溝。按照構造形式可分為卡羅塞式、奧巴爾式、交替工作式和曝氣沉淀一體式。其主要特點是:進出水裝置簡單;污水的流態(tài)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體狹長,又類似于推流式;BOD負荷低,處理水質良好;污泥產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齡長,具有脫氮的功能。
在技術流程當中,生物固體在去除生化需氧量方面平均停留時間在五到八天,硝化反應時間應該十到三十天,水力停留時間在二十小時以上。污泥回流比為50%~150%;混合液在渠內的流速為0.4m/s~0.5m/s;溝底流速為0.3m/s。
A/O法即“厭氧-好氧”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生物膜法工藝,它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主要特征是在池內設置的填充材料,通過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使得池內的水處于流動狀態(tài),這樣就能夠使得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填補接觸不均的缺陷。這種方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提供,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與此同時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SBR法早在1914年就被發(fā)明出來。工藝的過程特點是按照時序來完成,操作過程分進水、反應、沉淀、潷水、閑置五個階段。各個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以及運行狀態(tài)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的性質、出水水質、出水質量與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變化。對于SBR反應器來說,只是時序控制,無空間控制障礙,靈活性很強。
盡管當今人們對于環(huán)保的意識已經和過去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多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動上,特別是水資源的保護上做的還不夠好,應該加強對于這方面的宣傳。
在污水的處理方面,開發(fā)新的物理和化學技術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僅要在技術手段上取得突破,還要在污水治理效果方面也有更高層面的要求。另外還應該對減污減排方面制定出相關的政策措施,在人們自覺意識的基礎上,加以強制的約束。
目前來看,污水的處理根本上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過高,影響了在技術方面的投入,以至于得不到改善。對于城市水處理來講,應該通過渠道達到集中處理的目的,這樣不僅節(jié)約在投建方面的成本,在日后使用過程中也可節(jié)約客觀的相關費用。
在污水處理方面,每道工序都相當關鍵,每項工藝技術也都有其優(yōu)點和缺陷。在選用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不能以一種工藝代替所有工藝。與此同時,在加強污水處理技術的基礎上,應該盡量減少成本的投入,還應該加強人們的節(jié)水意識,有效減小污水處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