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徐徐
桑迪納·泰戈斯是生活在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索維托黑人貧民窟里的一名17歲青年,由于家境貧寒,他和眾多南非青少年一樣,讀完高中便離開了校園,留在家里幫父母干活掙錢。
但是,幾個月下來,泰戈斯便開始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父親每天帶著他去附近的幾個垃圾堆翻找可回收的廢品,然后送到外面去賣,他們整天與散發(fā)著惡臭的垃圾污物打交道,但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到80美元。
泰戈斯試圖尋找其他的商機,母親得知后對他說:“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貧民窟,居住的人幾乎都是買不起好東西的窮人,除了能撿點垃圾賣錢外,哪有什么商機可言呀?!?/p>
聽完了母親的這番話后,泰戈斯覺得很沮喪,但他轉(zhuǎn)念一想,立即又興奮了起來:“最大的貧民窟不就是一個可做文章的大商機嗎?窮人堆里一定能挖到金子!”
一天,泰戈斯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無所事事的人在爭搶一張報紙。泰戈斯走近一看,原來那是一張好幾年前的舊報紙,可是他們卻看得津津有味,即便他們并不認(rèn)識太多的字。
這件事給了泰戈斯很大的啟發(fā),貧民窟里很少有家庭能買得起電視和廣播,也很少有人訂報紙看,因此日常的休閑生活非常單調(diào)。無事時,小孩們大多在骯臟的地上玩,成年人則要么曬曬太陽,要么待在家里發(fā)呆。
泰戈斯想:“我為什么不辦一個廣播電臺,好為他們及時廣播最新的新聞呢?”
說干就干,不久后,泰戈斯便低價購買了一套舊的廣播播音設(shè)備,并且給愿意入戶的家庭安上小喇叭,小喇叭可以自行控制開關(guān)和調(diào)整音量大小,由一條線串連起來,最終連接到廣播站里的播音話筒上。每戶只需付大約0.5美元的器械設(shè)備工本費,就可以每天聽到廣播。結(jié)果,有5萬多戶家庭同意出錢將小喇叭接進家里。
泰戈斯將自己的廣播電臺取名為“曙光之聲”,剛開始每天白天廣播5小時,主要內(nèi)容是即時新聞,作為主持人的他會將南非幾大報紙上的內(nèi)容都選播一遍。
一天,一名聽眾找到了泰戈斯:“你為什么不單獨開一個給孩子講故事的廣播時段呢?我家的4個孩子非常喜歡聽童話故事,整天纏著我給他們講,可是我沒錢給他們買這方面的書。”
不久后,“曙光之聲”便多了一檔“兒童故事會”時段,收聽率非常之高,接入“小喇叭”的住戶也增加了近55萬家。
有了這些固定的聽眾后,泰戈斯覺得自己盈利的機會來了,他開始雇人去找一些生產(chǎn)和銷售目標(biāo)為中低等收入人群的商家談廣告。
很快,南非的一家少兒出版社便愿意每年出資8萬美元冠名“曙光之聲”的“少兒故事會”,接著,其他一些商家也紛紛在泰戈斯的電臺冠名或投放宣傳廣告!
如今,“曙光之聲”更換了一套先進的播音設(shè)備,每天的播音時間也已經(jīng)擴展到從清晨六點到晚上十點,除了新聞、故事外,還增加了黑人音樂、幽默、訪談和有償信息發(fā)布等方面的內(nèi)容,同時又新增加了3名專業(yè)主持人,廣告的年收入也增加到了驚人的110萬美元。作為“臺長”的泰戈斯,因此一舉成為索維托黑人貧民窟里的一位百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