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圖書館,遼寧 撫順 113001)
我是一本書。來到這所大學的圖書館已有十幾個年頭,算是一本老書了。
曾幾何時,我也有著挺括的外表、平整的身材,憑欄依靠在那些封面老舊、紙張泛黃的臃腫前輩中間,顯得有些鶴立雞群。
多少人為我駐足,當他們的目光掃過、指尖掠過……我想是特有的細膩觸感和清新墨香令他們愛不釋手,有了想要翻看的渴望吧。
嘆年華易逝。隨著反復地被人翻開、折起、合攏,我的臉上也出現(xiàn)了斑點和皺紋。不論是面對冬天被窩里冰冷的手電筒,還是夏日書桌上招引著蚊蟲的小臺燈,當我的內(nèi)心在被不斷勾畫的時候,打動我的卻是身上殘留的墨跡、淚水、夢涎、羹湯……當習慣了被束之高閣,當體會過跌落塵埃,最最幸福的時刻卻是短暫地被擁在胸口,發(fā)自內(nèi)心的言語也隨之印在那些稚嫩的心中。
每當我結(jié)束一次旅行,回到圖書館,當折起的邊角被細致地展平,當破損的皮肉被呵護著粘合……再次于兄弟中站立,我終于明白了:少一分姿容的華麗,就可能多一分大家的認可和口口相傳的品評。
那時的圖書館并不大,閱覽座位也少得可憐。可我還是能夠感受到學生們簡單衣著包裹著的質(zhì)樸心靈。管理員們總是那么的悄無聲息,不厭其煩地照看著我們,整潔的地面、綠色的植物、清新的空氣……在這里,他們只是默默地,如我們一樣默默地任年華老去。
每一年都有新生報到,也有人畢業(yè)離校。隨著學生們衣服鞋帽的變化,圖書館中的聲音和色彩也越來越豐富了。滴滴滴的電子表,嘟嘟嘟的BP機,嗒嗒嗒的高跟鞋,啪啪啪的趿拉板……手機有了,走廊里出現(xiàn)了三五成群、肆無忌憚的隔空喧嘩;便攜式電腦有了,自習室多出了蜘蛛網(wǎng)般的電源線,屏幕上閃動著經(jīng)典的超級瑪麗。
制度的建設(shè)也許永遠也趕不上生活的變化。探索中,學校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其中最宏偉的建筑——新圖書館大樓建成了。我們也跟著搬了家。這次搬家的經(jīng)歷告訴我,不是所有的藏書都和我一樣有機會與讀者見面。相當數(shù)量位于地下室的書籍,存放在陰冷潮濕、不見天日的環(huán)境,周身上下早已積滿了松煙般的死灰,任憑怎樣擦拭都無法除盡。
也許這也將是我的宿命吧。會是我的宿命嗎?
新圖書館的生活開始了,可我總是找不到從前的感覺;也許還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吧。我平生第一次搭上了電梯,第一次被帶到了咖啡廳的茶桌上,第一次看到了超市貨架里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商品,第一次被帶進電子閱覽室,第一次被人用手機拍了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第一次被人遺忘在公共廁所的擱物架上,第一次……我所經(jīng)歷的這些第一次都是在新建的圖書館大樓中,這里不單提供了優(yōu)質(zhì)的借閱體驗,更加注重了空間的規(guī)劃以及不同功能區(qū)域的設(shè)置。同樣是這里,貯藏我們的空間不知比以前大了多少倍。隨著新書的大量采購,我身邊的兄弟不斷被新版本取代,以至于被移到別處,再也沒能回來。
我也有過幾次照鏡子的機會。每當審視著不再年輕的自己,都覺得靈魂在一步步地遠離這個軀體。作為一本老書,曾想通過多被人翻閱來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如今,更覺得能夠被珍惜我的人品讀才最幸福。在千百個被人借閱的日子里,我早已領(lǐng)悟了凝練在軀體上那些文字的意義,而現(xiàn)實中千百個“我”的存在,也為世人印述了同樣的話語?;蛟S,只有被正確的理解和接納,才是我能得以永恒的唯一道理。
隨著網(wǎng)絡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被使用的頻率明顯降低了。逐漸被冷落的我多么向往獲得一種自由,通過先進的電子技術(shù)將我的克?。娮影鏁﹤鬟f到數(shù)字信息能夠覆蓋的每一個角落,讓那里的人們了解到我的存在。逐漸被冷落的我多么渴求一個平臺,依托于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高效與便捷,將我的出身和傳承記錄得條條有序;將世人對我的評價公正、翔實地一一錄??;將那些想要了解我的人與品評過我的人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逐漸被冷落的我多么需要人們設(shè)計一張知識的大網(wǎng),把解剖我后的精華部分逐一編織進去,當有人需要更好地認識我的時候,可以順著一縷線索找到那個專屬于我的抽屜,哪怕里面只有他銘記著的只言片語。
保羅說人生就像一本書,而我心中的一切又何嘗不是人的復刻。我們都該懂得自珍自重、憧憬未來。所以,請原諒我有那么一點點自私,我只是不想被大家忘記!若能如愿,我便可以安心地靜候在一個溫馨或者冰冷的角落里,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一位有緣人的久違的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