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艷軍
(湖北省黃梅縣中醫(yī)院檢驗科 435500)
顯微鏡作為檢驗科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在檢驗科的工作中它作為形態(tài)學的經典參考方法,是檢查血液細胞學形態(tài)、體液有形成分的重要檢驗方法,作為一名檢驗人員最基本的工作能力體現。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級醫(yī)院相繼添置了先進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尿液干化學分析儀、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等檢驗設備?;鶎俞t(yī)院檢驗科在使用先進的設備時,過分依賴儀器,認為顯微鏡檢查既花工夫又費時間,且不能為科室?guī)硇б?。因此顯微鏡檢驗被醫(yī)院領導層及檢驗人員所忽視,認為檢驗科現在只要有醫(yī)學知識誰都可以在檢驗科工作。檢驗人員看一張涂片(糞便、尿液、陰道分泌物)只用1min左右;在低倍鏡下作白細胞分類或直接在白細胞計數池中進行白細胞分類;有了尿液10項干化學分析儀后,就再不用顯微鏡涂片鏡檢;這都是很普遍的事。隨著《醫(yī)療事故條例》和《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的出臺,檢驗界的專家和學者都提出了應重視和加強顯微鏡檢查,并就在使用儀器檢驗后作顯微鏡檢驗時給出了詳細的專業(yè)指導文件[1-2]。在此本人就如何做好此項工作談幾點看法。
(1)此項工作應得到現任科主任的重視,并從自我做起,在工作計劃中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作為科主任理應是臨床檢驗診斷學的學科帶頭人,必須對檢驗醫(yī)學各個亞專業(yè)都熟悉,知道每個專業(yè)的特點、發(fā)展方向和它存在的問題,并就根據醫(yī)院自身的病種及特殊檢驗給出相應的顯微鏡檢驗指導。顯微鏡下形態(tài)學檢查不僅僅涉及血液和體液,同樣也涉及微生物和免疫。如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發(fā)生率逐年增加,直接涂片后在顯微鏡下就可以初步鑒別。做分泌物培養(yǎng)時,如在接種前做一個涂片染色鏡檢,一旦發(fā)現細菌(革蘭陽性球菌或陰性桿菌)即可向臨床報告,這樣臨床醫(yī)生就可以有目的地選擇用藥,為患者的治療爭取了時間。因此科主任應把重視顯微鏡檢查列入工作計劃,并在顯微鏡檢查的人力安排上予以加強和政策上傾斜。
(2)檢驗人員應加強顯微鏡檢驗的基本功的訓練,必須糾正怕麻煩、鏡下檢查太累、吃力不討好、形態(tài)學沒有什么新東西等錯誤觀念,牢固樹立以患者為中心,檢驗質量高低是真正衡量為患者服務的尺子。顯微鏡檢查不但是檢驗人員的基本功,而是需要長年累積,掌握其特點和規(guī)律的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才能勝任,陽性結果才不會被漏報。目前還沒有一臺儀器可以代替顯微鏡檢查,因此,顯微鏡下不是沒有什么好學,而是大有學問。人是時間的主人,關鍵是自己是否愿意在顯微鏡下花時間,形態(tài)學的學習僅僅有圖有書是很難真正學到手的,更重要的是實踐和積累,踏踏實實地去干。
(3)科主任應加強科室質量管理,規(guī)范檢驗操作程序,按照《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標準的顯微鏡檢查項目SOP文件,對照標準要求進行鏡檢。尿液干化學分析結果進行顯微鏡復檢指標中的亞硝酸鹽、蛋白、白細胞、尿隱血的任何一項陽性,都必須進行鏡檢。血細胞檢驗結果中有任何一項異常提示,都必須進行染色鏡檢,其他鏡檢項目都要規(guī)定最少要鏡檢多少個視野,做到不漏診,不誤報。
隨著尿有形成分分析和流式細胞儀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重視和加強顯微鏡檢查也得到了有關專家教授的重視,目前也正在思考和完善顯微鏡下形態(tài)學檢查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問題,省部級醫(yī)院已經啟動此項工作?,F應得到縣級以及基層醫(yī)院的足夠重視,使形態(tài)學檢查水平有一個全面的提高。
[1] 叢玉隆.尿液有形成分檢查及鏡檢篩選標準的制定[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4(6):481-483.
[2] 叢玉隆,李艷,袁桂清.加強形態(tài)學臨床專家座談會紀要[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