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
提起復活節(jié)島,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島上那數(shù)百尊神秘而又詭異的巨型石像了。這座孤懸于南太平洋上的小島位于智利以西外海3000公里以外,由三座火山組成,島上的種種遺跡,仿佛上帝創(chuàng)世時故意落在人間的鑰匙,讓人敬畏而又好奇。
名稱由來
1722年4月5日,荷蘭海軍上將、西印度公司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發(fā)現(xiàn)了這個位于南太平洋上的小島。由于發(fā)現(xiàn)該島的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復活節(jié),羅格文在航海圖上該島的位置旁記下了“復活節(jié)島”,寓意“我主復活了的土地”,從此這個名字開始為世人所知。其實島上的原住民對自己的故鄉(xiāng)另有稱呼,他們稱之為“吉·比依奧·吉·赫努阿”,意為“世界中心”,而波利尼亞人和太平洋諸島的土著居民則稱呼該島為“拉帕·努依”,直譯過來就是“世界之臍”的意思。
世紀之謎
復活節(jié)島以巨型石雕人像聞名于世,這些體積驚人的石像或臥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灘,單獨一個或成群結隊,面對大海,昂首遠視。這些無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動,高鼻梁、深眼窩、長耳朵、翹嘴巴,雙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至10米,重幾十噸,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噸。這些被當?shù)厝朔Q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巖、凝灰?guī)r雕鑿而成,有些還用貝殼鑲嵌成眼睛,炯炯有神。圍繞復活節(jié)石像開展的科學研究歷時已久,至今仍眾說紛紜,無法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
傳統(tǒng)節(jié)日
島上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年一度的“鳥人節(jié)”。每年2月,全體島民齊聚奧龍戈火山頂,選舉自己的首領“鳥人”,祭拜自己的神明。屆時,游客可以觀賞到神圣的祭典儀式與多彩的化妝表演。
魅力景點
復活節(jié)島北部的阿納凱是全島最富魅力的景點,除了一排威武的“莫?!笔裢?,還有一片又長又寬的金黃色沙灘。攀上位于此處的全島最高點——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頂,極目遠眺,島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盡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與藍天渾然一體,令人心曠神怡。從山上下來不遠便是著名的“七尊莫?!本包c,據傳它是一個毛利巫師的七個兒子等待歐圖·瑪圖阿王到來的地方。再往前不遠的“達?!笔侨珝u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當傍晚,人們步行到這里觀看日落,霞光映紅半邊天,巨大的石像被襯托出永恒的剪影,似乎在無聲地訴說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旅行攻略
對國內的游客來說,去復活節(jié)島的路程很遙遠,僅有兩條路線選擇:一是從智利本土過去,航程約7個小時;另一條是從大溪地過去,航程約5.5小時。因此除非是那些有打算環(huán)游南美的人,否則大多數(shù)國內游客都是借道大溪地然后再抵達復活節(jié)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