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紅
12年前,我還在做斜井信號把鉤工。一天下料,我坐在傾角22度的副井底彎道“行車不行人”的燈箱下歇涼,等待井口下放的料車。350米長的巷道,料車原本10分鐘左右就該下來了,可是半個小時過去了,依舊看不到料車的影子。望著筆直的井筒,我焦急地用對講機和絞車司機聯(lián)系,司機告訴我料車在井筒里好像遇到了什么問題,他把絞車停住了。于是,我沿著井筒往上走,去查看料車的情況。在距井筒200米的地方,我驚呆了,散落在水溝兩側(cè)及半巷閉墻處的槽板慘不忍睹,鐵道中間的灰枕被砸得稀爛,兩塊槽板支棱著翹在平板車的底下。我想,肯定是料車沒綁好,槽板從平板車上滑下才發(fā)生了事故,難怪剛才在井底看井口原本透亮的天空比往日灰蒙了許多,還聞到了明顯的鐵銹味,肯定是槽板下滑時與鐵道、巷壁相互撞擊產(chǎn)生的灰塵彌漫在井筒里,幸好料車沒有滑到井底,不然隨便一塊槽板碰到我身上,后果都不堪設(shè)想。想到這里,我的汗毛都豎了起來:當(dāng)時怎么會在那里歇腳呢?
從那以后,下料時我再也沒有在井筒里逗留過,而是自覺地躲在斜井底彎道的躲避硐室里。我知道,井筒里“行車不行人”的燈箱不是擺設(shè),而是提醒職工,巷道里行駛車輛的時候,千萬不可行人,因為危險來臨時往往就是一瞬間,這次可能僥幸躲過,下次就未必了。我也告誡各位工友,別因為一時的小小疏忽而悔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