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亮
一
對于“征秦”,學界主要有三種看法:
第三種看法認為“征秦”指秦魏爭奪河西。根據(jù)《史記》等相關文獻記載,秦魏之間爭奪河西的攻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從前419年到前417年,秦魏主要爭奪少梁(今韓城縣南二十里,本屬秦地,秦康公四年即前617年,晉伐秦,取少梁),雙方互有攻守。周威烈王7年(前419年),魏“城少梁”(《六國年表》)。周威烈王8年(前418年),秦“與魏戰(zhàn)少梁”(《六國年表》)。周威烈王9年(前417年),魏復城少梁(《六國年表》)。
(2)從前415年到前408年,魏不斷向秦進攻,全部占領了秦的河西地區(qū);而秦此時始終處于守勢。前415年,秦修筑寵、籍姑兩城邑,為了防備魏的進攻。前413年,魏不斷向秦進攻,魏軍大敗秦軍,敗秦軍于鄭(今陜西華縣)。次年(前412年),魏國太子擊包圍了秦的繁龐(今陜西韓城東南),出其民占領其地。前409年和前408年,魏將吳起經(jīng)過兩年攻取了秦的臨晉(今陜西大荔東南)、元里(今陜西澄城南)、洛陰(今陜西大荔西南)、郃陽(今陜西合陽東南)等城,并一直攻到了秦的鄭(今陜西華縣),從此秦的河西地區(qū)全部為魏占有。與此同時,秦退守洛水(在今陜西北部)流域,筑泉城(今陜西蒲城東南)加以防守。
(3)從前401到前389年,秦一直反攻,但河西始終為魏所占領,直到秦獻公即位(前384年)后,秦才奪取了河西地。前401年,秦“伐魏至陽狐”(《六國年表》)。前391年,秦“伐韓宜陽,取六邑”(《六國年表》)。前390年,秦“與晉戰(zhàn)武城,縣陜”(《六國年表》。前389年,“秦侵陰晉”(《六國年表》)。
比較以上第一種和第三種說法,前者將其系之于具體的年代;后者將從當時整個歷史趨勢考察,沒有具體將其系年,而是認為其跟爭奪河西有關。
三
《系年》第二十三章:“楚聲桓王立四年,宋公田、鄭伯駘皆朝于楚。王率宋公以城榆關,寘武陽。秦人敗晉師于洛陰,以為楚援?!币环N可能是,晉伐齊,于是楚乘機發(fā)展自己勢力,秦也趁火打劫,如此,楚顯然占上峰。整理者實際上就是這么理解的,整理者注:楚聲桓王立四年,“為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此時三晉正忙于與越聯(lián)兵攻打齊國,楚乘機發(fā)展其在中原的勢力。”而實際上,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否則,秦就不會出兵來援楚了。
實際上,秦敗晉于洛陰,以為楚援,其本身就表明楚受到了晉的攻伐,所以秦援助晉,敗晉師。進一步說,則“王率宋公以城榆關,寘武陽”,實際上就是為了對抗晉的進攻。如此,則晉顯然占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