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玄,李炳煌
(1.松泉中學,廣東 深圳518019;2.湖南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 湘潭411201)
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class silence phenomenon)在我國英語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早在199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就曾指出中國英語教學“費時較多,效率較低”,并且學生習得的英語還是“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1]。爾后,雖然大學許多學者和教師進行了深入而詳細的分析和解剖,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教師、學生和文化環(huán)境”[2]是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和建議,使得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有所減少,但情況仍不樂觀。我們應該從產(chǎn)生課堂沉默的時間源頭進行探究并找尋解決的方法??v觀中小學英語的學習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既是外語學習的開始也是非?;A的學習,課堂教學還算活躍。但是,進入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二年級開始,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開始產(chǎn)生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就是英語老師們常說的初二英語學習的“分水嶺”現(xiàn)象。觀摩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慵于與老師交流互動的學生越來越多,課堂變得越來越沉默。越往高年級走,這種現(xiàn)象越嚴重。因此,初中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探析,有效消解課堂沉默現(xiàn)象,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無暇。初中教材難度大,內(nèi)容多。課堂上,進程非常緊,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沒有時間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課堂沉默現(xiàn)象。很多老師只自顧自地講授自己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完成教學任務。他們無暇顧及一些跟不上教學進度的學生,慢慢地這些學生就成為了課堂沉默者。
(2)無視。盡管有些教師已發(fā)現(xiàn)由于自己的疏忽,出現(xiàn)了一些學生不與老師互動,保持沉默的現(xiàn)象,但往往這些學生不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并且有時考慮到口語在最終測驗中所占比重很小,于是乎,繼續(xù)漠不關心,忽視這些學生的存在,進而惡性循環(huán),加劇了這種學生的沉默態(tài)勢。
(3)無助。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課堂上保持沉默的學生不斷增多,課堂氣氛越來越死悶,教師也已警覺起來,準備采取措施,無奈教學任務壓頭,沉默人數(shù)又太多,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很多教師只好反過來抱怨說,學生笨,基礎差,不愿開口,自己沒有辦法。惡性循環(huán)也由此開始。
(1)不會。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智力與能力,性格特點有差異,學習的效果就會有差異。在相同的環(huán)境和相似的教學條件下,有的學生反應敏捷,學習速度快,有的學生反應遲鈍,學習速度慢[3]。由于這些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一些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差,在課堂上無法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無法與老師進行互動,只好退而求其次,沉默不語。而相當一部分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如此,想著這些學生反正成績不好,跟不上課,只要他們安靜,不影響課堂,就不批評,這就潛移默化中加劇了學生的課堂沉默現(xiàn)象。
(2)不敢。有些學生基礎還可以,但是由于膽子小,天生靦腆,上課不敢舉手發(fā)言,不敢與老師互動,上課總是當獨行僧,日積月累,養(yǎng)成了惰性,進而成為一種習慣。他們的即興語言能力沒有得到培養(yǎng),也加入了沉默者的行列。
(3)不屑。因為老師教學要面向全體,一般以中等生為參照對象而設計教案,這樣就使一些優(yōu)生“吃不飽”,覺得教師的提問和活動很幼稚,去參與這些幼稚的活動有失自己的水平,不屑參加課堂活動,從而他們也成為了沉默者。這些學生雖然沉默,但暫時成績還可以。一些學生看不到這一點,本末倒置地認為:某某同學上課不與老師配合,成績也好,從而認為上課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掩蓋了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的弊端,也為這種現(xiàn)象披上了一件偽裝的外衣。
(1)“師道從嚴”文化張力抑制學生表達之欲。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尊師是傳統(tǒng)美德。學生在老師面前要兼卑少語,不能損害老師的尊嚴。這也導致有部分學生,特別是優(yōu)生,家教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時,民間文化中也有“大人講話小孩子聽”的傳統(tǒng),這使得學生養(yǎng)成了喜歡當聽眾的習慣。
(2)“面子觀念”削弱了學生發(fā)言的勇氣。中國人群體文化取向是讓人們保持沉默的重要原因[4]。大部分中國學生都不想出風頭,怕因此跟別人不一樣容易,丟“面子”。中國人萬事都講究“面子”,有些人好“面子”勝于生命。學生在課堂互動中,肯定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一些錯誤,有些學生就認為這樣很丟“面子”。還有一些不懂事的學生,在旁嬉笑或者譏笑,犯錯了的學生就會更加覺得無地自容。深思之后,他們也許會認為保持沉默是最穩(wěn)妥的辦法,從而導致沉默的隊伍越來越大。
(3)學生個性學習心理差異加重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內(nèi)向,有的外向。內(nèi)向的學生更容易在課堂上出現(xiàn)沉默。教師如果沒有很好地平衡外向和內(nèi)向?qū)W生的過程學習,也許會更加促成內(nèi)向的學生趨向沉默。有時外向?qū)W生的過分活躍,占據(jù)了教師過多的關注和時間,使一些本來還試試看的內(nèi)向?qū)W生也可能會被擠到沉默學生的隊伍中來。
(4)教材編排不合理催生課堂沉默者。現(xiàn)行教材版本很多,其中也不乏一些很好很適合學生的教材。但不可忽視的是,也有很多教材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內(nèi)容太難太多。很多教師根據(jù)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覺得教材必須讓學生吃懂,吃透,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教材講解上,成為了教材的打工者,無法成為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主宰者或者主人。為了完成教材任務,他們爭分奪秒,不惜犧牲學生思考和發(fā)言的時間,學生成了教師知識講授的接收器,成了無暇顧及自己感受和愉悅教學過程的學習機器。
(1)鼓勵學生作為英語學習的主人。由于初中教材是指定的,教師無法選擇教材,因此許多教師就被教材束縛,成為了教材的奴隸。其實,要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沉默,而是更加積極活潑,教師必須成為教材的主人。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峄蛘{(diào)整,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按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該樹立“材料式”的教材觀,把教材作為一個“文化中介”,通過對教材的處理,整合教學資源,使教材適合學生學習現(xiàn)狀以及興趣,為我所用,那么學生的主動性就能調(diào)動起來,沉默現(xiàn)象就會有所改善。
(2)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個體,注重個性特點,“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對個體知識的關注和尊重是新課程的內(nèi)在精神意蘊,是新課程與舊課程在知識論立論上的根本區(qū)別。引入個體知識,使新課程改革在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學習觀、評價觀等方面發(fā)生了根本轉(zhuǎn)向[5]。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尊重學生,關注學生,不能無視任何層面的學生,通過講授+合作+互動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能讓有些學生無事可做而開始沉默。另外,要特別注意克服教學模式單一的毛病,使學生感受到堂堂課都有新東西可學,都有新活動可以參加。這樣他們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沉默為活潑。
(3)探索英語教學評價的手段和方法。改變單一的分數(shù)評價學生學習的手段,增加一些口語測試類的過程評價。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善于處理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失誤與錯誤。要學會容忍學生的語言錯誤,樹立“錯誤資源”意識,把課堂視作師生逐步認識錯誤、利用錯誤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的空間,運用沉著冷靜的心理和從容應變的機智,使錯誤成為一種美麗的課程資源。捕捉錯誤,多維互動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利[6]。其實,在生活中,特別是口語中,我們的語言是經(jīng)常有漏洞或不嚴謹或者錯誤的,這不是一件不得了的事。要讓學生也有這個意識,不怕犯錯。英語是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在不斷地自我修正和習得中才能學會正確地使用語言。
(4)積極培養(yǎng)英語課堂學習中的榜樣。英國著名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認為,在各種教育方法中,榜樣是“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它的教育力量較之口頭上的說教要大得多。兒童具體地看到別人行為的優(yōu)與劣、善與惡,“必能懂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7]。所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英語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樹立不同的榜樣。有“不會”變“會”的榜樣,有“不敢”變“敢”的榜樣,有“不屑”變“屑”的例子。由于知識和見識所限,學生對于老師講的很多道理也許一知半解,但是對于榜樣,他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5)教師的責任與擔當?!癟eachers have the ultimate responsibility for manag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教師對管理課堂互動有最終的責任)[8]。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會與學生交流,注意提問的技巧性、趣味性和針對性;平衡課堂內(nèi)各層次學生的關系,降低各種負面情緒,優(yōu)化課堂,創(chuàng)造和諧關系。有了和諧的課堂,沉默者無法沉默了,不愿沉默了,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1]李嵐清.改進外語教學方法,提高外語教學水平[N].中國教育報,1996-09-05(A1).
[2]李景光.大學英語課堂沉默行為的原因分析及其相關對策[J].懷化學院學報,2010(10):152-153.
[3]楊登虎.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J].教育革新,2006(2):21.
[4]顧永惠.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沉默的原因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09(S4):306.
[5]余文森.關注和尊重個體知識決定課程教學轉(zhuǎn)向[N].中國教育報,2009-04-10(A6).
[6]張 瑜.“悟”從“誤”中來——淺議錯誤資源的教學處理[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Z1):61-62.
[7]約翰·洛克.教育漫話[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8]Rod Ellis.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Basil Blackwell,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