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英,裘鋼,何丹,黃定國
(浙江諸暨市經濟特產站,311800)
諸暨地區(qū)芡實高產栽培技術
趙鳳英,裘鋼,何丹,黃定國
(浙江諸暨市經濟特產站,311800)
芡實亦稱芡米,是一種菜、藥兼用的水生作物。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浙江諸暨農村廣泛栽植,后因發(fā)展糧食生產,致芡實絕跡已近30 a。目前隨著人們對健康與保健的要求,芡實栽培已成為我地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但采用傳統(tǒng)的粗放型種植方式,產量很低,667 m2產芡米很少,大多在30 kg左右。通過近幾年的種植摸索,我們總結了一套芡實高產高效栽培方法,使芡米產量接近翻番, 667 m2產量普遍超過50 kg。
選擇背風、有水源、排灌方便的水田。
除了俗稱的北芡、南芡,芡實目前尚未有定型的品種。目前通常栽培的蘇州紫花芡,蘇州白花芡,其實內含有3~5個不同的種系,其出籽率、籽粒大小、單果質量差異顯著。從我們近幾年的種植看,應選擇早熟類型,果實大,出籽率高,且籽大的植株留作種用,并每年選留。
早播早栽是獲得芡實高產的關鍵,通過早期的設施栽培,盡可能地延長適宜的開花結果時間,從而增加采收批次,獲得高產。
3.1 育苗
采用保護地育苗,大棚+小拱棚栽培的,可3月上旬播種,單用小拱棚的可3月下旬播種,比常規(guī)的清明(4月5日或6日)前后露地播種可早栽早收,并增產30%以上,育苗可直接播種,也可催芽播種。
①催芽將貯藏種子取出洗凈,在陽光下曬至種殼發(fā)白置于淺盒或淺缽中,加水浸沒種子,后放于大棚內,日曬夜蓋,待種子露白時播入苗床。
②作床播種 在播前5~7 d將育苗田翻耕耙平、除去雜草、作好苗床。床連溝寬2 m,6 m大棚內置3床,8 m大棚內置4床,再搭好小拱棚,放水4 cm左右。大棚播前1~2 d蓋膜,小棚播后蓋膜。
播種時放水至1 cm左右,將催芽露白后的種子,或貯藏洗凈后的種子播于育苗床,每1 m2播種300粒(約600 g)。
③移秧 直播種子播后約15 d出苗,催芽種子2 d左右出苗,出苗后注意棚溫管理,及時揭蓋薄膜,至秧苗2葉1心時移植至分苗田。分苗田為避風、排灌方便的水田,筑高田埂,在移秧前7 d翻耕、耙平、除去雜草,放水深3~6 cm。移秧時選擇陰天或多云天氣進行,放淺水層,移時帶籽起苗,洗去附泥,用盒運送,并注意防曬,株行距(50~60)cm× (50~60)cm,將種子及發(fā)芽根栽入土中,露出心葉,移后灌水3~6 cm,以后隨秧苗生長逐漸加深水層,水層深淺可按最大葉的直徑確定。定植前,水層應加至定植地的水深。
3.2 定植
①定植時間 定植在秧苗葉長20~30 cm時進行。露地育苗的諸暨市在6月中下旬定植,大棚育苗的在5月下旬定植,小拱棚育苗的在6月初定植。
②水田準備定植前3 d將水田翻耕、耙平, 667 m2施三元復合肥5 kg,插桿標記種植點,隔天放水至30 cm深左右待種。
③定植 按株行距2 m×2.5 m進行,667 m2栽100~120株,嚴防過密徒長,距田埂1 m定點種植,定植時要細心,不損傷秧苗;栽得不宜過深,防心葉被淤泥悶住。
4.1 水層管理
水層管理是獲得芡實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定植后至開花前,保持水面平靜。隨植株生長逐漸加深水層,水層不應低于30 cm,至7月溫度升高,水層逐漸加深至50 cm左右,在高溫期間最好每隔3~5 d采用邊灌邊放的形式進行部分換水,換水時盡量減少水面波動,否則對結實不利。立秋(8月7日左右)后水層穩(wěn)定在40~50 cm,7 d左右進行部分換水,直至采收結束。
4.2 除草、追肥
定植后至封行前,田間可能會有雜草,定植后10 d左右結合首次追肥,開始除草,此時667 m2施三元復合肥20~30 kg,并將雜草拔除塞入泥中,水面浮萍可結合換水清除。以后追肥在每次采收后進行,一般每次667 m2施10 kg左右,整個生育期667 m2施肥量控制在150 kg以內,嚴防肥多徒長。
定植后20 d左右開始開花,花后40~45 d果實成熟,成熟標志為果實下部的柄發(fā)軟,此時即可進行采收。按此栽培方式可采收10~12次,最多可收14次,一般株產鮮果10 kg左右,667 m2產鮮果1 000~1 500 kg,產鮮籽420~500 kg,出鮮果仁100~120 kg,出干籽即芡米50~60 kg。
10.3865/j.issn.1001-3547.2013.04.019
趙鳳英(1963-),女,大專,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yè)技術推廣,電話:0575-87032906,13575576726
黃定國,男,通信作者,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蔬菜種植、推廣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