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說到文化建設的主要門類時,把“新聞出版”放在第二位。其實,放在第一位的哲學社會科學,沒有新聞出版也是實現(xiàn)不了創(chuàng)新的,即便實現(xiàn)了,也是難以確認的;放在第三位的廣播影視和放在第四位的文學藝術,其中既有對新聞的依賴,又有對出版的借助,試問如果沒有劇本和腳本,如果不成為作品和出版物,何以體現(xiàn)自己的擔當?
⑥骨干水庫來水多。嫩江尼爾基水庫最大入庫流量9 440 m3/s,最高庫水位216.54 m,超過正常高水位(216.0 m)0.54 m,為 2005年建庫以來最高庫水位。第二松花江白山水庫最大入庫流量9 270 m3/s,豐滿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0700m3/s。
這是從十八大報告作出的一個膚淺簡單的推理。其實,從更深邃的歷史觀點來看,從更廣袤的社會空間來看,新聞出版是我們黨和國家護身看家的法寶。
在建黨過程中及黨作為革命黨的歷史時期,新聞出版是我們發(fā)動群眾、組織隊伍、攻堅克難、爭取勝利的法寶。黨的早期發(fā)起者和領導者,嚴格講都是新聞出版人,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李達等既是主編,又是主筆,他們本身就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黨一開始就對自己的新聞出版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瑞金時期我們有中央出版局,延安時期那么困難,還是要辦報社、辦出版社、辦電臺、辦刊物、辦新華書店。解放戰(zhàn)爭開始時,在中央縱隊與胡宗南部隊周旋時,毛澤東割舍不下自己的書刊和筆墨紙硯,他對部下講,我就是要用我的文房四寶打垮蔣家王朝。當時,我黨對新聞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長期投入已成為我們黨爭取人心,爭取國民黨上層,爭取最后勝利的有力工具。
在建國后黨成為執(zhí)政黨的歷史時期,新聞出版更是我們護身、看家的法寶,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改革開放成功的重要條件和基礎。解放后到“文革”前,無論是抗美援朝,還是“一化三改造”,沒有新聞出版戰(zhàn)線的推波助瀾和深度參與,其成就是不可想象的;當時整個社會的風清氣正與當時的大批優(yōu)秀出版物互為影響。“文革”后思想解放運動也首先是報刊引發(fā)的。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新聞出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改革開放的先導和保障,它自己也在改革開放中完成了自身的鳳凰涅槃,占領主陣地,成為主力軍和領跑者。
理想人格的典范和目標深刻地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人格建構[6]。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十分深刻地體現(xiàn)出在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對當代大學生人格發(fā)展的要求?;谏鲜鰝鹘y(tǒng)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特征,大學生人格培育需要在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中彰顯時代發(fā)展的特質,符合相應的人格修養(yǎng)標準。
尤其在今天,新聞出版戰(zhàn)線更是我國軟實力中最硬的實力。今天,我們所了解到的世界,幾乎沒有原生態(tài)可言,嚴格講都是經新聞出版包裝后的信息。新聞出版與我們黨和人民的福禍命運息息相關,與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深度關聯(lián)。
這些年,我們新聞出版的改革與發(fā)展總體上是成功的,成功的最主要標志就是新聞出版作為向導、服務和保障,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一點,連我們的對手也不予否認。
當然,新聞出版戰(zhàn)線在差異化、個性化方面,在遵循新聞出版規(guī)律方面,在文風的改進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