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銘 夏碧樺 楊菲 冉群釵 韓克躍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人群中性別對頸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IMT)的影響以及頸動脈IMT與心血管事件的相關(guān)性。方法 選擇老年患者105例,男50例,女55例,測血壓、血脂,超聲檢測頸動脈IMT,并進行男女各變量比較及頸動脈IMT與心肌梗死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 女性≥80歲IMT明顯高于﹤80歲患者(P﹤0.05);男性≥80歲與﹤80歲IM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心肌梗死的Logistic回歸分析中,入選的變量有性別、年齡、TC、LDL-C、HDL-C、IMT,結(jié)果提示,男性、年齡與心肌梗死呈正相關(guān)(P=0.006,P=0.038),TC、LDL-C、HDL-C、IMT均移出模型。結(jié)論 該研究人群的性別、年齡與心肌梗死相關(guān),頸動脈IMT與心肌梗死無相關(guān)性。
[關(guān)鍵詞] 頸動脈;血管內(nèi)膜;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 R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a)-0050-02
大量研究證實,頸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IMT)被視為反映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不但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相關(guān),而且對心腦血管事件有預測價值[1]。研究發(fā)現(xiàn),超聲檢測頸動脈IMT與組織學檢測一致性良好,可重復性強,頸動脈解剖位置固定,位置表淺,易尋找,故高頻超聲檢測頸動脈IMT成為評估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性別作為一個心血管病的影響因素,多年來在眾多研究中地位肯定?,F(xiàn)回顧性分析該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人105例的臨床資料,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住院的老年人105例,男50例,女55人,年齡54~87歲。入選標準:因心前區(qū)不適收入院的患者,合并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一種或多種病史,并完善血生化及頸動脈IMT等指標的測定。根據(jù)2007年ESC/ACC/AHA全球心肌梗死的定義,滿足以下任何一項標準診斷為陳舊性心肌梗死[1]:①新出現(xiàn)的病理性Q波(伴或不伴癥狀);②影像學證據(jù)示,局部存活心肌丟失;③病理發(fā)現(xiàn),已愈合或正在愈合的心肌梗死。排除腫瘤、結(jié)核、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測量患者身高、體重,并計算體重指數(shù),血壓的測量統(tǒng)一使用袖帶汞柱血壓計。取血前禁酒及高脂飲食,降壓、調(diào)脂藥物照常服用??崭谷§o脈血5 mL,即時分離血清,采取酶學比色法在HITACHI7170A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TC、TG、HDL-C。LDL-C根據(jù)Friedwald公式計算出。
1.3 頸部血管超聲
采取ALOKA∝—1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7.5 MHz。二維測定:頸總動脈IMT,頸內(nèi)動脈IMT。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取SPSS16.0統(tǒng)計軟件,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表示,并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檢驗,在影響因素分析中,先進行單因素逐步分析,而后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篩選出相關(guān)因素。
2 結(jié)果
2.1 一般資料比較
男性與女性在年齡、體重指數(shù)、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血壓、LDL-C以及頸動脈IMT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男性TC、HDL-C、TG明顯低于女性,吸煙史、心肌梗死比例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男性和女性<80歲與≥80歲頸動脈IMT比較
女性≥80歲頸動脈IMT明顯高于<80歲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男性≥80歲與<80歲頸動脈IM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心肌梗死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得出的顯著變量帶入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危險因素多元分析,Hosmer-Lemeshow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模型擬合度較好。在心肌梗死的logistic回歸中,入選的變量有性別、年齡、TC、LDL-C、HDL-C、頸動脈IMT,結(jié)果提示,男性、年齡與心肌梗死呈正相關(guān)(P=0.006,P=0.038),TC、LDL-C、HDL-C及頸動脈IMT均移出模型,見表1。
3 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系統(tǒng)性進展性病理過程。目前,頸動脈IMT被認為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替代指標。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年齡、吸煙、體重指數(shù)、血壓、血脂等也被認為是頸動脈IMT的影響因素。隨著對頸動脈IMT研究的深入,有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對于頸動脈IMT的影響,在不同年齡階段而不同[2]。
Sinning等[3]一項針對4814例來自社區(qū)的年齡35~74歲的白種人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動脈粥樣硬化多見于男性,表現(xiàn)為男性頸動脈IMT明顯高于女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性別差異逐漸減弱,直至74歲差異消失。該研究頸動脈超聲結(jié)果提示,無論<80歲或≥80歲的老年人群,這種頸動脈IMT性別差異都已不存在,但對女性而言,<80歲與≥80歲比較,頸動脈IM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再次提示可能與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速有關(guān)。
該研究證明了老年人群中,頸動脈IMT無性別差異,但老年女性≥80歲較<80歲頸動脈IMT明顯增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于心肌梗死來說,該研究人群的性別、年齡與其相關(guān),而與頸動脈IMT無關(guān)。
[參考文獻]
[1] Liu L, Zhao F, Yang Y, et al.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survey in Beijing[J].J Hum Hypertens, 2008, 22:259-265.
[2] Sinning C, Wild PS, Echevarria FMO,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from the community-based Guten-berg-heart study) [J]. Am J Cardiol, 2011, 107: 1841-1847.
[3] Kristian T, Joseph SA, Harvey D, et al.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7, 50: 2173-2195.
(收稿日期:20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