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乾,宋 悅
(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71)
高校社科學報的發(fā)展方向在學界曾引起廣泛地討論,教育部為推動高校社科學報的進一步發(fā)展實施了名刊名欄工程,這對學報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學報要實現(xiàn)飛躍式的發(fā)展,特色欄目是比較可行的辦法。特色欄目是高校社科學報展現(xiàn)比較優(yōu)勢的重要平臺,能夠凸顯學報的特色,提高學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塑造學校的品牌,能夠提升學報的整體質量和綜合實力。為了進一步提升學報的學術品位和學術影響力,探索學報的內涵建設道路,《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以下簡稱“河北電大學報”)于2011年開設“近代華北歷史文化”專欄,經過兩年的發(fā)展,欄目取得一定的進步,在高校學報界引起了高度關注。
1.學界的研究重點。華北地區(qū)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相關研究學者眾多,有關的學術論著層出不窮。國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對于華北地區(qū)的歷史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天津、北京和山東、河北、山西等省的社會城市。天津的研究機構主要有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以及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以及北京社會科學院是北京地區(qū)研究近代華北歷史的主要機構。河北省的主要研究機構有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省社科院。山西省研究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的機構是山西大學、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山東大學、山東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在這一領域也開展了相關研究。此外,上海、廈門等地的學者也對華北地區(qū)進行過研究。以上通過粗略的介紹,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關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的研究機構分布在華北地區(qū)的五省市,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對于進一步推動華北地區(qū)的區(qū)域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研究專欄尚屬空白。特色欄目的建設對于學報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特色欄目的開設需要圍繞某一個特定的學術現(xiàn)象或問題,組織相關的研究人員進行長期的研究,并在學界產生廣泛的影響,繼而提高期刊的知名度。目前,我國高校社科類學術期刊約有1 200家,多為社會科學綜合。這些高校學報在欄目設置時,根據自身和本地區(qū)的研究優(yōu)勢,紛紛設立地域文化的研究欄目,不僅帶動了相關的學術研究,也為當?shù)亟洕蜕鐣陌l(fā)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此,河北電大學報根據自身所處地區(qū)地點,經過多方調研論證,了解到目前學術期刊界研究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的專欄尚屬空白,并無學報設此欄目,因此決定開設“華北歷史文化”研究專欄。
1.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這是因為專欄的設置側重于近代華北地區(qū)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人物等。河北地區(qū)的歷史人物如王士珍、李大釗、張之洞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史研究如石家莊的研究等,專欄可以為有關華北地區(qū)的研究成果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梳理華北地區(qū)的歷史不僅可以弄清一些重大學術問題,而且對解開當時整個民族和國家一些重大的歷史問題有重大的學術價值。這些歷史研究牽涉的面很廣泛,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歷史認識,需要相關的歷史學者共同探討,溝通交流,提高華北地區(qū)歷史研究的學術性。
2.有利于加深華北地區(qū)的歷史研究。近代華北地區(qū)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方面,具有深入挖掘的潛力。開設類似的欄目更容易為華北地區(qū)的專家學者所關注,因而,也更能便捷的取得研究成果。同時近代華北歷史文化專欄的研究視野具有獨特性,專注于華北地區(qū)的研究動態(tài)和前沿,具有一定的原創(chuàng)性。學報設立這樣的研究專欄,能夠形成自身的特色,甚至可以填補近代華北歷史領域的研究空白。而這一平臺的建設,將華北地區(qū)的歷史研究成果集中刊載,有助于華北地區(qū)歷史研究的深入。
3.推動學報的內涵建設?!敖A北歷史文化”專欄能夠成為學者發(fā)表學術見解,進行學術交流的平臺,吸引學術同仁以及對該領域感興趣的讀者和作者。同時能夠以此欄目為中心整合優(yōu)質的研究資源,形成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動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的研究,從而進一步提高學報的辦刊水平。高品位學術欄目的輻射影響力,又可以吸引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參與,從而引來更多作者的學術創(chuàng)新之作,推動品牌學報的良性運作和有效形成。以特色欄目的構建推動學報的發(fā)展,這是高校學報內涵建設的重要途徑。
1.專欄建設情況。2011年2月開設“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研究專欄,截至2013年第1期,研究專欄共刊發(fā)13期,刊載29篇文章,研究涉及近代華北地區(qū)的人物、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等領域,先后刊發(fā)北京師范大學陳其泰、王開璽,中國社會科學院王士花、李細珠,故宮博物院章宏偉,南開大學王先明、張思,河北師范大學董叢林、戴建兵,天津社會科學院張利民,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朱文通等研究學者的文章,專家學者惠賜大作使得河北電大學報“近代華北歷史文化”專欄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得到穩(wěn)步提高,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兩年中,“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的文章紛紛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復印、摘錄。
在成功策劃“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特色欄目的基礎上,2011年8月我們成功舉辦了“河北電大學報特色欄目研討會”,研討會邀請來自教育部社科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新華文摘、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故宮博物院、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學者,會議緊緊圍繞特色欄目建設、期刊影響因子、核心期刊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討論,諸位學人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提出特色欄目建設的意見,對于“近代華北歷史文化”專欄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起了積極地推動作用。在特色欄目的建設中,我們走訪了不少專家、學者,其中中國近代史專家、河北師范大學教授苑書義先生,對于我刊的欄目建設提出了指導意見。他認為學報應該強調獨立性,在學術領域內鼓勵獨立思想,抵制抄襲行為和因循守舊思想。學報作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要多刊登原創(chuàng)性的文章,只有如此學報的學術水平才能夠越高。苑先生的有益意見,給予我們辦好“近代華北歷史文化”專欄以極大的自信和支持。
2.追蹤研究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河北電大學報在打造“近代華北歷史文化”時,關注最新科研成果,重視基金項目資助的研究課題?;鹫撐氖侵甘芨鞣N基金項目或課題資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以科研論文的形式表述出來。基金資助項目是經過學科專家嚴格評審遴選出來的,其成果有很大程度的創(chuàng)新性和學術性?!敖A北歷史文化”比較重視基金論文的重要性,因此近兩年的文章中有多篇重大課題的研究成果刊發(fā),比如2012年第2期徐建平、馮濤的《北洋政府時期京直地區(qū)水利建設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洋政府時期京直水政研究(1912-1928)》的成果之一;2012年第3期白宏鐘、熊亞平的《民國農村工業(yè)化思想中的合作理念及其實踐》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中國鄉(xiāng)村建設思想(百年)史》暨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世紀前期中國鄉(xiāng)村社會變遷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2012年第4期李惠民、佟蔚的《1925年石家莊更名石門原因新解》是201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20世紀二三十年代石家莊城市行政功能的初創(chuàng)》的研究成果之一;2012年第5期張思的《近代華北農村社會的變遷與換工——以勞動力、畜力間的對等交換為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現(xiàn)代中國的日常生活》的研究成果;2012年第5期李小尉《1928-1937年城市貧困救助的探索與發(fā)展——以北平市貧民貸款為例》是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民國時期北京、天津城市社會救助比較研究》的階段性成果;2012年第6期何燕的論文《華北鄉(xiāng)村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起步——以河北省昌黎縣為例(1949-1968)》是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xiàn)當代華北鄉(xiāng)村文獻史料的調查、整理與研究》與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現(xiàn)代中國的日常生活》共同資助。在這些研究成果中,擁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以及校級立項課題等幾種資助形式,“近代華北歷史文化”專欄將最新的歷史研究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而通過跟蹤科研課題組,可以了解最新的歷史研究進展,及時刊發(fā)課題的階段性成果。這樣既能及時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又能夠通過這些優(yōu)秀成果提升欄目的學術水平和刊物的質量。
3.高素質的編輯隊伍建設。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高質量、有特色的學報發(fā)展的保證。學報編輯人員的素質對學報形成自己的特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報編輯只有對學界的發(fā)展趨勢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學術研究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對學術動向有全面及時的掌握,熟知歷史學科的科研隊伍,約稿時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和鑒賞能力,審理稿件才能游刃有余,做出恰當?shù)脑u價。基于此,河北電大學報編輯部加強了編輯隊伍的建設,經過層層篩選,特選定了兩位學術水平較高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生從事“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的編輯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編輯的業(yè)務水平,一方面向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取經,了解學術研究動態(tài),積極參加有關近代華北歷史的研討會;另一方面不定期開展編輯學理論的學習,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提高,不僅對文字進行精雕細琢,同時加強對文章結構的審閱,使修改后的文章主題更突出,努力完成作為一個歷史學編輯的任務。
4.穩(wěn)定的作者群體。河北電大學報根據發(fā)展需求,聯(lián)合各方力量,主動出擊,利用各種資源,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組稿,積極拓寬稿源,使“近代華北歷史文化”專欄盡快成長起來。截止到2013年第1期,“近代華北歷史文化”刊發(fā)的29篇文章中,具有教授、研究員正高職稱的人員有17人,副研究員、副教授有2人,博士生導師有9人,碩士生導師(不含博導)4人,博士和碩士構成了作者的主要群體。作者群體中既有歷史學界的老前輩、老專家,又有中青年學者,更為可貴的是還有一部分研究生和年輕的作者,這些人是將來的科研骨干和學報未來的主要作者,因此要更加關注他們,更加有利于學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29篇文章中,有約稿、投稿和推薦稿三種形式,在這三種形式的稿件中,約稿所占的比例較大,但是隨著“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知名度的逐漸提高,投稿和推薦稿的比例在逐漸提高。作者群體經過兩年的發(fā)展?jié)u趨穩(wěn)定,對于學報欄目的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在地域文化研究的熱潮下,河北電大學學報選擇開辟“近代華北歷史文化”欄目,這既彌補了學界欄目研究的空白,又追蹤了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對于推動學報的內涵建設具有積極作用。鑒于當前的發(fā)展現(xiàn)狀,為保證特色欄目的長盛不衰,河北電大學報在今后的發(fā)展中繼續(xù)積極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了解學界最新學術動態(tài),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做主題性研究。注重做好“近代華北歷史文化”的學術綜述,關注最新的學術著作、書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同時專欄未來的發(fā)展要專注于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致力于解決學術上遇到的難題。
參考文獻:
[1]李國棟.辦好特色欄目是高校社科學報內涵發(fā)展的有效途徑[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劉自兵,薛江.高校學報“名欄”建設內涵芻議[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S1).
[3]張利民.近代華北區(qū)域史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
[4]鄭淑貞.對高校學報辦好特色欄目的幾點思考[J].學報編輯論叢,2011,(1).
[5]楊勇.深化高校學報改革 走內涵式發(fā)展之路[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3).
[6]楊榮星.基于現(xiàn)行機制環(huán)境下的學報發(fā)展對策[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