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1種可以預(yù)防和治療的疾病,主要累及肺臟,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反應(yīng)[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患者,疾病發(fā)作時常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早期缺乏疾病的特異性,臨床診斷較為困難,近些年來,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不斷完善,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胸部CT、及病理學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日益完善,提高了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早期確診率[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患者的肺功能檢查結(jié)果以及臨床治療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其中男性71例,女性29例,年齡56~82歲,平均69歲,病程8~35年?;颊呔现腥A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3],并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符合肺癌診斷標準[4]。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吸煙史、COPD分級、病理學類型、臨床癥狀、TNM分期、治療方法等方面,進一步了解患者的肺功能及臨床治療情況[5]。
應(yīng)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82例具有吸煙史。18例無吸煙史。COPD分級:15例為Ⅰ級、64例為Ⅱ級、17例為Ⅲ級、4例為Ⅳ級。病理檢查結(jié)果: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46例為鱗癌、38例為腺癌、11例為小細胞癌、5例為其他病理類型。TNM分期: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24例為ⅠA+ⅠB期、27例為ⅡA+ⅡB期,36例為ⅢA+ⅢB期、13例為Ⅳ期。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56例行手術(shù)切除,31例行放療及全身化療,4例行中醫(yī)治療,7例給予對癥、支持治療,2例自動放棄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癌關(guān)系密切[6],其發(fā)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發(fā)生炎癥時,吸煙可促使巨噬細胞在肺泡腔大量發(fā)生活化和聚集,產(chǎn)生大量的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可使患者發(fā)生肺氣腫,或加重原有肺氣腫的發(fā)展[7]。香煙中的尼古丁及其代謝產(chǎn)物可誘導(dǎo)巨噬細胞大量分泌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促進肺氣腫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吸煙損害了呼吸道纖毛黏液清除系統(tǒng),可使細菌在口腔及呼吸道定植,增高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及肺組織遭到破壞的概率[8]。本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中82例有吸煙史,18例無吸煙史,可見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發(fā)生肺癌的促進因素之一。
肺癌患者的支氣管受到阻塞,出現(xiàn)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然而,已有研究證實[9],經(jīng)過10年的潛伏期,患者的肺功能才會出現(xiàn)明顯的改變,但肺癌患者臨床上的病程較短,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明顯改變的可能性較小,臨床上不易被發(fā)現(xiàn)。吸煙可明顯影響患者的肺功能,患者戒煙后,肺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可以認為肺功能下降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發(fā)生肺癌的促進因素之一。
已有報告指出[10],COPD并發(fā)肺癌的患者家族中,常有染色體缺陷,具有COPD及肺癌家族史的患者患COPD并發(fā)肺癌的概率較無家族遺傳史的患者明顯增高;據(jù)報道,白人婦女患COPD并發(fā)肺癌的概率高于非洲裔美國女人。
COPD合并肺癌患者早期缺乏疾病的特異性,臨床診斷較為困難,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系統(tǒng)檢查,可提高患者的早期確診率,經(jīng)過合理的治療,可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長患者的生命。
[1]孫永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癌的相關(guān)性〔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2,5(4):300.
[2]曾慶岳,陶紅艷,萬毅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癌關(guān)系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2,22(12):68.
[3]Barberà JA.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J〕.Pulm Cir,2013,3(1):160.
[4]Wu R,F(xiàn)engjie Z,Li Y,et al.Modified dachengq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for treating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based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EvidBased ComplementAlternatMed,2013,2013:323715.
[5]康曉征,陳克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癌表觀遺傳修飾酶相關(guān)研究進展〔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12,35(4):286.
[6]周 源,汪 棟,張傳生,等.纖維支氣管鏡在胸部腫瘤術(shù)后阻塞性肺不張患者中的應(yīng)用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05,20(2):193.
[7]朱海生,嚴浩林,黃文麗,等.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的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1,26(2):169.
[8]Simsek S,Tekes S,Oral D,et al.The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ACE gen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Genet Mol Res,2013,12(2):1392.
[9]段敏超,鐘小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癌的同源性表現(xiàn)及關(guān)聯(lián)發(fā)病機制〔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10,33(12):921.
[10]Xu J,Yuan H,Wu YX,et al.Neural respiratory drive and nocturnal hypo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3,93(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