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婳 程云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 上海 200040)
近年來癌癥的發(fā)病率不斷增高,伴隨而來的疼痛是癌癥患者的一個主要癥狀。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國外每年確診的癌癥患者中30.0%~50.0%伴有中重度疼痛,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50.0%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患者中70.0%~80.0%伴有疼痛。國內(nèi)資料顯示癌痛的發(fā)生率為51.1%,有24.5%的患者沒有得到任何治療,其中20.0%的患者忍受著中重度疼痛[1]。有研究顯示,疼痛程度與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呈正相關(guān),社會支持成負相關(guān)[2],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3]。如何有效緩解患者的疾病疼痛,提高生活質(zhì)量,對癌癥疼痛的正確評估分析和護理至關(guān)重要,本文就將癌性疼痛的評估與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國際疼痛協(xié)會給疼痛下的定義被廣泛接受: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有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4]。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每個人的疼痛只有他個人能夠感受得到。疼痛也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難以通過客觀的指標進行測量。
癌性疼痛也稱癌痛,是指腫瘤細胞侵潤、轉(zhuǎn)移、擴散或壓迫有關(guān)組織引起的疼痛,是腫瘤患者的常見癥狀,多見于癌癥的晚期[5]。晚期癌癥的疼痛發(fā)生率可高達80.0%以上,至少75.0%~80.0%伴有中度或重度疼痛。
癌性疼痛有如下特征[6]:①疼痛多為逐漸加劇,是多種機制共存的疼痛,且持續(xù)時間長;②癌性疼痛患者常伴有精神恐懼和焦慮;③50.0%~90.0%的癌癥患者直至死亡都伴有疼痛,其中半數(shù)以上是劇烈疼痛;④癌癥患者會發(fā)生不同機制的疼痛和類嗎啡藥物控制難以奏效的疼痛。
癌性疼痛的危害包括[7-8]:①生理影響 疼痛會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亂,出現(xiàn)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自主神經(jīng)活動異常,往往導致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心率失常、疲乏、出汗、厭食、惡心、嘔吐等。②心理社會影響 晚期癌性疼痛帶給患者極大的心理傷害,使他們焦慮、抑郁、痛苦、煩躁、憤怒、喪失自控和自信,感到空寂和絕望,影響自身應對能力和認知能力;有的患者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障礙和精神病樣的癥狀。尤其對于晚期癌痛患者而言,癌痛的出現(xiàn)和加劇常被患者和家屬視為腫瘤的復發(fā)。轉(zhuǎn)移和治療無效的信號,會成為患者和家屬最為恐懼的問題。癌痛的折磨造成的行為和身體的變化也給家庭造成了精神壓力,這又反過來影響著患者,加重患者的痛苦使病情惡化。未能滿意控制的頑固性劇烈癌痛是患者萌發(fā)或?qū)嵤┳詺⒌闹饕颉?/p>
①疼痛的評估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要貫穿于治療期的始終[9]。②由于疼痛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受,因此,基于患者的主訴和自我評估是評估疼痛的金標準[10-11]。③收集全面詳細的疼痛病史,包括疼痛的強度、性質(zhì)、部位、范圍、發(fā)作和持續(xù)時間、加重和緩解因素等。④要注重癌痛患者的心理狀況評估,在了解患者病史時應該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分析有關(guān)心理社會因素,以便做出相應治療。⑤選擇正確的評估方法工具,疼痛評估方法主要分為3類,自我評估、行為評估、生理變化測試法[12],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要選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有時候要將其中某些方法結(jié)合起來進行評估。評估工具要使用信、效度高的量表,盡量使用本土化的量表,使評價的過程簡潔有效,同時也要考慮到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因素。正確的疼痛評估工具可以減少發(fā)生錯誤偏差的機會,使護士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和評估。
2.2.1 單維度評估量表
1)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
VAS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單維度測量工具,具體方法:劃一條直線(一般長為10 cm),一端代表無痛,另一端代表劇痛,讓患者在線上最能反映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劃一條交叉線。VAS需要患者運用抽象思維評估自己的疼痛程度,標記時需要必要的感覺、運動和直覺能力,對老年人、文化程度較低者、認知損害者并不適用,但國外有研究顯示垂直圖示法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13]。
陸宇晗[14]將其改造成疼痛評估標尺(10 cm×3 cm),提高了疼痛評估的準確性,且方便攜帶,便于患者和醫(yī)務人員隨時評估疼痛情況,更多癌痛患者能主動報告癌痛,不被動忍受疼痛。
2)數(shù)字疼痛分級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數(shù)字分級法用0~10分代表不同的程度,0為無痛,10為劇痛,讓患者圈出最能表示自己疼痛程度的數(shù)字。其程度標準: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NR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靈敏度,但是刻錄較為抽象,對年小的患兒、文化程度低者、認知有障礙者使用效果不理想[10]。李彩云等[15]運用NRS評分作為第五大生命體征記錄在患者的疼痛表格中,方便醫(yī)務人員檢測患者的疼痛情況,臨床效果較為滿意。
3)口頭評分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
VRS是最早應用于疼痛研究的量表,根據(jù)患者主訴,把疼痛程度分為四級:0級為無疼痛;Ⅰ級(輕度疼痛),有疼痛但是可以忍受,生活正常,睡眠無干擾;Ⅱ級(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zhèn)痛藥物,睡眠受干擾;Ⅲ級(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zhèn)痛藥物,睡眠受嚴重干擾,可伴自助神經(jīng)紊亂或被動體位。但由于患者對疼痛感受描述的不同,導致了VRS的使用缺陷,尤其是對于無法表達的患者,VRS無法起效[16]。VRS是護士評價患者的一種方式,護士能夠通過傾聽患者的主訴來判斷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需要通過對護士進行疼痛教育,以提高護士疼痛評估的實踐能力[17]。
4)詞語描述量表(verbal descriptor scale, VDS)
此法由一系列描述疼痛的形容詞組成,最輕的疼痛為0分,以后每級增加1分,每個形容詞都有相應的評分?;颊叩奶弁闯潭仁亲钸m合該患者使用的疼痛形容詞代表的數(shù)字。該方法用詞易于理解,可較容易的進行口頭表達,易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但是受主觀影響較大,也不適合語言表達障礙的患者[18]。
5)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
該法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pain scale, FPS)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是用6種面部表情從微笑、悲傷到哭泣的圖畫來表達疼痛程度,患者選擇其中一個臉譜來表達現(xiàn)在的疼痛程度。該法對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文化背景等方面沒有特殊要求,易于掌握,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在兒童、急性疼痛者、老人、文化程度低者、表達能力喪失者的疼痛評估中也被證實非常有效。有研究顯示外科手術(shù)選用FPS-R評估疼痛的比例最高[19]。
6)五指法
張菊英[20]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運用五個手指并輔以表情,讓患者明白大拇指代表劇痛、食指為重度痛、中指為中度痛、無名指為輕度痛、小指為無痛,并由患者自覺展示復述,由護士確認其疼痛強度。Chris提到的“Finger Span Scale”與此法類似[11]。采用該法直觀、簡便,患者容易接受,評估用時短、回答正確率高,并且首選率高,對文化程度低者尤其適用,還適用于不同聽力低下及存在語言交流障礙的特殊患者。
7)長海痛尺評估法
上海長海醫(yī)院陸小英老師將NRS和VRS結(jié)合,制定了“長海痛尺”,用VRS對NRS的刻度進行解釋、限定。結(jié)合兩者的優(yōu)點,有比較精確的0~10的刻度來評分,也有相應的文字描述便于患者理解,錯誤運用比率小,能夠精確反應患者的疼痛程度[21]。
2.2.2 多維度評估工具
1)簡明疼痛調(diào)查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BPI)
BPI使用NRS表達患者的疼痛強度,并有7個問題描述疼痛干擾患者的活動、情緒、娛樂、人際關(guān)系、睡眠、工作和行走;當前治療的環(huán)節(jié)程度使用百分比表示;用圖形表示相應的疼痛部位。此量表對疼痛程度和相關(guān)能力障礙的量化既簡單又迅速,5~15 min可以完成,適用于各類人群和患者。該量表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許多國家的疼痛評估中,被當?shù)乇就粱螅休^好的信效度[22-24]。
2)McGill疼痛問卷法(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
MPQ是全面評估疼痛的多維度測量工具,不僅評估疼痛的部位、強度、時間特性,還評估疼痛的情感及感覺方面[25]。除了疼痛描述語外,還包括評估疼痛空間分布的身體線圖以及現(xiàn)存疼痛強度(PPI)的測量。它有15個描述信息組,即11個感覺痛(跳痛、針刺樣痛、刀割樣痛、刺骨樣痛、痙攣痛、咬痛、燒灼痛、劇烈痛、痛苦的痛、撕裂樣痛)和4個情感類別(疲勞、厭倦、恐懼、痛苦的折磨),并將每一個信息從0~3分分為四個等級。它能測定疼痛的不同因素,但是文字比較抽象,理解相對復雜,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MPQ現(xiàn)在已被很多國家進行推廣運用,一般用于癌癥患者慢性疼痛的評估中,有臺灣學者對其漢化版進行了評述。MPQ簡化版(the short form MPQ,SF-MPQ)也被證實是有效的,也有學者對SF-MPQ進行了增訂,SF-MPQ-2版也證明在評估神經(jīng)性和非神經(jīng)性疼痛中有效[26]。
3)McMillan法
McMillan法是對MPQ的進一步改進,此法是采用直觀目測疼痛標尺(0~10分)的方法標記疼痛的程度,用預先印制的人體正面、背面圖標記疼痛的部位,并采用問答形式由患者對疼痛做出具體描述。護士記錄疼痛的時間、性質(zhì)、止痛措施以及疼痛對患者的食欲、睡眠、注意力、情緒、社交活動的影響,該方法設計合理,實用性強。
4)中國人癌癥疼痛評估工具(Chinese cancer pain assessment tool, CCPAT)
CCPAT是香港理工大學護理與醫(yī)療系鐘慧儀博士研制的適合中國文化背景的多層面疼痛評估工具,于1998年推出。該工具從六大方面:身體功能、藥物使用、心理社交、疼痛信念、情緒和疼痛強度,56個指標進行評估,每個指標采用1~5分評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所受的疼痛沖擊越重。經(jīng)檢測,該量表有較好的信效度,比MPQ,BPI更適合于中國人使用,對臨床評估癌痛患者的疼痛強度有較好的參考價值[27]。
5)日本疼痛評估表
該量表是以弗·亨德森的理論為基礎,以馬·高登的11項健康機能類型為框架制成,設立了12項內(nèi)容進行評估:疼痛部位、疼痛的原因、疼痛的強度、疼痛持續(xù)時間、疼痛的表現(xiàn)、疼痛增強的情況、疼痛時的行動和表情、現(xiàn)用的鎮(zhèn)痛方法和有效性、因疼痛而被限制的行動、因疼痛而被限制的行動、夜間的睡眠狀態(tài)、患者期待達到的鎮(zhèn)痛效果。該評估方法能夠方便的評價護理效果,隨時改進護理計劃[28]。
2.3.1 行為評估法
疼痛患者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一些行為和舉止的改變,如驚恐、嘆氣、跛行、靜止不動、服藥態(tài)度改變等,通過評估疼痛過程相伴的客觀行為,可以幫助判斷患者的疼痛程度,該法尤其適用于嬰幼兒、表達缺失或不清者、無法有效交流者[29]。
2.3.2 生理指標測量法
癌痛患者有時也會出現(xiàn)生理指標的變化,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緊張度、掌心出汗程度,間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指標客觀,但是干擾因素較多。
2.3.3 生化測定法
該法通過測定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的變化,如血漿皮質(zhì)醇含量、血漿和腦脊液、β-內(nèi)啡肽變化作為疼痛評估的輔助方法,但是這些反應對疼痛本身不是特異的,通常在激動和應激狀態(tài)下也會出現(xiàn)[29]。
終上所述,疼痛評估是疼痛處理的關(guān)鍵性步驟,積極正確地評估疼痛不僅可以識別疼痛的存在,還有利于評價疼痛治療的效果。疼痛評估方法多種多樣,護士要遵循正確的評估原則,全面、客觀、多方面、連續(xù)性的進行評估,有時要結(jié)合不同的方法聯(lián)合評估,并且還要注意個體化的差異。評估時,應該選擇有效的評估工具,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民族、病情等因素,并且要選擇盡量符合我國人群使用的評價工具,以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誤差或誤解,避免評估的不準確性。護士在評估癌痛患者時,一切評估過程以準確、真實為標準,靈活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和工具,以正確的評估結(jié)果為依據(jù)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
[1] 朱蓉, 李彩云, 方敏, 等. 癌癥患者疼痛評估與護理進展[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0, 7(19): 193-195.
[2] 麥桃香, 吳娜影, 謝春梅, 等. 癌癥患者疼痛和社會心理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08, 24(1): 133-135.
[3] 鄒建軍, 鄭瑩, 曹傳武, 等. 疼痛、抑郁與癌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調(diào)查分析[J]. 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5, 26(8): 928-930.
[4] 劉素琴. 癌性疼痛的評估控制及護理進展[C]//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 第十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腫瘤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 北京: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 2006: 329-331.
[5] 常紅芳, 郭改會. 中醫(yī)藥治療癌性疼痛的研究進展[J]. 山西中醫(yī), 2001, 17(1): 52-54.
[6] 王素玲. 緩解癌癥疼痛的護理進展[J]. 國外醫(yī)學: 護理學分冊, 1999, 18(10): 459-459.
[7] 陳輝, 楊錫馨. 我國癌痛治療現(xiàn)狀的思考[J]. 醫(yī)學與社會,2001, 14(3): 25-27.
[8] 周薇. 癌癥病人的疼痛護理進展[J]. 護理研究, 2006,20(5): 383-384.
[9] 張春華, 鄒碧榮. 疼痛評估[J]. 中國臨床護理, 2009, 1(2):158-163.
[10] Pasero C. Challenges in pain assessment[J]. J Perianesth Nurs, 2009, 24(1): 50-54.
[11] 李燕摘, 宏景. 評估疼痛的最佳方法[J]. 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 1998, 19(3): 20-29.
[12] 金吉平. 癌性疼痛的護理進展[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6,25(24): 38-39.
[13] Herr KA, Mobily PR. Complexities of pain assessment in the elderly. Clinical considerations[J]. J Gerontol Nurs, 1991,17(4): 12-19.
[14] 陸宇晗. 臨床應用疼痛評估標尺的效果觀察[J]. 實用護理雜志, 1999, 15(11): 36.
[15] 李彩云, 朱蓉, 方敏, 等. 疼痛評估量表在癌癥疼痛病人中的應用全科護理[J]. 全科護理, 2010, 8(28): 2554-2555.
[16] Caraceni A, Brunelli C, Martini C,et al. Cancer pain assessment in clinical trial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999-2002)[J].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05, 29(5): 507-519.
[17] 張春華, 徐麗華, 朱小平, 等. 疼痛教育項目對護士疼痛知識、態(tài)度及評估實踐的效果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 26(4): 30-33.
[18] 蔣宗濱. 疼痛的評估方法與臨床應用新進展[C]// 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麻醉學分會全國疼痛醫(yī)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 北京: 中華醫(yī)學會, 2007: 98-102.
[19] 李漓, 劉雪琴. 選擇適合患者的疼痛強度評估工具[J]. 實用護理雜志, 2003, 19(6): 50-51.
[20] 張菊英, 鄒瑞芳, 葉家薇. 五指法在疼痛強度評估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 2005, 40(6): 409-411.
[21] 陸小英, 趙存鳳, 張婷婷, 等. "長海痛尺"在疼痛評估中的應用[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3, 20(4): 6-7.
[22] Ger LP, Ho ST, Sun WZ,et al. Validation of the brief pain inventory in a Taiwanese population[J]. J Pain Symptom Manage, 1999, 18(5): 316-322.
[23] Wang XS, Mendoza TR, Gao SZ,et al.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ief pain inventory[J]. Pain, 1996, 67(2): 407-416.
[24] Uki J, Mendoza T, Cleeland CS,et al.A brief cancer pain assessment tool in Japanese: the utility of the Japanese Brief Pain Inventory—BPI-J[J]. J Pain Symptom Manage, 1998,16(6): 364-373.
[25] Melzack R.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J]. Pain, 1975, 1(3): 277-299.
[26] Dworkin RH, Turk DC, Revicki DA.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n expanded and revised version of 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2)[J]. Pain, 2009,144(1-2): 35-42.
[27] 吳燕萍, 覃惠英, 范育英, 等. 中國人癌癥疼痛評估工具效度與信度的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 2001, 16(10): 737-738.
[28] 尹志勤. 疼痛評估表的應用[J]. 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2, 21(1): 29-30.
[29] 趙英. 疼痛的測量和評估方法[J]. 中國臨床康復, 2002,6(16): 2347-2349, 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