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瑋
摘 要:完善的教育對社會預防犯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從根本上預防犯罪,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體系,從措施上看完善教育切實可行,但從周期上看又需要政府、社會長時間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實現(xiàn)。這些問題貝卡里亞在《論犯罪與刑罰》中未作深入探討,以完善教育在預防犯罪中的功用為視角,進一步探討完善教育與預防犯罪的關系。
關鍵詞:教育;預防犯罪;公共幸福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136-02
法學家貝卡利亞在其著作《論犯罪與刑罰》中的“如何預防犯罪”一章中提到預防犯罪的幾項措施,包括立法的明確性、制度的透明性、執(zhí)法的嚴格性、獎勵美德以及完善教育。其中在完善教育這一點上,貝卡利亞并沒有做具體論述。他強調,完善教育是預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艱難的措施,并提出:“完善教育同政府的本質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到了最遙遠的公共幸福時代,將再沒有一塊貧瘠的并且只有少數(shù)哲人偶爾開墾幾下的土地?!?/p>
一、為什么完善教育是預防犯罪最可靠也是最艱難的措施
1.可靠性之探討
貝卡利亞對預防犯罪的措施是按司法過程來排列的:立法——制度設計(包括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執(zhí)法——對美德的獎勵。在完善教育措施未提出之前,這幾個措施形成的體系應已相當嚴密,可偏偏在文章即將結束時提出完善教育這一“最可靠”的措施,有“壓軸”的意味??梢?,貝卡利亞對完善的教育之于預防犯罪的效果信心十足。
顯然,貝卡利亞說的這個“最可靠”是相對于前面幾項措施而言,可以將教育和前面幾項措施做一番比較:一是立法——立法本身要求穩(wěn)定和謹慎,況且一個行為若到了需要入罪的地步,立法者在此之前往往經過較長時間的社會效益考量,其不確定程度可想而知。而教育總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取得不斷地完善,其可靠性在于,為了國家進步,在國土范圍內的任何受教育者都會被人類最基本、最真摯的情感所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完善,社會對基本情感的要求會提升到較高層次,受教育的公民之素質和文明化程度也會相應提高。亦即,社會越文明,教育的可靠性越高。因此,雖然預防犯罪效果并非立竿見影,但相對立法,教育無論如何最可靠。二是制度——和預防犯罪相關的制度設計主要是司法制度,并且往往牽涉到一國的政治制度本身。于是,制度設計總是牽動著大多數(shù)人的心:執(zhí)政黨需要將某些司法制度納入對自己有利的層面;大財團用手里的鈔票操縱選舉,培養(yǎng)自己的代理人,或者直接做議員,親自參與制度設計。在這樣的局面下,經過各個利益集團的反復討價還價,從制度上預防犯罪總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預防犯罪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再來看教育,教育不可能也不必牽動那么多人的心,它具有極強的公共性質,并且即使教育商品化,從商品經濟角度看,能夠從中獲得經濟利益的也只是大力扶植教育的人——譬如建立私立學校的財團。退一步來說,教育若生長在商品化環(huán)境下,其預防犯罪的功能和賺取利潤的作用充其量會形成共贏的局面,而非此消彼長。因此,相較于制度設計,教育的預防犯罪作用亦最為可靠。三是執(zhí)法——預防犯罪需要執(zhí)法機構本身嚴格遵守法律而不腐化。我想在這一點上可以不言自明,那是因為,執(zhí)法機構本身嚴格遵守法律就需要完善的教育做保障。沒有完善的教育,不能讓執(zhí)法者從內心真誠地拒絕腐化進而自己去犯罪,對于預防犯罪則更無從談起。四是獎勵美德——這是一個讓人心動的預防犯罪之措施,但美德的涵義過于曖昧,可以證明美德的機制也難以形成。雖然“在明智的分配者手里,榮譽的獎金總是用之不竭,一本萬利的”,但是明智的民眾在榮譽的獎金面前,其智慧也總是用之不竭的,一不小心,獎勵美德便會被民智層出不窮的民眾所利用,到頭來獎勵美德容易流于形式,預防犯罪的效力變得孱弱。這個時候,教育再次成為獎勵美德的安全保障,它會告訴民眾,什么是美德,美德應怎樣獲得。論及預防犯罪的可靠性,在教育面前,獎勵美德的氣勢顯得多么不足。
2.最艱難之考量
筆者認為,教育之所以成為預防犯罪最艱難之措施,原因大概:一是教育若體現(xiàn)預防犯罪的作用,成本將會很大。教育實踐起來并不難,但整個實踐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推動教育的發(fā)展,體現(xiàn)其預防犯罪的作用,往往需要幾代執(zhí)政者的努力和堅持才會取得它應有的效果。雖然只要教育預防犯罪的效果一旦顯現(xiàn),其可靠性似乎就可以讓它的推動者一勞永逸——教育的穩(wěn)定性特點使得其很難發(fā)生變故,除非政權更替,并且是根本性的王朝變換。在貝卡利亞時代,因啟蒙思潮的推動,這種變換可能性已經變得渺小,更何況在當今世界,這樣的變換可能性更是變得微乎其微——可是在政績要求明顯的社會體制下,上一代執(zhí)政者難道會心甘情愿地將其努力的成果拱手讓給他的繼任者嗎?答案很讓人懷疑。二是執(zhí)政者總會擔心民智的開啟給自己帶來威脅。可是,誰也不愿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一方面欣然接受教育將給預防犯罪帶來的種種好處,另一方面懼怕教育的完善會給自己的執(zhí)政造成負擔,因為在完善的教育環(huán)境下成長的民眾從此不容易被“糊弄”,至少不再容易被說服。因此教育的完善過程本身也是執(zhí)政者進行利益權衡的過程,教育總的趨勢一定是向前發(fā)展,只不過由于執(zhí)政者的權衡,前進的步伐很小。三是完善的教育是預防犯罪最不直接的措施。當其他措施可以起到預防犯罪的效果時,總是那么直接和快速。以立法為例,一個行為被確定為犯罪時,刑事責任的負累會迫使民眾懼怕實行該行為,其預防效果直接并且顯著。盡管“教育通過感情的捷徑,把年輕的心靈引向道德”,但教育這一“慢工”總是在很久以后才會做出“細活”,這中途的過程又是那樣地不確定,不免讓人擔心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情況,最后阻礙教育的發(fā)展。
二、政府的本質與完善教育的聯(lián)系
人類文明的進程使人們不斷認識到,政府的本質在于其服務性。作為擁有最高強制力的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公共權力機構,政府先于國家產生。國家組建以后,政府的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權變得合法,同時正因為有了國家,公民對政府的要求變得認真而嚴格。公民需要的,是政府天然地把社會事務管理得井井有條,并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公共服務。所謂公共服務,即為公共利益所提供的服務,既有有形的,又有無形的;既包括宏觀的,又包括微觀的。從宏觀上講:包括調控宏觀經濟,實現(xiàn)結構優(yōu)化,保持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社會公平和提供基本的社會福利;保持社會安定,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安環(huán)境。
在談及完善教育和政府本質的密切聯(lián)系時,貝卡利亞僅用一句話指出了原因:“因為到了最遙遠的公共幸福時代,將再沒有一塊貧瘠的并且只有少數(shù)哲人偶爾開墾幾下的土地?!痹谶@里,貝卡利亞的側重點在后半句,即“再沒有一塊貧瘠的并且只有少數(shù)哲人偶爾開墾幾下的土地?!笔紫龋谥挥猩贁?shù)哲人偶爾開墾幾下土地的時代,教育肯定很不完善——這里的土地,應該是指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于是政府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可以為所欲為,全然不顧公眾的感受。事實上,在這樣的時代,公眾的感受不需要甚至不值得政府為之考慮。因為在民智未開的時代往往是極少數(shù)精英統(tǒng)治的時代,普通公民并不知道政府應當做什么,自己可以得到的又是什么。其次,在說明遙遠的公共幸福時代,只有少數(shù)哲人偶爾開墾幾下的土地減少時,貝卡利亞的意思顯然是這些土地已經都被開墾,而非土地不再被開墾。并且那些被開墾的土地是大多數(shù)民眾勞作之后的成果,而非少數(shù)哲人的功勞。據(jù)此,可以知道,這樣一個時代的到來,定然是完善教育后的結果。原因在于:政府的公共服務的內容中包括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開啟民智,讓每一個公民都成為精英——最起碼不成為任人指使和糊弄的知識分子——促使公民和政府共同探討社會生活的必然內容,進而全民開墾那些未被開墾的土地;公民因為教育獲得智識之后,便會開始重視自己的權利,開始理直氣壯地站在和政府同等的地位,去審視政府做的一切事項是否有違其服務性宗旨。這樣一來,政府開始變得謹慎,但其行動并不會因為公民的積極參與變得舉步維艱,只不過政府從此必須心甘情愿地和公民一起開墾那些未被開墾的土地。這樣做的結果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社會將變得更好,預防犯罪之目的便自然而然地達成。遙遠的公共幸福時代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姍姍到來。通過上述分析,不得不說,完善教育和政府的本質是多么的密不可分。
三、完善的教育和最遙遠的公共幸福時代之間的聯(lián)系
最遙遠的公共幸福時代實質就是后來美國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在蓋茨堡演說時,所描繪的理想政府所擁有的時代。那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時代。在這個時代,政府不是統(tǒng)治人民而是受人民所統(tǒng)治。民選的官員被認為是人民的公仆,他們代表的是他們的選民。人們可經由投票,向他們的代表陳情、甚至組織和平的示威活動,來發(fā)表心聲,參與政事。每一個公民都有一份保護自身利益的權利與義務,來決定他們的政府該如何執(zhí)政。公共幸福到來的時代,就是民主社會形成的時代。
談及公共幸福時代,貝卡利亞強調這個時代是最遙遠的,應該不難理解他說這句話的原因?;蛟S貝卡利亞在兩百多年前寫《論犯罪與刑罰》這本書的時候,就早已深刻意識到:公共幸福時代,即民主社會時代的到來是必然的,只是時機遠未到來。但那并非遠到遙不可及。公共幸福時代的到來需要公民自己去爭取,需要每個人加入到民主化進程的洪流中來。每個人加入到民主化進程的場面一定非常壯觀,壯觀得公共幸福時代不請自來。而這樣時代的到來,教育一定留下了汗馬功勞。到了那個時候,到處都是開墾過的富饒的土地。民智的開化同教育密不可分,正因為教育的漫長和艱辛,所以那樣的時代才最遙遠,但絕非不可實現(xiàn)。
綜上所述,真正對人類有益的教育,在它完全地付諸實踐之后,定然會導致遙遠的公共幸福時代的到來,在這樣的時代,其預防犯罪之功效不言而喻。盡管實現(xiàn)完善之教育的過程漫長而艱辛,但他的最可靠性特質會源源不斷地給執(zhí)政者帶來政治上的誘惑,促使完善教育成為每一代執(zhí)政者在教育領域做出應有的貢獻;完善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工具,等到民主時代到來時,完善的教育成了功勛卓著的歷史功臣,和諧社會便開始形成。到那時,執(zhí)政者和普通民眾怎么還會擔心犯罪的發(fā)生呢?
參考文獻:
[1][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2]杜雄柏.應重視教育在預防犯罪中的作用[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