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瑋
摘 要:在新的形勢下,獨立院校都在積極推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改革與建設。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教學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學生們對于這門課程的認可程度不斷加強。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逐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和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兩大特征,授課教師首先需要積極了解獨立院校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征,調整教學方式,可選擇“塊化”教學時間引入5分鐘讀報時間或者運用“引導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關心時事政治的積極性,其次老師要能不斷增強政治理論課程在大學生學習和實踐運用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理論學習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基礎課;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255-04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提高大學生專業(yè)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他們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指出:“對一切人文的或社會性的職業(yè)來說,大學教育奠定了兩個基礎:一是種下了未來一生中思考、求知的科學幼苗,二是在求知時會關注一切可知的對象?!盵1]
讓學生們在求知的過程中關注社會,肩負起國家賦予他們的責任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國高校教育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稱“思政”課)就承載著這樣的責任。它是在各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渠道,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這門課程的“問題并不在于我們所要灌輸?shù)乃枷肜碚撌欠襁M入了頭腦,而是這些思想理論是否能內化為一種道德品質(能在相同和類似情景下重復執(zhí)行相同道德標準)和動力傾向(需要下的動機)”[2],學生是否能夠按照科學先進的理論躬行。
在高校改革的過程中,獨立學院的學生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據(jù)中國教育部網站2012年發(fā)布的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全國有323所獨立學院,在校本科生和??粕藬?shù)達到260余萬,占全國本??圃谛I藬?shù)的11.7%。獨立學院也擔負著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的根本任務。獨立學院要發(fā)揮“思政”課育人作用,就必須針對學生改革獨立學院“思政課”教學,使學生改變對“思政課”的傳統(tǒng)偏見,通過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改進教學方法等途徑增強教學實效性,引導獨立學院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認知情況
為了解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情況,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和期望,提高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2011年公共課教師在學院新生中開展了“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研究調查問卷”活動,調查問卷總共1 000份,收回有效試卷858份。通過調查問卷學生們對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提出了自己真實的看法同時也反映出現(xiàn)階段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1.學生對課程認同程度與學習目的不成正比
調查顯示超過70%的學生認同思想政治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較大”或是“有一定作用”,回答“不太大”的僅占12.1%。70%以上的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目的”的問題回答“提高政治理論素質”或是“學習為人處世”。但是在“你上思想政治課的目的”的選項中,學生認為學習該課程是“為了課程及格”的占39.4%,回答“無目的”的占3.0%。
數(shù)據(jù)顯示接近半數(shù)的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明知課程能夠提高個人整體素質但上課還只為考試及格。為什么學生會出現(xiàn)認知和實際表現(xiàn)相矛盾的現(xiàn)象呢?筆者認為這和學生們從小到大的道德教育方式有關。在小學階段學生們通過家庭的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理解簡單的道德知識及道德行為標準,更重要的是在小學每個年級每個班都有鼓勵機制,讓學生們都積極爭做有道德的學生,這就將簡單的學習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肯定達到精神滿足。而在初高中階段,以“中考”和“高考”分數(shù)為指揮棒的學習模式中,政治教育逐漸轉變?yōu)閼嚱逃?,學生對道德原理的學習逐漸變成了簡單的政治原理記憶,甚至到高中二年級文理科分班后理科學生就不再學習政治理論。文科學生即使學習也是將其與高考分數(shù)直接掛鉤,因此學生們在政治學習方面要么不夠重視,要么僅為了分數(shù)而學習,在社會現(xiàn)實中躬行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沒有正確的理論引導,沒有實踐經驗,道德教育就成了應試教育,沒有起到在社會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目的。
對思想政治課重要性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反映出少部分學生雖然對思想政治課的地位比較重視,但40%的學生“不喜歡上思想政治課的主要原因”是“教材內容針對性不好”或是“自己不感興趣”;對“思想政治課課堂上經常如何表現(xiàn)”的問題回答“看外語”或是“看專業(yè)書”或者玩手機??梢妼W生在這方面的認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還顯示學生們課余花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學習時間,41.8%的學生都如實選擇的是很少,從來不關心事實的占到16.2%,這樣對社會事件不關心的態(tài)度直接導致他們對課程的不重視態(tài)度。
針對調查數(shù)據(jù)中反映學生存在對時事政治冷漠的問題,課間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們平時很少主動去買報紙看,或者在校圖書館瀏覽報紙,即使看報紙也只關注娛樂版和體育版,對政治新聞版很少關注,在網絡環(huán)境下也只關注娛樂新聞或者網絡游戲。從中學到高中政治課對于他們來說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他們習慣性的認為此類課程的學習也只為學分而已。我們這個社會、我們國家每天有著怎樣的改變他們不太關注甚至會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錯誤態(tài)度。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他們內心會對這門課程產生冷漠甚至抵觸的情緒。
2.學生期待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學院基礎課教師的教學努力下,學生們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整體評價”的問題方面,70%的學生回答“滿意”、“基本滿意”,只有23.1%的學生回答“一般”?;卮稹皩λ枷胝握n教學的意見和建議”的問題時,41.4%的學生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空洞說教,30%的學生認為教學方式單一,40.4%的學生認為應“提高教學的理論水平,講授多結合實際”,17.7%的學生認為應該多結合實際,因為有些內容“講的與社會現(xiàn)實沖突”。26.5%的學生認為應“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多采用多媒體教學”;33.6%的學生認為應適當穿插視頻材料。35.7%的學生希望思想政治課教學應主要采用“互動式”或“研討式”方法,51.4%的學生認為應“增強講課的趣味性”,除此之外還有針對學校安排,22.5%的學生認為“大班上課人太多”。
數(shù)據(jù)反映出學生們對初中、高中階段所接受的單調的以高考為中心的政治理論教育方式不接受,他們不希望大學課堂再重復高中的簡單教學模式,在沒有高考分數(shù)的壓力下,學生們更希望在大學課堂上教師能夠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他們的情感,能夠將理論與尖銳的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能夠解決學生們在面對現(xiàn)實問題時的困惑,能夠給他們的道德發(fā)展指明方向,這才是他們想聽的政治理論課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對課程感興趣,才能真正認識到理論的魅力,在實踐中主動按照道德規(guī)范行事。
3.學生基本滿意教學內容,但學習方法不正確
在教學內容評價方面,對“你認為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容”的問題,14.9%的學生認為“多”;75.1%的學生認為“適中”;5.7%的學生認為“少”;4.3%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在調查中,“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喜歡”的回答,51.8%的學生選擇“喜歡”或“比較喜歡”,35.4%的學生回答“一般”,7.2%的學生選擇不太喜歡,5.6%的學生選擇不喜歡。在“你對你目前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否滿意”的回答中,僅有8.2%學生選擇“不滿意”。
學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上課做筆記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但上課時,“每節(jié)課都做”筆記的占8.7%,“經常做”筆記的占16.9%,“偶爾做”筆記的占55.9%,還有13.4%的學生上課根本不做筆記。
既然學生覺得教學內容適中,比較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那為什么上課的時候不喜歡做筆記呢?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學生不了解書本章節(jié)的內容,不知道記什么,仍舊希望老師像高中教師一樣勾畫重點內容,然后背誦,通過考試。這樣的學習模式與大學的教育目的顯然是不一致。學生們一方面不喜歡教師灌輸?shù)硪环矫嬖谡n堂上自己又沒有獨立的學習能力,所以就造成了課堂上老師必須特別明確的告知學生哪些是重點內容,用很明確的口令讓學生拿起筆來做筆記,這顯然是中學課堂的延續(xù)而不是大學課堂應有的特征。大學課堂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正確分析社會問題,從而反思自我行為,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提高綜合能力。
綜上調查,獨立學院大學生肯定了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所取得的成績,從數(shù)據(jù)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教學瓶頸主要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問題以及師生互動這三個方面。如何解決這三方面的問題,提高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問題直接關系著課程的目標能否實現(xiàn)的問題,是否能夠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人才的問題。
二、全面活躍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了解學生對于課程的期待是有效教學的一個容易忽略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心理活動的掌握能夠更好地進行師生交流,學生和老師之間就會建立起相互信任,教師才能更好地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滿足學生期望,這樣獨立學院的學生們才會信任授課教師進而認同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
1.主動關懷學生,創(chuàng)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課堂氛圍是一個雙向模式,需要學生和老師共同創(chuàng)造,相互促進又相互影響,沒有永恒不變的師生互動模式。老師應該主動去了解各級各系學生們的特點,了解他們對老師的期望,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些特點創(chuàng)造有效的課堂互動模式。
80后的大學生是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共同影響下成長,因此80后在心里上還是認同傳統(tǒng)文化中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對于外來文化的沖擊也積極接受。而90后的獨立學院學生與大部分其他學院學生一樣,是伴隨著中國日新月異的蓬勃發(fā)展成長的一代,他們在爺爺奶奶還有父母的寵愛下成長,家庭物質條件殷實,像溫室里的花朵,沒有受到任何的挫折,因此他們在心理上會有強烈的優(yōu)越感、以我為主的思想比較重,他們“追求獨立、個性張揚,既有極強烈的叛逆性又有著無法擺脫的依賴性,他們對新事物接受快,思想前衛(wèi),觀念超前”[3]。
針對此現(xiàn)象,教師主動關懷,課間主動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們關心的社會話題,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和老師之間的距離縮短,會覺得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輸者,像他們身邊的朋友一樣用平等的心態(tài)與他們溝通。在這個方面,青年教師會比老教師有更多的優(yōu)勢。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營造愉悅的課堂互動模式
作為青年教師的筆者探索出一種新的課堂點名方法,讓學生在上課之前會期待看到老師,提高課堂出勤率。辦法是點名回答問題的同學一定是和筆者穿同樣顏色衣服的,這種方式是學生們之前從未接觸過,他們覺得新穎有趣,這種方式就很容易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在心理上很期待看到老師、猜測老師的衣著顏色,在課堂上保持愉悅輕松的心情,同時在心理上師生之間就產生了親近感。
3.運用多媒體開展多感官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筆者結合學生的要求,在授課時多運用實際案例,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從心感知。例如在講述愛國主義這一章時,筆者讓學生們先觀看2008年國慶閱兵和奧運會的開幕式升國旗的視頻片段,然后讓學生們隨著視頻去回憶、用心感受什么是愛國感情,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在這樣的感性認知下再進行理論教學。這樣學生容易感同身受,能夠喚起他們對于祖國的感情。
90后是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一代,學生們對互聯(lián)網過分依賴,缺乏與人交流的現(xiàn)狀也造成了他們心靈封閉的特征,弱化了他們對價值觀的認知,對待主流文化的理性認識。在掌握學生期待的情況下,“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使學生獲得正確認知,縮短認識過程,提高認識效率的重要工具”,“現(xiàn)代高等教育不僅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必須努力提高教學的效率,力求做到質量與效率的統(tǒng)一”[4]。
作為“基礎”課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教師除了課堂教育之外,課下要主動靜心去聆聽學生的內心的聲音,幫助他們解決心理的困惑和疑慮以及生活中的煩惱,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老師有強烈的信任感和欽佩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更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和特殊性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以學生為中心,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瓶頸問題
1.將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系,加深理論影響力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我黨的優(yōu)良作風,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八颊n”教學要切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切實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選擇問題,真正體現(xiàn)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如何使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會到理論的作用和無窮魅力,增強學習理論的動機,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首先,要堅持理論教學和社會熱點相結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基本理論的解釋和深入教育是前提,同時要緊緊抓住社會熱點問題,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從實際出發(fā),不回避社會矛盾、引導學生直面現(xiàn)實,客觀的分析并理解社會問題。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只要引導就會主動關注國內外大事,作為獨立學院的教師應努力將理論教學與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有機結合,在教學中選擇恰當實例,運用黨的科學理論予以解答。對大多數(shù)學生關心的問題,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澄清種種困惑,更可增加理論的影響力。其次,思想教育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獨立學院的學生一般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但思想活躍,興趣廣泛,許多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獨立的想法。但他們面對新鮮的大學生活卻又會出現(xiàn)許多困惑,迷茫,如學習缺乏目標性,想有所改變但又怕吃苦缺乏恒心。在“思政課”理論教學中,可以將解決學生的實際思想和生活困難作為解惑釋疑的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切入,做到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圍繞學生成長的需要,在平等互動中解釋和咨詢學生出現(xiàn)各種問題的原因,引導學生從理論上認識自己的思想變化和趨向,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讓學生們自主地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個人的學習、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再次,要堅持理論教學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相結合。教師應將歷史或現(xiàn)實當中具有時代性、針對性、思維空間性等特點的經典案例提供給學生,案例的形式要體現(xiàn)理論課的主要知識點、重點和難點。挖掘歷史資源,史論結合,古今結合,用歷史的智慧來增加理論的魅力,學生有所感悟、樂意學,才能真正主動了解理論內涵,從而達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
大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局限于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教育。因此“授之以漁”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更為重要,要讓他們自主地去關心這個社會,“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對多種思想信息和價值取向進行分析、比較、鑒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獲取和吸收正確的思想信息,選擇和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5]。
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理論是可以與實踐相結合?如何讓學生們主動關心社會時事并能獨立思考?筆者采取教學時間“塊化”的模式,加入社會新聞講述的板塊。
時事作為一個切入口,讓學生從被動了解慢慢轉換成主動了解社會政治新聞。筆者將課堂教學時間分為三個模塊:5分鐘的社會政治新聞介紹模塊,37分鐘課堂內容模塊和3分鐘的課堂內容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新聞總結模塊。前5分鐘模塊中,備課時教師可從眾多新聞中挑選出一周最重要的、可以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新聞進行講授。筆者選擇展示中國社會改革發(fā)展重大成就的新聞,讓學生對社會發(fā)展有信心,讓學生對國家的認識是正面的積極的。再考慮男女生的不同的關注度,在課堂中適當加入男生感興趣的軍事新聞和外交新聞。最后在課程過半之后,筆者明顯發(fā)現(xiàn)學生開始越來越喜歡聽老師講社會新聞,這樣的教學實踐激發(fā)了學生對于政治的興趣,他們也會慢慢主動的關注國家大事、關注社會新聞,甚至會主動要求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收集資料,在課堂上自己講述,也有部分學生主動利用課間時間和筆者交流對于時政的看法。三個學期的實踐證明課前的3~5分鐘的新聞板塊不但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更使學生們主動開始關注社會新聞,學習態(tài)度也從被動轉變成主動,更加積極。
2.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90后的大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我選擇性很強,喜歡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思想,通過爭論和碰撞形成觀點,這特點在獨立學院學生身上尤為明顯,因此現(xiàn)代的教學方法應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弱化教師在課堂中的絕對主動權,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調查問卷中24.2%的學生認為空洞說教的教學方法老套,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建議這一欄也都填寫了希望老師組織更多的討論或者以班為單位的小型辯論賽。
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認知,教學方式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學生為輔的教學灌輸模式;改變從概念、原理開始講授內容的傳統(tǒng)方法,以精煉的理論貫穿實例研討、學生自主參與的模式。教師要以問題思考模式、研究討論、調研等方式引導學生同步思考分析,師生互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通過自主思考、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理論的內在邏輯,這樣可以開闊學生思路、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認同,也使理論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這也發(fā)展了學生獨立批判的能力、思維辨析的能力和論辯演講的能力。例如:在課堂上學生以小組討論方式發(fā)言討論新時期的愛國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或利用課堂最后15分鐘的時間組織簡單討論關于新時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或者人生理想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可以自主表達想法和意見,這既增強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參與感和認同感,又有利于教師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既是“個人的存在”,同時又是“社會存在物”[6]。因此高校的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不僅要注重知識傳授和黨的政策宣傳更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所處的時代、關注社會發(fā)展進而承擔起社會賦予他們的責任。在客觀了解90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獨特性和這一代學生群體認知共通性的基礎上,“思政課”教師應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強化教學內容,將教師引導與學生思考并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知識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并重,著力解決好課程教學面臨的瓶頸問題,準確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定位,不斷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在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中受到熏陶,用積極理性的態(tài)度去看待社會的發(fā)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和自我構建,樹立積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全面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154.
[2]辛辰.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所存爭議和問題的幾點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S2).
[4]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發(fā)揚民主[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4]冷余生,解飛厚.高等教育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204.
[3]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4).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