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理想不能天天想。天天想就沒辦法過眼前平常的日子了。如果你擁有一個清晰的理想,并把它藏在心里,去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也許,一段時間過后,你一抬頭會發(fā)現(xiàn),喲,這不是那個叫做理想的東西嗎?”
這是央視“名嘴”白巖松為鄭州大學3000名學生演講時說的一段話。聽到這里,大學生們眼里露出興奮的光芒。那個叫“理想”的東西,一下子觸動了人們內心的柔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因為有了理想,才使得人生變得豐滿起來,它就像有一種無形的動力,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圖書《窗邊的小豆豆》,被譯成33種文字,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這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當年進電視臺,她立志要當“能讀畫本的媽媽”,可這個理想并沒能實現(xiàn)。她沒有自己的“小豆豆”。后來,她辭掉了電視臺記者的工作,專門從事兒童研究。如今,這本書在中國已發(fā)行超過300萬冊,并被節(jié)選入小學六年級教材。
有評論指出,黑柳徹子對童年的發(fā)現(xiàn)與證明,不亞于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相對論。
有記者問道,你是怎樣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
黑柳徹子說道,我曾經把理想天天掛在嘴邊,心里天天想著那個理想,以為這樣就會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墒牵义e了。這種掛在嘴邊的理想,我離它漸行漸遠,成為遙遠的海市蜃樓。當我靜下心來,做著自己的事,有一天,我忽然發(fā)現(xiàn),那個叫理想的東西,我已不知不覺地實現(xiàn)了。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是臺灣當今最高產的作家,30歲之前,得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他被譽為得獎專業(yè)戶。他的散文文筆清新流暢,表現(xiàn)了醇美、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
小時候,他的理想是要當個旅行家,要到村子以外的許多地方??墒?,他很失望。他天天想當個旅行家,到15歲時,還只到過那個小縣城。這個理想太難實現(xiàn)了。
于是,他不再想那個旅行家的夢想,靜下心來寫作。因為寫作,他實現(xiàn)了童年的理想。這種理想的實現(xiàn),沒有刻意地追求,而是在潛移默化下,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實現(xiàn)了理想,并超越了理想。
林清玄在臺灣大學演講時,深情地說道,每一個人都懷揣著一個美麗的理想,有了理想,再苦、再難的日子,也會使生活變得妖嬈、旖旎起來。但是,理想的實現(xiàn),必須要把握在今天,日久天長,你才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理想,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目標和力量,沒了理想,人就會失去信心和力量。但理想的實現(xiàn),靠的是踏踏實實的勤奮和努力,它是埋藏于心底的一朵最美的花朵,默默地努力,才會等到那個最美的綻放時刻。
(摘自《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