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東 韓洪輝 侯志啟
一、薯種選擇
薯種選擇時,針對上一年貯藏的優(yōu)質(zhì)紅薯,挑選皮色鮮明,生命力強盛,單個薯重150~200克的健康薯塊。
二、育苗
1.春薯育苗時間應在2月下旬開始,在光照充足的地面挖長一般5~10米,寬1.5米,深15~20厘米的苗池,每平方用45%三元素復合肥75~100克,均勻撒于苗床并用耙子摟勻后再撒細土2~3厘米厚。
2.薯種擺放。薯種擺放一般采用平放的方式排種,排放時做到薯塊頭部朝上,并都朝一個方向,薯塊排放時,留間隔1厘米左右,以保證薯苗分布均勻,形成壯苗。排種后可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潑澆薯種,可防止多種病害的發(fā)生。
三、苗期管理
1.萌芽期管理(覆膜14~15天)這個時期主要是提高溫度,并保溫溫度控制在30~35℃。
2.長芽期管理(覆膜16~25天)這個時期的苗床溫度控制在25~28℃;中間要澆透水一次,讓薯苗快長,避免薯苗因缺水早衰。
3.出苗、拔苗期(覆膜25~30天)這個時期的苗床溫度,應控制在20~25℃,避免因溫度過高而燒苗,薯苗在25厘米時就可以拔苗,百株苗重500克為壯苗。
四、整地施肥
12月上旬必須深耕重耙,深耕25~30厘米。4月上旬起壟,起壟前用40%甲基異柳磷300~500克/667平方米加麥麩或細土加45%三元素復合肥40~50千克/667平方米,翻于壟內(nèi),壟寬90~100厘米,壟高30~35厘米,要達到深溝壟高。
五、移栽
1.選苗。當大田地溫穩(wěn)定在18℃以上時,時間在4月中旬時移栽較為合適,應選用莖蔓粗壯、質(zhì)地硬實、葉大節(jié)間短,并且無不定根、無病蟲害的健壯枝蔓為種苗。
2.沾根。移栽前用50%多菌靈300倍加20%毒辛微膠囊懸浮劑500倍加水調(diào)成糊狀,沾根10厘米。
3.移栽。株距22~25厘米,每667平方米留苗3000~3500棵左右,移栽時用15%毒死蜱顆粒劑1000克/667平方米穴施,可徹底杜絕地下害蟲的危害,栽后立即澆“壓根水”,使土壤和種苗緊密結合以利于薯苗成活。
六、田間管理
1.發(fā)根返苗期管理。移栽后3~5天內(nèi)要立即察苗,有缺苗時及時補苗,補后澆水,補苗時用15%毒死蜱顆粒劑穴施。4月中旬為蟲害高發(fā)期,此時要密切關注地老虎。
2.分枝結薯期管理。春紅薯移栽12~15天后,即可形成塊根,當薯秧長到40~50厘米時,可用百草枯定向噴霧或中耕除草,如天旱可澆透水,以利于莖葉伸展和塊根膨大。
3.莖葉盛長、塊根膨大期。春薯移栽60~100天時,進入莖葉盛長塊根膨大期,紅薯的塊根30%~50%是這個時期形成的,為防止紅薯瘋長可每667平方米用30毫克/升的烯效唑藥液葉面噴灑,(即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15克加水25千克)或用2500毫克/升矮壯素藥液,每667平方米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不僅能有效控制地上部分過量徒長,而且能促進地下部和地上部協(xié)調(diào)生長,促使有機物向塊根轉化,塊根產(chǎn)量可提高23.4%,在噴藥同時另加入0.5%磷酸二氫鉀以利于薯塊膨大。在此時期內(nèi)每隔10~15天用0.5%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一次。
4. 薯塊盛長莖葉漸衰期。移栽后100天左右,進入薯塊盛長葉漸衰期,這個時期的薯塊40%~50%是這個時期形成的,最高可達到70%,干旱時視墑情每隔10天及時澆水一次,以利于薯塊膨大,這個時期澆水尤為重要,收獲前半個月停止?jié)菜?/p>
七、采收和貯藏
紅心薯和黑心薯可在8月中下旬起收,以利于早上市,淀粉型春薯可在9月下旬起收,保鮮型春薯可在10月下旬起收。在收獲和運輸中要嚴防機械及人為損傷薯塊,收獲后剔除病、爛、傷及小的薯塊,分級入窖儲藏,為防止因薯病侵害而爛窖,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進行儲藏窖消毒和薯塊浸泡消毒。每立方儲藏窖可窖500千克左右,不可堆積過厚,總計窖藏不可超過總窖容量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