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 大理影會組委會
8月5日晚,2013第五屆大理國際影會舉行閉幕式暨頒獎晚會,以“生活在別處—尋夢大理,詩意棲居”為主題的第五屆大理國際影會落下帷幕。本屆影會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中共大理州委、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秘境傳媒機構承辦,并得到了海內外多家藝術機構、媒體、攝影人士、企業(yè)的支持。來自中、英、美、法、澳、南非等多個國家與地區(qū)的攝影家、策展人、專家學者、攝影愛好者、收藏家參加。
本屆影會共設立了4個大型展區(qū)與兩個獨立展區(qū),6000余幅影像作品、200多個展覽輝映大理,中外優(yōu)秀攝影作品吸引了數(shù)萬名觀眾。展覽分幾個層面:國外策展人策展的攝影師作品,畫廊代理的攝影師作品,國內攝影協(xié)會、機構、策展人策展的攝影師作品,還有報名展。此次除了有美國《國家地理》125周年圖片展、具有40年歷史的世界四大圖片社之一的Sipa圖片社展、法國攝影10人展、俄羅斯當代攝影作品展、捷克當代攝影作品展、墨西哥攝影名家作品展、波蘭攝影名家作品展、南亞女攝影家作品聯(lián)展、美國著名攝影師愛德華·斯泰肯的“經(jīng)典原作60”展等一批國外優(yōu)秀展覽外,還有國內的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作品展、新華社的老照片展,有成都縱目攝影雙年展、走進雅昌的攝影大師展、重慶大畫幅聯(lián)展,以及“中西攝影師眼中的大理”展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亞女攝影師作品首展中國,來自阿富汗、伊朗、孟加拉國、亞美尼亞、巴勒斯坦、柬埔寨和印度等七個國家的女攝影師的80多幅優(yōu)秀作品,分別以紀實或概念性手法去表達她們所關注的問題。這是南亞和中亞女攝影師作品展首次登陸中國大地,這些出自女性視角的圖像和“聲音”能否引起共鳴,會激起什么反響,都值得我們關注。
影會歷時五天,除了常規(guī)的作品展示外,還組織策劃了專家見面會、新媒體高級研修班、攝影學術講座(臺灣攝影家阮義忠攝影講座、“雅昌·攝影人之家”綜合服務主題講座等)、收藏鑒賞、圖書交換、名家簽售、“銀海之夜”參展嘉賓攝影師聯(lián)誼會等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參會各方的交流與互動創(chuàng)造條件,為新銳攝影師提供更多的機會。專家見面會為幫助新銳攝影師走向世界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邀請國內外攝影節(jié)主席、著名攝影家、攝影評論家、策展人和畫廊 CEO 組成專家組,以“一對一”的方式與新銳攝影師見面,點評作品,發(fā)現(xiàn)新人,推動攝影和典藏的發(fā)展,頗受歡迎。
去年大理國際影會提出“影像看世界,典藏看大理”的理念,2013 年的“典藏看大理”更上一層樓,邀請到香港AO Gallery 畫廊、臺灣藝術視覺中心、臺灣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美國中天畫廊、See+畫廊、百年印象攝影畫廊、泰吉軒畫廊、M97攝影畫廊、鯤鯉畫廊、全視影像畫廊、MINO畫廊等國內外著名攝影畫廊參展并進行典藏交易,本屆影會還邀請臺灣著名收藏家舉辦收藏講座,“華辰拍賣”也走進大理,舉辦作品拍賣鑒定會。
大理國際影會經(jīng)過五年的砥礪,已經(jīng)在中國乃至全球影像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從今年開始,大理國際影會將改為雙年舉行,在擁有更多時間進行沉淀與探索后,大理國際影會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大理國際影會藝術總監(jiān)鮑利輝說:大理國際影會創(chuàng)辦之初,主辦方就提出,要把大理國際影會辦成繼“五朵金花”后又一享譽全國的文化品牌。既然是一個文化品牌,就必須具備學術性、國際性、廣泛性、參與性等要素。據(jù)了解,去年中國的攝影節(jié)有15個以上,大理國際影會是其中之一。怎樣做出大理國際影會的特點是我們思考的重點。本屆大理國際影會與AD·柯曼、阿蘭·朱利安、大衛(wèi)·克拉克、魚得樂、羅伯特·普雷基、史蒂芬·懷特、Gwen Lee、Didier、吉川直哉、WPP、美國《光圈》雜志、香港攝影節(jié)、南非Photogallery畫廊、俄羅斯Salt Image、法國photographie.com等國際知名的影像專家、策展人及機構深入愉快地合作,并得到他們的高度認可。
在推動影像收藏和交易方面,從第一屆大理國際影會開始,已經(jīng)有意識地在做影像收藏推廣的工作。國外內一些有影響力的專業(yè)攝影畫廊參與到大理國際影會的活動中,這也是國內攝影節(jié)中少見的。這次有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杭州的藏家來到大理挑選作品,今年大理國際影會的影像收藏讓我們驚喜,到目前為止,所知道的成交作品已經(jīng)突破500幅,僅靳宏偉先生一人就購買了至少118幅作品,總成交金額目前還在統(tǒng)計中。
本次影會亮點,一個是專家見面會和新媒體高級研修班的嘗試十分成功,一個是許多企業(yè)積極參與到影會這樣一個文化事業(yè)之中來,顯示了經(jīng)濟與文化的良好互動。
責任編輯/李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