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不早君,三次元女,外貌協會VIP,學中文的苦逼;愛生活更愛吐槽,愛美食所以愛下廚房,自封居家好少女;人生格言:人丑就要多讀書!
[一部電影]
嚴格來說,《春天不是讀書天》不算我看過的電影里面最好的電影,但確實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原因很簡單。
首先,電影的中譯名很討喜,“春天不是讀書天”,瞬間戳中了我被每課必點的老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小心臟好嗎?春天不是讀書天啊夏日炎炎正好眠,又是秋來冬又至,收拾書包好過年啊……好!過!年!
然后,男主性格很討喜,就是那種父母面前各種裝乖賣萌然后暗地里逃學曠課讓老師頭痛不已的家伙,并且逃課手段高超作案多年從未被逮……要知道,這部電影的另一個譯名可是叫《翹課天才》啊。
怎么說呢,菲利斯在某方面滿足了我對青春期的所有幻想:本身聰明機變,長得也很不賴,有一個漂亮的女友,一個死心塌地陪他出生入死赴湯蹈火的好兄弟。而所謂某方面,大概就是青春期叛逆的躁動感和對一成不變的寡淡生活的反抗吧?;叵胛易约旱母咧猩?,膽子再大也不過是偶爾翹翹體育課去小賣部買個冰淇淋,或者翹掉語文晚自習跑到教學樓頂層吹吹風而已。相比菲利斯堪稱驚險的翹課經歷,實在不值一提。
當然,最后友情提示:翹課有風險,模仿需謹慎。
[一本書]
我高中時代最喜歡的一套書是《明朝那些事兒》系列。喜歡到什么程度呢?喜歡到走火入魔買全了七本實體然后花了兩個月時間,把這七本書翻來覆去看了三遍;喜歡到把作者當年明月奉為男神;喜歡到跟身邊的每一個人瘋狂推薦,死乞白賴要借給人家看。
歷史這玩意,在我沒接觸到《明朝那些事兒》之前,一直是枯燥乏味的。實不相瞞,高中的大部分歷史課,都被我用來補覺了。而《明朝那些事兒》,完全顛覆了我從前對歷史的認知。它讓我知道,歷史原來也是可以這樣好玩的、有趣的,教科書里那些死氣沉沉的人名,原來真的曾經鮮活地存在過,和我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樣,有喜有怒,會哭會笑。當年明月一支筆,就像觀音手里的楊枝甘露,輕輕一點,那些人物就都活了起來。嬉笑怒罵,呼之欲出。
當年明月最大的“好處”在于,他與所有治史者一樣,秉持著最嚴謹的態(tài)度,以及無可挑剔的邏輯思維,卻寫出了顛覆以往所有史學著作的文字。
[一個地方]
大理。
雖然我至今沒有去過這個地方,但……難道還不允許我向往一下嗎?!
至于喜歡的理由,說來有些不好意思。我高一時不學無術,在一腔少女情懷的驅使下閱遍了當時各大言情網站的榜單穿越文。其中追得最久最辛苦,也最喜歡的一部,在這里我就不說它的名字了。只摘錄文中,當年愛他愛到無法自拔的一個男性角色,對女主說的一句話:“這算什么,葉榆家家種花,層林盡染,風花雪月之鄉(xiāng),比起這個蘭郡要強之百倍?!?/p>
看過的人都知道,上面的那個葉榆,指的便是大理。當初看到這句話,我也說不出到底是哪個字吸引了我,總之是銘記在心,日思夜想,夢不能忘。然后開始留意搜集起一切與大理有關的信息。
知道了它背倚蒼山,面臨洱海,風花雪月,美不勝收。知道已經有許多人早就發(fā)現了這里,守著其中風景明麗的一個小鎮(zhèn),安安靜靜地發(fā)呆養(yǎng)老。
也知道了,早晚有一天,我會到達那里。
[一個人]
錢鐘書——他應該會是我永遠的男神NO.1了。
肩寬腿長一米八,長相周正氣質佳。博古通今安貧樂,鐘書先生俺要嫁。喜歡一個男人,就為他寫一首打油詩吧……閉嘴!
怎么會有這么完美的男人呢?他的成就我就不用說了吧?其實相比于更廣為人知的《圍城》,錢鐘書兩部學術論著《管錐編》《談藝錄》才是真正集他畢生所學之大成所在。如果說《圍城》只是他年輕氣盛小打小鬧耍耍小聰明,那么這兩本書便是他在多年沉淀后厚積薄發(fā),汪洋恣意。常人很難想象,一個人怎么能有那么大的知識儲備量,簡直像一座移動的圖書館。更可怕的是,這個圖書館還有著十分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他是我的神。
[一種生活]
說到這個,就想到我加入過的一個小組,小組名字叫:老師我的理想是置一處小院子。是的,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有一個小小的院子,種花種菜,最好還要有一棵兩人合抱的大榆樹,春天吃榆錢兒,夏天可以納涼,秋天在院子里燒烤喝啤酒,冬天就搬張?zhí)梢?,看書曬太陽?/p>
院子當然是置在鄉(xiāng)下,但也不用太偏遠,保證空氣足夠清新就行。如果是江南某個山清水秀的小鎮(zhèn)就再好不過。我到鎮(zhèn)上的中學當老師,每天騎二十分鐘自行車上班。早中晚飯都在自己的小廚房里做,食材是自己院子里種出的菜。還有足夠漫長的寒暑假期,允許我偶爾自我放逐,到外面隨興地轉。
我可能不會養(yǎng)貓,狗也不會,實在覺得寂寞了,就從菜市場提兩只兔子回來圈著,平時隨便拔點菜葉子喂它們就行。
真是美得快要冒泡了的生活啊。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