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史間一壺酒(三則)

2013-04-29 22:59:39姜刑敏
青春 2013年9期
關(guān)鍵詞:陳子昂

姜刑敏

“合著黃金鑄子昂”

金元好問《論詩絕句》:“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詩中的“子昂”,指的是初唐詩人陳子昂。提及陳子昂,識點字的中國人,恐怕沒有一個不知道的。蓋因其《登幽州臺歌》早就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本,且因其風骨凸顯、意境沉郁、視野獨具卻又朗朗上口,而讓讀過者多半就能脫口成誦,成為歷來傳誦的著名篇章。

然而,陳子昂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懷才不遇、寂寞悲憤的情緒,究竟所由何來,雖然歷朝歷代解說者眾,而多數(shù)讀者,包括我本人,恐怕還是未必能透徹領悟的。

而且,對于陳子昂,過去我除了知道他是一個初唐時代具有代表性和開拓性的偉大詩人,其它的,比如他是一個什么性格的人,有什么行狀等等,幾乎就一無所知了。

很偶然的,我看到一篇陳子昂在武則天朝任麟臺正字之職時,給武則天所上的奏疏。讀罷頓覺眼前一亮,胸中如黃鐘大呂,刮過一陣動地狂風。不僅對陳子昂刮目相看,對他的《登幽州臺歌》也霍然有了更深的理解。

看官,在請您也看看這篇有如暗夜里一聲鳴鏑般錚錚巨制之前,有必要先交待一下陳子昂上此疏之際,所處的是一個什么樣險惡而令人發(fā)指又令人股粟、齒冷的背景。

據(jù)史載,陳子昂24歲時舉進士,先后在朝任麟臺正字、右拾遺等職。當時的他,除了詩名大噪外,更以直言敢諫而名聞朝野。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引用陳子昂當年所上的奏疏、政論就有四五處之多。所以王夫之《讀通鑒論》認為陳子昂“非但文士之選”,而且是“大臣之材”。

尤讓人肅然起敬又滿滿地捏了把汗的是。陳子昂上此奏疏時,面對的是武則天時代最黑暗的時期,她信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羅織罪狀,濫殺無辜,以致滿朝血雨,遍野腥風。

這幫酷吏每審一人,必引逼犯人扳誣數(shù)十甚至數(shù)百人,輾轉(zhuǎn)牽連,積成重重冤獄。他們還專養(yǎng)了無賴分子數(shù)百人,專門令他們告密。他們想整哪個大臣,便指使爪牙多處同時告狀,內(nèi)容都相同,然后立即將受誣者逮捕。嚴刑拷掠,淫威之下,受害者無不自我誣服以求少受罪。更可怖而古今中外都罕聞的是,他們還專門撰寫了數(shù)干字的《羅織經(jīng)》,作為“指導綱領”。而所用的刑具,也都是特別制造,聽名字就足令人毛骨聳然。什么“定百脈”、“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等,不一而足。

他們還用機關(guān)擰轉(zhuǎn)獄犯的手足,叫作“鳳凰曬翅”;或用物件絆住獄犯的腰,引枷向前,叫作“驢狗拔橛”;或者使犯人跪在大枷上,上置數(shù)甕,叫作“仙人獻果”;或者使犯人立在高木上面,引動枷尾向后,叫做“玉女登梯”;或者用懸石捶擊犯人的頭,或者用醋灌犯人的鼻,或者用鐵圈梏頭,外加木楔,直至腦裂髓出……

總之種種酷刑,不可勝數(shù)。這幫以殺人虐人為樂為智為榮的千古酷吏,沒有一個詞可概括他們的惡。而落在他們手中的受害者,每當面訊,但聽得一聲梆子響。眼前陡現(xiàn)無數(shù)奇形怪狀的刑具,幾乎個個都不待其上身,就魂飛天外而只有選擇隨口自誣這一條死路了!

所以,當時的朝廷內(nèi)外,無論宮民,均視周興、來俊臣、索元禮這三人如虎狼、惡魔。為求自保,只有退足閉息,不敢妄發(fā)一言了。

而陳子昂,這位“獨愴然而泣下”的文弱詩者,卻就是在這樣一個暗無天日、萬馬齊喑的大背景下,奮不顧身,將一腔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忠憤之氣,大無畏地傾瀉于筆端,鋒芒直指的,正是這伙喪盡天良的毒蛇猛獸,甚至他們背后的元兇武則天——

“今執(zhí)事者痰徐敬業(yè)首亂倡禍,將息奸源。究其黨與,遂使陛下大開詔獄,重設嚴刑。有亦涉嫌疑,辭相逮引,莫不窮捕考察,至有奸人熒惑,乘險相誣,糾告疑似,希圖爵賞,恐非伐罪吊人之意也。臣竊觀當今天下,百姓思安久矣?!?/p>

深出我意外的是,陳子昂這樣一篇貌似平直、實質(zhì)不啻于是在逆批龍鱗的奏疏呈上去后,結(jié)果居然只是“書入不報”,即既不理會,同時對他也沒作任何處分!這無疑是一個令人困惑卻又屬萬幸的結(jié)局。

萬幸就萬幸在,在那樣的背景下,陳子昂居然能夠不落入來俊臣那幫酷吏之手而全身而退;困惑就困惑在,莫非武則天也為他的一腔忠憤所打動,從而天良發(fā)現(xiàn),放他一馬?

然而,更可能的原因是,“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陳子昂最終還是死在了冤獄之中。雖然其死因貌似與朝廷無關(guān)。

圣歷元年(698),陳子昂因父老而解官回鄉(xiāng),不久父死。居喪期間,陳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縣縣令段簡,貪得無厭地反復向陳子昂勒索錢財,陳家人給縣令送去了20萬緡,段簡猶不滿足,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將陳子昂打入了南監(jiān),終至令其冤死于獄中。

這結(jié)果,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縣令段簡再貪婪兇殘,終究只是個縣官,陳子昂雖然丁憂回鄉(xiāng),畢竟還是未解職的朝廷諫官,小小縣令乃敢迫害京官,誰給他的這個膽?這一直是一個謎。后世有人認為是因為陳子昂在朝時曾開罪于武三思,是武三思指令當?shù)乜h令加害于他。我比較相信這種說法。即便不是武三思使的壞,也會有王三思、李三思來置陳子昂于死地。畢竟,陳子昂切直的個眭,及其在朝時多次斗膽諫議,鋒芒畢露,在那樣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其不得善終也可謂宜也!

不論怎樣,陳子昂的結(jié)局令人扼腕。但其浩然正氣恰如其詩名一樣,足以光耀千秋!

張巡、許遠之身后余波

張巡,唐朝著名將領,時任真源令,后加封為河南節(jié)度副使等;許遠亦唐朝名將,曾中進士,時任睢陽太守。巧合的是,兩人的生卒年都是709年至757年(共同就義),倆人的英雄事跡,教科書和史籍廣有記載,國人多不應陌生。但在他們殊死抗敵、彈盡糧絕雙雙死義后,盡管英名廣播,彪柄千秋。但他們身后并非全無異議,也曾有過些不大不小的余波。知道這段軼聞者可能不太多,姑輯錄于下。以啟人對于戰(zhàn)爭、人性、生命意義和道德觀等的思索。

唐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發(fā)生。張巡以真源令身份,起兵守雍丘,抵抗安史亂軍,至德二載(即757年),他又移兵睢陽,與太守許遠共同作戰(zhàn)。面對著安慶緒部尹子奇十余萬軍隊的狂撲猛攻,倆人在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堅持戰(zhàn)斗至十月。城中糧食殆盡,于是食茶紙,茶紙盡食馬,馬盡又羅雀掘鼠,甚至煮鎧弩皮充饑。這時,張巡的小妾霍氏主動提出,愿舍身為糧。張巡便聽令她自刎,然后烹尸出陳,指語部眾道:“諸君累月乏食,忠憤更不少衰。我恨不能割肉啖眾,怎肯顧惜一妾,坐視士饑?”“將士等相向淚下,巡強令取食”。爾后,許遠也將老弱僮仆殺充軍糧。畢竟仍是杯水車薪,不足剩下的稍有戰(zhàn)斗力的數(shù)百人一飽。睢陽城終于被攻破。張巡和許遠先后英勇就義。

起先,尹子奇也曾想誘降張巡。他對張巡冷笑道:“聞君每戰(zhàn)必裂眥齒碎,究為何意?”張巡怒道:“我志吞逆賊,怎得不裂眥碎齒?”尹子奇怒道:“你存齒幾何?”說著便用刀撬開張巡嘴巴,果然見只剩下三四顆牙齒,不禁失聲道:“可敬可敬!君能從我,當共圖富貴”。但遭到張巡當頭痛詈。于是將他與手下南霽云、雷萬春等30多名義士一同殺害。

張巡和許遠雖然抵抗失敗,但他們在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之下,臨敵應變,屢屢制勝。從757年1月開始,到757年10月陷落,他們依靠兩縣六千多人守軍,在睢陽苦守了十個月,有力地牽制了燕軍。若算上之前張巡在雍丘之戰(zhàn)、寧陵之戰(zhàn)的出色戰(zhàn)果,則共與燕軍對抗了二十一個月。史書載,共經(jīng)歷大小四百多戰(zhàn),斬叛將三百余人,累計殲滅敵人十余萬。由于張巡的堅守,阻擋了安史叛軍南下,使得富庶的江淮地區(qū)得以保全;此外又牽制了大量叛軍,為唐軍組織戰(zhàn)略反攻贏得了寶貴時間。

張巡死后,唐肅宗下詔,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許遠為荊州大都督,封其為鄧國公;贈張巡妻為申國夫人,賜帛百匹。又拜張巡兒張亞夫為金吾大將軍,許遠的兒子也一并授官。免除雍丘、睢陽徭役、兵役兩年。大中年間,更將張巡的畫像置于凌煙閣上。

然而,幾乎與此同時,對張巡和許遠的非議便不斷浮現(xiàn)。主要的觀點就是兩點:張巡不顧敵我殊異之勢而死守睢陽,個人殺身也無補于大局。意下即死得不值。另一種看法就是,張巡殺人以食,太過殘忍,與其食人又無益,不如全人。

其間還有一段插曲是苛斥許遠的。因為許遠被俘后,后于張巡被叛軍在解往洛陽時殺死。有人就據(jù)此說許遠不與張巡同死,是有“幸生”意。這種論調(diào)本不值一駁。但張巡的小兒子去疾卻為這類怪論熒惑。特地上書指斥許遠道:“遠有異心,致父巡功業(yè)墮敗,負撼九泉。臣與遠不共戴天,請追奪遠官以刷冤恥……”

不過這種觀點并未成氣候。尚書省當時就據(jù)理駁斥道:“許遠后于(張)巡死,即視為從賊,他人死在巡前,獨不可視巡為叛么?……其實倆人忠烈,皎若日星,不得妄評優(yōu)劣?!?/p>

這一類異議很快便得平息。而對張巡的非議,也引起朝廷中許多大臣的抗辯。張巡朋友、翰林學士李翰特地為張巡作傳,并附表上呈皇上。他認為:

“巡以寡擊眾,以弱制強,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師。師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議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善遏惡揚,錄暇棄功,臣竊痛之!巡所以固守者,待諸軍之救,救兵不至而食盡,食既盡而及人,乖其素志。設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計。捐數(shù)百生命以全天下,臣猶日功過相掩,況非其素志乎?今巡死大難。不睹休明。惟有令名,是以榮祿。若不時紀錄,恐遠而不傳。使巡生死不遇,可悲孰甚?臣敬撰《巡傳》一卷獻上,乞遍列史官。以昭忠烈而存實跡。則不勝幸甚!”

李翰的觀點無疑是代表了歷代統(tǒng)治階級倡導的患君思想,符合封建倫理和文人士大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信念,因此很快就占據(jù)了主流。不僅如此,民間也對張巡和許遠推崇備至。他們逝世后,被并稱為“雙忠”,并在中國各地包括臺灣省在內(nèi)廣泛地奉祀為神。而且,歷代許多著名的文臣武將,如岳飛、韓愈、陸游、王安石、文天祥等人對張巡的忠君精神均有詩文贊頌。

然而,盡管如此,不同的聲音卻也沒有完全匿跡。尤其是時代的車輪駛?cè)氍F(xiàn)代社會以后。人們對戰(zhàn)爭的本質(zhì),對人性的優(yōu)劣,對忠與義的內(nèi)涵以及個體生命與集體(皇權(quán))利益孰輕孰重等等,都有了不同的理解與比較。異議和反思自然也就重新抬頭。其中以臺灣作家柏揚的看法最為犀利。看看他的觀點,對于拓寬我們的思路,無疑也是不無裨益的。

柏楊寫道:“美國和墨西哥戰(zhàn)爭時,大衛(wèi)·克拉克先生,曾經(jīng)死守阿拉姆城。但他先疏散沒有戰(zhàn)斗力的老弱婦孺,然后征求‘與城共存亡的志愿軍,經(jīng)過一場慘烈的攻守戰(zhàn),全城被屠。跟睢陽之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一樣,阿拉姆之圍的故事,美國也家喻戶曉。然而,阿拉姆之圍,可歌可泣,睢陽之圍,我們沒有歌,只有泣。那是已瘦成一把骨頭的女人和孩子們,被暴官們宰殺時痛徹骨髓的哀泣。中國人沒有生命的尊嚴,在惡君兇臣、強盜匪徒眼中,一文不值;就是在所謂圣君賢相、忠臣義士,以及高級知識份子眼中,也不過是使他成功的一種手段。每一思及,悲憤交集?!?/p>

“忠節(jié)堪爭日月光”

盡管多少有些微詞,但我仍然覺得,這對被公認為“堪爭日月光”且連其敵手也隆譽有加的夫婦,還是值得謳歌的。

這對“夫忠婦節(jié),并耀江南”的夫婦,就是五代時南唐大將劉仁贍及其夫人。雖被蔡東藩先生譽為“古今罕有、忠節(jié)堪爭日月光”,但相較屈原、文天祥、陸游之類愛國志士,劉仁贍的聲名要遜色得多。其事跡見諸史料也較少,可能與他乃為武夫,且無詩詞存史有關(guān)。好在《南唐書》對其主要生平還是作了概略但較全面的介紹。

《南唐書》稱:“劉仁贍,字守惠,淮陰洪澤人,父金。事昊武王,有戰(zhàn)功,至澡州團練使。仁贍略通儒術(shù)。好兵書。有名于國中,事(南唐)烈祖,歷黃袁二州刺史,入為龍衛(wèi)軍都虞侯。拜鄂州節(jié)度使。元宗伐楚,仁贍帥州師克巴陵。撫納降附,甚得人心……十三年,徙仁贍為清淮軍節(jié)度使?!?/p>

(后)周世宗自將攻城,數(shù)道同時進攻,晝夜不少休,如是者累月……仁贍雖知外援之敗,意氣益壯,覘世宗在城下?lián)捕焦コ?,仁贍素善射,自引弓射之,箭去胡床?shù)步墮。世宗命進胡床于簡墮處,后箭復遠數(shù)步而墮。仁贍知之,投弓于地曰:‘若天果不佑唐耶?吾有死于城下耳,終不失節(jié)。于是世宗遣中使來諭曰:‘知卿忠義,然士民何罪?又親駕臨城招之,皆不從……”

上文所述,主要是作為南唐清淮軍節(jié)度使的劉仁贍,面對親率大軍伐唐的周世宗的數(shù)十萬大軍,在外無援軍、內(nèi)乏糧草的絕境下,仍孤軍固守壽州達數(shù)月,無論威逼利誘,寧死不降的事跡。

事態(tài)至此,本也似無特別了不得之處?!拔乃乐G,武死戰(zhàn)”、“忠君報國”、“舍身以取義,殺身以成仁”,本是封建士大夫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職責之所在,雖然實行起來未必都有這么高的覺悟和實際行動,歷朝歷代卻也從來不乏感天動地的“先進典型”。劉仁贍無疑就是其中這么一個杰出代表人物。但若僅止于此,我還未必會特別感動。令我刮目相看(也多少有些微詞)的是,后來當大局已定,失敗已不可避免之際,劉仁贍及其夫人的作為。實在說,我是欽佩又有些難以理解,既感動又有些心情復雜。至少,這樣的人格和事跡,史乘中并不多見,這樣的行為和性格,以我的人性自忖,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

且讓我們來看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說的是,在長期堅守城池,卻又幾乎彈盡糧絕毫無希望之際,壓力巨大的劉仁贍終于體力不支,懊悶成疾,且日漸加重。在此危難時刻,要求所有人都如劉仁贍一樣依然剛強不屈,抵死不降,是不現(xiàn)實的。問題在于,首先動搖的,竟是劉仁贍的小兒子劉崇諫。他見父親垂危,深知城必不守。于是決定悄悄出城向后周投降,試圖以此保全家族和城中士卒。坦率說,此舉從道統(tǒng)和法理上來看,無疑是不妥的,他非但不忠,尚且不孝。但如果是我也面臨這種真實的兩難境況,恐怕也難免會采取劉崇諫這種“務實”態(tài)度?;蛘哒f,如果我是劉仁贍,當自己的兒子作出這種有悖道義與節(jié)操,也有悖于自己的意志的行為時,我或也會遺憾或憤怒,但多少還是會有一絲憐憫或諒解之心在,至少,我決不會……但劉仁贍的反應,非但令我驚詫,也讓一些部將無法理解,以至最終導致(雖然我認為也屬正常)被叛的結(jié)局——當然,這似乎也不能成為責怪劉仁贍的理由——

且說劉崇諫,當他乘夜色潛出城外,正想找船渡往淮北時,偏偏被唐軍截獲,并立即送往劉仁贍處。劉仁贍問兒子出城的目的,劉崇諫倒也不怯,坦然承認了自己打算去投降以保全全家及城中軍民的動機。劉仁贍的反應是:“頓時大怒道:生為唐臣,死為唐鬼,汝怎能違棄君父,私自降敵?左右快與我斬訖報來!”

手下人當然不敢違抗帥命,只好將劉崇諫綁出去,準備行刑。

這事被監(jiān)軍使周廷構(gòu)聽說了,立刻止住行刑,自己奔入軍府施救。偏偏劉仁贍早已料到會有人來求情,命人關(guān)住中門,任何人不許放入。而且還讓人傳話說:“逆子犯法,理應腰斬,如有為逆子說情者,罪當連坐?!敝芡?gòu)不禁大哭,拍門呼號,勸劉仁贍收回成命,可是號叫了好一陣,劉仁贍絲毫不理。于是他只好叫人趕快去向劉夫人求隋。不料劉夫人的反應更讓他吃驚。她雖有悲色,卻毫不軟弱地說:“崇諫是我幼子,我又怎么忍心置他于死地?但他既然犯令,罪實難容呵!軍法不可私,臣節(jié)不可墮,若因私情而寬恕了我兒子,豈不是我劉氏一門忠孝,至此盡喪?我們還有什么面目見將士們呢?”說著,劉夫人“更派使促令速斬,然后舉喪”。

至此,南唐書的記載僅6個字:“聞者皆為出涕?!?/p>

無疑,就史書作者和當時多數(shù)人的看法而言,這么簡短的記載就足夠了,從我們習慣的傳統(tǒng)的文化理念和封建道德觀來看,沒有人會認為劉仁贍夫婦因為“忠君愛國”而“大義滅親”有何不合宜;相反,只會敬佩,只會“出涕”,只會感動甚至效仿。但實際上,雖然確實絕大多數(shù)人沒有異議,但持不同看法的人還是有的,其中就有苦苦求情而不成的周廷構(gòu)。他聞知結(jié)果后,也為之“出涕”,但他出的是心中的憤懣和不平。他對此的看法與后來的行為,無疑是與主流思維大相徑庭,也是不宜提倡的。但我卻又覺得,從人性和特殊情境下而務實的角度出發(fā),未嘗全無可理解之處。何況,當時后周代表的是一種相對先進且有利于全國統(tǒng)一的方向和力量。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用在此處,似乎也并非全無道理。作為軍人或主帥,在戰(zhàn)爭中殊死相拼,“忠君愛國”,當然是應該的,也是可歌可泣的。但當勝負已無懸念,繼續(xù)抵抗只是徒勞并必將加劇己方力量及平民的生命財產(chǎn)損耗時(古代戰(zhàn)爭中,抵抗愈烈,城破后敵方的報復如屠城就會越發(fā)兇殘),將領或士卒迫不得已的投降,在我看來是應該被諒解的。正如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南方統(tǒng)帥李將軍在戰(zhàn)敗的局面已不可避免之際,親率十余萬將士投降北方陣營,他的行為就得到了普遍的理解和北方陣營的高度敬重,人們并不認為他的決策是恥辱而又悖軍人倫理的或不體面的。同理,當劉仁贍面對敗局已定無可逆轉(zhuǎn)之際,如果也作出投降的抉擇,至少在我看來是無可非議的,甚至是相對明智的。他已經(jīng)盡力了,誰都有無力回天的時候,而他的決定雖然會令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倫理道德下)蒙受恥辱,甚至犧牲個人聲名,卻能保全軍民,正可謂善莫大焉。當然,人各有志,如果劉仁贍(及妻子)寧死不屈,堅拒投降,其高風亮節(jié)也無疑值得稱頌。但在那樣的危難之際,對兒子的一時軟弱毫不憐惜,非得要置諸死地(且要處以腰斬的極刑),卻又絲毫無濟于大局,我不免要感到費解,他們夫婦為某種封建倫理如忠孝節(jié)義之類的束縛似乎也太深了。甚至,我也不免以人小之心度他們的君子之腹:莫非他們把自己的青史留名看得比其它一切乃至親骨血的生命還要珍貴、還要重要嗎?

而當時的監(jiān)軍使周廷構(gòu),對劉仁贍夫婦大義滅親誓死不降的看法是:劉氏夫婦太過“殘忍”。

因此,當后來周世宗向城中發(fā)出最后通諜,要劉仁贍“自擇祝?!?,而劉仁贍已經(jīng)病入膏盲,不省人事時,周廷構(gòu)便與營田副使孫羽等人密謀,決定開城出降。他們草就了降表,并假借劉仁贍的名義署名,派人送到了周世宗營中。周世宗自然欣慰。于是就在壽州城北大陳甲兵,行了受降禮。周廷構(gòu)令劉仁贍左右抬著他出城。而劉仁贍氣息僅屬,口已不能出言,只好任人播弄。周世宗卻也很為劉仁贍的精神感動,因此溫言撫慰。但見劉仁贍瞟了幾眼,也不知是不是聽清了周世宗的話是什么意思。

很快,劉仁贍叉經(jīng)周世宗命令,被人抬回城中養(yǎng)病。周世宗且因守軍投降,下詔赦免州中軍民死罪,凡曾受南唐君命抗拒“王師”的軍民,悉令自便,不問前過。平日挾仇互毆致有互傷的,亦不得再究。

同時,周世宗還特命加授劉仁贍為天平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并且下制道:“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jié)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可比?朕之南伐,得爾為多,其受職勿辭!”

然而,周世宗的制命剛下,劉仁贍便在次日歸天了??梢钥隙ǖ氖牵人€能有一口氣,應該也決不會接受這個“偽命”的。

而得矢口其死訊的州民,“相率巷哭,偏裨以下,感德自剄,共計數(shù)十人”。劉仁贍夫人也撫棺大慟,暈厥好幾次,好容易才被救醒,“她卻水米不沾牙,泣盡繼血,悲餓了四五天,一道貞魂,也到黃泉碧落,往尋夫君去了”……

周世宗聞訊,立即遣人吊祭,并追封劉仁贍為彭城郡王,授其長子劉崇贊為懷州刺史,賜莊園一區(qū)。

而南唐國主聽說劉仁贍死節(jié)之事,也慟哭盡哀,追贈為太師中書令,謚日忠肅。據(jù)說,當夜唐主又夢見了劉仁贍,拜謁于墀下,仿佛生前受命時的情形。醒來后,唐主越發(fā)驚嘆,因此又進封劉仁贍為衛(wèi)王、其妻為衛(wèi)國夫人,并建祠致祭。后世直到宋朝,亦將劉仁贍列入祠典。并賜祠額曰“忠顯”,累世廟食不絕。

正如蔡東藩先生所言:“人心未泯,公道猶存,忠臣義婦,俎豆千秋,一死也算值得了?!敝徊贿^,劉氏夫婦之于泉下,如遇幼子崇諫,彼此當會作何感慨?

實習編輯:顧星環(huán)

猜你喜歡
陳子昂
Canción para subir a Youzhoutai
陳子昂:有實力,也要有機會
少兒科技(2021年5期)2021-01-20 12:12:48
摔琴揚名
陳子昂: 有實力,更要有機會
陳子昂毀琴成名
老友(2019年1期)2019-01-30 20:45:14
懷才不遇陳子昂
陳子昂摔琴傳詩
陳子昂:砸琴求關(guān)注
益壽寶典(2017年34期)2017-08-21 02:45:36
陳子昂的自我炒作
古人也炒作:陳子昂“碎琴”買名
巧家县| 遵化市| 墨竹工卡县| 麦盖提县| 禄劝| 革吉县| 溆浦县| 东阳市| 黎平县| 呼伦贝尔市| 泾阳县| 宝清县| 广水市| 绥德县| 甘德县| 哈尔滨市| 日照市| 琼海市| 利津县| 繁昌县| 颍上县| 大港区| 柳州市| 唐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张北县| 永兴县| 永安市| 泽普县| 新平| 枞阳县| 宜宾市| 五原县| 五华县| 富民县| 含山县| 桃源县| 镇坪县| 当雄县| 安岳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