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我小學(xué)四年級開始接觸外國人,掐指算來也有十幾年經(jīng)驗。但是到中國工作旅游的外國人和在外國的外國人是不一樣的。我不能完全按照之前與到中國的外國人交往或者與中國人交往的邏輯在這里開展人際交往。簡單來說,他們希望我們的行為符合這樣一些規(guī)律(They expect us to behave in certain ways)。
Full of personality
拿出你的人格魅力。在我執(zhí)教的幾所紐約學(xué)校里,常常能聽到老師用這樣的句子贊美他人:“He is full of personality.”這句話是我多么希望能在中國的學(xué)校里多聽到的。沒有人格魅力的人,就像一張沒有雕印的大餅,既不能讓人記住也不會被人挑選。人格魅力是最最自然的東西,因為是個人的(personal),我們的教育壓抑了個人的這一部分,把我們輸送到同一個模子里。回歸個人,回到心靈深處找那些最能體現(xiàn)你自己的東西,品質(zhì)、愛好、價值觀、擅長的事情……只有是個人的,才能有原創(chuàng)性;只有有原創(chuàng)性,才更有意思。
Don't take everything too seriously but take FUN seriously.
做一個有趣的人。“interesting”是一個對人很高的評價。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便是如何做一個有趣的教師,有效地吸引學(xué)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無論是教學(xué)還是生活,如果你無趣,人們不會喜歡你。人們痛恨俗套慣例(cliché),痛恨無聊的東西。有意思不是傻不拉幾地跟人一起玩樂(have fun),而是能拿出獨到的見解,新鮮的觀點,做好玩的實驗,做有創(chuàng)意的東西,分享不一樣的文化體驗,用輕松有趣的口吻跟人介紹自己的專業(yè)領(lǐng)域……大家的注意力尺度(attention span)在變短,周遭有很多新鮮的事物刺激著人們的感官。一個無趣的人,是會被眾人遺棄的。
Sincerity
誠意是看得見的。對人對事,誠意是擺在桌面上的。你什么時候回郵件,郵件有多長,加人人好友的時候有沒有說明理由,怎么寫論文,參考文獻有多少條,是不是同行審評文章(peer review articles),都表明了你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敷衍了事還是充滿誠意。紐約人對誠意很敏感,如果你沒誠意,人家不求跟你合作。畢竟,有誠意的人多了去了。
Don't mistrust without bases.
不信任是一種侮辱。在美國學(xué)術(shù)界里的假設(shè)是:原創(chuàng)就是原創(chuàng),引用就是引用,“不做假”是共識。我系某教授懷疑我的同學(xué)抄襲,給了她的一篇作業(yè)F,但是我的同學(xué)并沒有抄襲,只是作文的方式顯得比較高級(advanced),而教授也拿不出具體的證據(jù),兩人差點在法庭上見,該教授也在學(xué)生當(dāng)中留下了不好的口碑。還有一次,我受某中國公司的委托去一家他們想合作的美國公司探個虛實,為此給我編了一個深圳分公司副總女兒的頭銜。這種不信任的探訪讓美國公司的亞洲市場部經(jīng)理很不舒服,最后兩家公司也沒能合作。我們來自一個法制相對不健全、作假風(fēng)行的國家,所以才會有諸多如《非你莫屬》節(jié)目的文頤懷疑留法海龜?shù)奈膽{等尷尬的“可能是文化差異吧”的場面。但這是一個有法律保障的誠信社會,沒有證據(jù)的懷疑是一種侮辱。所以,不要再問“這文章是不是你寫的?”之類的問題了。如果不是我寫的我會說不是我寫的。
Make appointments.
Respect others' time.
永遠尊重他人的時間。一個真懂紐約的人,一定不會覺得無聊沒事干,反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天有48小時來應(yīng)對迎面撲來的生活和大蘋果!你要清楚地明白,你是無法在別人的時間線里隨意進出的。如果你硬要隨意進出,別人會覺得你很粗魯,然后對你關(guān)上門。要進出,要給理由,要給預(yù)先通知。郵件和短信是比電話更安全的聯(lián)絡(luò)方式,因為這給了對方回旋的余地。別催促,紐約人最怕被催促。要有耐心,但不要等待,繼續(xù)做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就好。除非是談婚論嫁了的男女朋友或者是很好的朋友,別抱著一束玫瑰在人家樓下等著“制造驚喜”,會把人家嚇跑的。除了家人和親密的朋友,我一般只會給專門負(fù)責(zé)解答某類問題或提供某種信息的接線員打電話。紐約人不回郵件不回短信或者“十年”之后才回也正常得很,99.99%的情況是:郵件和短信都安全抵達,但是你對對方而言不重要或者不相關(guān)。永遠感謝別人花時間為你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只是跟你聊了會兒天說了幾句話。
Resources would come after you, when you are good enough.
想利用別人的資源首先自己要有實力。紐約云集了這個世界上太多美好的資源——學(xué)術(shù),財富,人際等等。到這里來的紐約客們,紛紛想利用這里的資源,同時也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資源。有爭取資源的心態(tài)是好的,不過,你要明白任何資源都是有獲取權(quán)限的。撇開網(wǎng)路上的分享性資源不說,現(xiàn)實世界中的很多資源是有獲取壁壘的,沒有實力,你根本無法獲取別人的資源,也沒有證據(jù)表明你能利用好那份資源。別去碰你配不上的資源,這是一種徒勞的只會帶來挫敗感的做法,反而,應(yīng)該修煉內(nèi)功,等時候到了,資源自然會來找你。
"I don't need you to tell me what to do!"
"You are not my boss!"
"My advice for you is…"
"I have an idea…what do you think?"
你沒有資格對人指手畫腳。美國人非常獨立自主,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習(xí)慣、興趣愛好和時間安排。你沒有權(quán)利告訴別人怎么做。即便是男女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都有絕對的私人的領(lǐng)地。在幼兒園里,你會聽到小朋友之間的對話中有“你不是我的老板,我不需要你告訴我怎么去做”之類的句子。作為老師,我在提供建議的時候會非常謹(jǐn)慎,“我對你的建議是……”“我有個主意……你覺得呢?”等等。跟紐約人說話要謹(jǐn)慎使用“you should”、“you should not” 等帶有強硬祈使語氣的句式或詞匯,別人會覺得非常粗魯、沒禮貌。在別人的生活方式侵犯到你的利益的時候(通常會有法律保護),可以據(jù)理力爭,談判商洽,訴諸法律。否則,謹(jǐn)慎干預(yù)他人選擇。提供選擇和建議的時候,也要采取保守的態(tài)度。
"I don't know but is this something you are interested in?"
"I was going to propose that…what do you think?"
"This is my choice. I am an adult. I know what I am doing."
你有權(quán)利決定你要做什么。沒人強迫你要干什么。美國人在做任何涉及到你個人的事情時,都會征求你的意見,別覺得自己吃了虧,也別覺得占了對方的便宜。有一次我跟一個已婚男士半夜散步誤了他回家的點,我再三說對不起。他說,別說對不起,他的意思是,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和權(quán)利,底線是自己設(shè)定的。不想做就不做,不要勉強,要很大方地拒絕。想做就去做,只要不違法、不違心、不侵犯他人利益。
Call for help after you helped yourself.
Nobody should run errands for you.
先自助后求助。美國社會高度強調(diào)自力更生。于大,是一種人生奮斗的態(tài)度。別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給任何人,別在任何人身上寄托太大希望。于小,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我接觸到的美國人,無論年齡大小,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嘗試自己解決,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進行求助。千萬不要拿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去求助別人。簡單來說,別人憑什么要替你google呢?萬一要求助,一定要說明自己通過努力已經(jīng)無法解決該問題,希望別人從某方面提供幫助。得到幫助之后,一定要表示感謝。千萬別給人分配端茶送水之類的小差事兒(秘書除外)。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英語!英語!英語!我在紐約遇到挫折,往往是跟英語不夠好有關(guān)。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如果思想沒法在這個語言體系當(dāng)中得到很好的表達,我能給予的還有多少呢?難怪某好友跟我說,英語降低了他百分之八十的戰(zhàn)斗力。有人跟我說美國人淺薄,我說是你不懂他們的深刻。你跟他談淺薄,他就談淺薄,你跟他談深刻,他就談深刻。問題是,你能跟他談深刻嗎?好好準(zhǔn)備語言,因為紐約人是沒有耐心聽你磕磕巴巴地講完話的。大量輸入是基礎(chǔ)——高質(zhì)量地道的英語文章、電影、TED演講、與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內(nèi)化是關(guān)鍵——摘抄、背誦臺詞、模仿口音、不懂就問,輸出是目的——多寫、多講、在對話中不斷改進。
這里所提到的,很多是美國孩子從小學(xué)習(xí)的、老師在幼兒園里反復(fù)“灌輸”的價值觀,比如個人的氣泡空間(bubble space)、堅持自己的觀點等,從小就耳濡目染的文化習(xí)慣。
說了這么多,概括幾個原則:你情我愿原則,互相尊重原則,互惠互利原則,遵守契約原則,堅持自我原則,公平交易原則。 這么多的原則,那做人豈不是很累。我的答案是,第一,做人本來就不應(yīng)該輕松;第二,這是最不累的辦法,你試過就知道了;第三,正是這幾個原則讓社會透明健康,少一些鬧心的事兒和拉扯不清。
責(zé)任編輯: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