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頤
“當(dāng)過去不再昭示未來時,心靈便在黑暗中行走。”這是19世紀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的一句名言。而如果掩蓋、涂抹歷史,竭力遺忘歷史,心靈必在黑暗中行走。
為了不讓民族的心靈在黑暗中行走,德國為世人做出了榜樣。德國對納粹時期罪惡反思的深度有目共睹,贏得舉世敬重。
德國藝術(shù)家岡特·戴姆尼被猶太法典中的一句話“擊中”:當(dāng)一個人的名字被忘卻時,這個人才算真正被遺忘。于是,從1996年開始,他獨自一人著手進行一項與遺忘抗?fàn)幍木薮蠊こ?。他調(diào)查納粹大屠殺遇難者(主要是猶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被捕年月和死亡年月,銘刻在一塊銅牌上。然后,將這塊銅牌鑲嵌在受害者最后居住的房前的人行道上,如果房屋已不存在,就將銅牌鑲嵌在附近地面上。
他將這些鑲嵌在地面上的銅牌命名為“絆腳石”,希望人們路過時能稍停片刻,俯下身來讀一讀,了解、記住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敖O腳石”活動開始時完全是個人的,沒有任何來自官方的資助,但受影響的公眾越來越多,民間捐款越來越多。許多人,尤其是許多青少年參加進來,鋪設(shè)“絆腳石”從“個人的”變成“公眾的”?,F(xiàn)在,德國近六百個城市鑲嵌了兩萬多塊“絆腳石”。
2010年上海世博會,德國館不僅展示了自己最先進的科學(xué)技術(shù)、悠久燦爛的文化,而且展出了記錄自己民族恥辱、罪過的“絆腳石”。岡特·戴姆尼親自將“絆腳石”送到上海,并且復(fù)原了鋪設(shè)場景,一個裝著水泥的木盆、一把刷子和16塊絆腳石。他說:“這是作為國家形象的一部分,讓世界了解我們?nèi)绾螌Υ约旱臍v史。”
“絆腳石”使歷史記憶進入日常生活,每一塊“絆腳石”都是一座特殊的紀念碑,是對遇難者在天之靈的安慰,是對施害者無聲的嚴厲譴責(zé),更是對全人類的深刻警醒。
記住過去并非要“睚眥必報”,而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一個“失憶”的人將行為錯亂,根本無法面對未來,一個失憶的民族將陷入“集體無意識”中同樣行為錯亂,同樣無法面對未來。確實,面向未來并不是要遺忘過去;“忘卻”并非通向美好未來的“通行證”。“忘卻”有可能獲得一時的麻痹,但總有一天會因此付出代價。
(節(jié)選自《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