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列特
初看之下,Pegeen與Peggy的拼寫基本如出一轍?;蛟S是母親的傳奇太過耀眼吸引了世人的太多關(guān)注,以至在很多著作中關(guān)于Pegeen的描寫就往往一筆而過,但實際上Pegeen Vail Guggenheim自身也是一名出色的藝術(shù)家,她的獨特風(fēng)格帶著種與生俱來的天真,類似白鴿。
1925年P(guān)egeen Vail Guggenheim出生于瑞士,父親是作家“波西米亞王子”——Peggy的第一任丈夫Laurence Vail。她在法國與英國度過了童年,但因父母之間關(guān)系不和并最終分手,在母親的第二次婚姻時,她隨Peggy離開歐洲去往美國,與繼父Max Ernst一同生活。被母親“情人不斷,名流不絕”的生活方式所包圍,周圍大量的藝術(shù)品及知名藝術(shù)家們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Pegeen的觀念,或許可以說,與其另辟蹊徑,其實她也并沒有另外的選擇,藝術(shù)就是她的所知與所愛。
與Max Ernst關(guān)系的親近,以及生活環(huán)境里藝術(shù)氛圍的偏好,給Pegeen的創(chuàng)作帶入了明顯的超現(xiàn)實主義印記。自學(xué)成才的她對創(chuàng)作有著獨到的見解。早期從美國土著玩具霍皮娃娃中獲得靈感(也是Ernst旅行回來后帶給她的禮物),吸收了它們夸張又多彩的形象,而后化為顏色鮮艷而時又憂傷善感,加之似夢非夢的場景與裝飾,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純真風(fēng)格。她的作品曾在母親The Art of this Century gallery舉辦的“Exhibition by 31 Women”(31位女性展)以及“The Women”(女人們)兩個展覽當(dāng)中,與Kay Sage、Leonora Carrington、Lee Krasner、Dorothea Tanning和Frida Kahlo的作品同堂展出。她的繪畫中,常常表現(xiàn)著歡樂與充滿愛幕的夫妻與家庭場景,和周圍熟悉的形象——母親、丈夫、孩子們以及其他,第一眼解讀帶著對于穩(wěn)定生活的向往,而潛臺詞背后是一種莫名的孤立和苦楚。
經(jīng)歷過兩次短暫的婚姻,Pegeen先是同法國抽象藝術(shù)家Jean Hélion在1946年成婚并定居巴黎,之后生下三個孩子Fabrizio、David 和Nicolas。但好景不長,兩年之后他們離了婚,Pegeen帶著小兒子Nicolas搬到威尼斯與母親Peggy一起生活。之后在Francis Bacon的Hanover畫廊開幕式上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英國畫家Ralph Rumney,繼而生下了第四個孩子Sandro,接著又搬回巴黎。她于1967年意外離世,據(jù)說終生與抑郁抗?fàn)?,最終生命定格在42歲的時光。當(dāng)遠(yuǎn)在墨西哥的母親接到她英年早逝的電報,Peggy Guggenheim無不悲痛地說她不僅失去了心愛的女兒,也失去了一個朋友和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