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夢鈺等
作文題:
按下面的提示與題目寫一篇文章。
有人行色匆匆急著回家,有人整裝待發(fā)準(zhǔn)備回家,有人念念不忘想著回家,也有人望眼欲穿等親人回家……
你覺得“家”意味著什么?對于“回家”,有什么體驗和感受,或者什么聯(lián)想與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從提供的材料看,這是一個情感意味很濃烈的題目,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抒情、議論性散文??梢约o(jì)實,寫見聞感受;也可以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編故事寫小小說。
如果寫成記敘文,應(yīng)有具體的記敘和描寫,要結(jié)合自己的觀察、體驗與感受,寫出真情實感?!凹摇笔俏覀冏钍煜さ乃冢蛟S也是個最陌生的地方。有時讓你無限眷戀,有時又讓你很想逃避??梢越Y(jié)合現(xiàn)實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對“家”做各種角度的定位,但一定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泛。
【習(xí)作一】
家
文/蔡夢鈺
小時候,家對我而言,就是爸爸那輛大白鯊摩托車。
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花紅柳綠,草長鶯飛,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jié)。每當(dāng)這時,爸爸媽媽總會帶著我到長沙的各處景點游玩。一輛小小的摩托車,載著一家三口,穿梭在長沙的大街小巷。我們在沿江風(fēng)光帶放風(fēng)箏,在岳麓山欣賞春天的美景;在坡子街嘗遍特色小吃,在省博物館領(lǐng)略歷史的變遷;在老動物園觀賞動物表演,在烈士公園感受過山車的刺激……到處都留下了我們的腳印,到處都撒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后來啊,家對我而言,就是媽媽做的那一鍋熱氣騰騰的火鍋。
冬天,到處都是一片凄涼的景象,北風(fēng)呼嘯,窗戶上布滿了層層白色的水霧。家里卻是暖洋洋的。昏黃的燈光投射在桌上,映出陣陣水汽。鍋中的豆腐不停地翻滾著,和著水,奏出一曲美妙的音樂。每到冬天,媽媽總會做火鍋給我們吃,說是天冷,吃著火鍋渾身暖和。我和爸爸早已坐在桌前,四只眼睛牢牢地盯著火鍋中的食物。爸爸總是耐不住性子,搶著在氤氳的熱氣里伸進(jìn)筷子,用筷子穿起幾塊豆腐,做成“豆腐串”,然后連醬也不蘸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結(jié)果當(dāng)然是被燙得“哇哇”叫。看著他那夸張的樣子,我和媽媽總會開懷大笑。笑聲充滿了整個屋子,驅(qū)散了嚴(yán)寒。
長大后,家對我而言,就是餐桌上可口的食物。
放學(xué)歸來,轉(zhuǎn)動鑰匙,拉開沉重的防盜門,剛進(jìn)屋,便可聞到飯菜的香味。爸爸坐在沙發(fā)上看書,看到我回來了,連忙給我倒了一杯水。媽媽仍在廚房忙碌著,將做好的飯菜一一端上餐桌。每天的晚餐時光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一家人在吃飯時談天說地,或是聊著當(dāng)天發(fā)生的趣事,或是談?wù)撝鴩鴥?nèi)外的大事。一天的疲倦都在此刻消失,只留下家人間淡淡的溫暖。
現(xiàn)在啊,家對我而言,是一張溫暖的床,是爸爸每天不辭辛勞地送我上學(xué),是媽媽每天為我講解我不懂的難題,是……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家永遠(yuǎn)是我最堅實的后盾,是我在勞累時休息的地方,是我最溫馨的港灣。
因為,家里有我摯愛的親人,家中有暖暖的親情。
這位同學(xué)巧妙地借用了余光中先生《鄉(xiāng)愁》的體例,將一個抽象的概念具化成一個個具體可感的物象,并且加入了大量現(xiàn)實生活場景的描寫,讓溫馨的畫面和溫暖的情懷交織在一起,互相映襯。這是在考場上一種比較取巧的作文方法,有一定的框架,卻又不同于三段論式的模式化作文,不那么容易讓人產(chǎn)生閱讀反感。不過這樣的方法也不能多用,用太多自然也就變成套路化了。而且也要注意題材與主旨,并不是任何類型的文題都適合這一體例的。
【習(xí)作二】
大 宅
文/司 雪
在除夕的前一天,我與父母一起回到了老家——衡陽。
除夕的清晨,天將亮未亮的時分,睡在身邊的母親與坐在床沿的外婆已經(jīng)開始一言一語地說話。內(nèi)容無非是關(guān)于孩子、家庭。她們談話的聲音輕而細(xì)密,在幽暗的天光中一直持續(xù)。那些語言像是飄浮在空氣里,它們會流動、會漫溢,讓人心覺得暖和安定。
外婆與那個時期的農(nóng)婦一樣,勤勞周轉(zhuǎn),有忙不完的家事。快過年的時候,尤其忙碌。把糯米磨成粉,將年糕一屜一屜蒸熟,豆沙餡的糯米團(tuán),豆沙加了白糖和桂花。糯米層略有些硬,嚼起來有清香。燜的粥也時常撒上一大勺白糖,他們都愛吃甜的。溫?zé)釥€熟的粥滑入食道,綿密妥帖。
不記得距上次回家有多久,一年吧,還是兩年?我穿梭在大宅里,這里的老虎窗依舊大開,窄小的木樓梯破敗,生長出茁壯的瓦松和仙人掌。記得更小的時候,院里鄰居關(guān)系密切,幾乎家家都相識。但是他們現(xiàn)在都陸續(xù)搬出去。我杵在門前,觀望著空落落的閣樓,心里泛起一陣人走茶涼的感傷。原來啊回家,并不全被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男老踩杠S填充,同時也被失望與落寞點綴。
這里的樹影濃密的柏油馬路,熱騰騰的豆?jié){鋪子,密集熱鬧的人群,在時光的洪流中默默淡去,像一張沒有留下底片的舊照片。我只來得及看一眼,便失去關(guān)于它的全部線索。
家鄉(xiāng)人都有著濃厚的人情味,他們的一舉一動在柴米油鹽之間散發(fā)著豐饒的氣息。在密集的住宅空間里,每一家的喜怒哀樂,都如同他們晚餐的內(nèi)容,無法成為秘密。舊時人們不是十分寬裕,感覺卻比現(xiàn)在豐足,人們收入不高,物資也有限,但人與人,人與外界的聯(lián)系如水乳交融。這是家鄉(xiāng)人的生活習(xí)慣,現(xiàn)在城市里很少看到人與人之間相互串門,互相分送禮物。大家在公眾場合熱鬧聚會,便一轟而散。
往日我搬著矮小板凳坐在院里看外婆與鄰居嘮嗑,不認(rèn)為有絲毫奇怪。但那景象好似一顆紅寶石無意納入胸襟,熠熠閃光。只是那時的我不知不識,未曾為這繁華富貴心生膽怯。
我沉浸在記憶中的大宅里,無法自拔。但我也相信,不管環(huán)境的格局怎樣變遷,無論是鋼筋水泥鑄造的高樓大廈,還是悠長的弄堂。我都會如故地想她。我也知道,總有一天,總有一天它會被時代的潮水洗刷成斷壁殘垣。但我也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因為,即便我失去與那里的人的一切聯(lián)系,也不會失去在那個城鎮(zhèn)里形成的待人處事的方式,以及這種方式給我?guī)淼臍g愉和滿足。
家是我的根基,是我的源頭。是我受傷時的依靠,是我老去那一天迎接我的最堅實的胸膛。
這是一篇充滿了“味道”的作文。一所大宅子,承載著一個家族世代的生活與記憶。那里有清晨空氣的味道,有外婆做的家鄉(xiāng)地道美食的味道,有鄰里之間坐在院子里嘮嗑時陽光的味道……那些都是家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作者的文筆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chǔ)上稍作修飾,語言氣質(zhì)非常適合這種懷舊氣息較濃的文章,因為人在回憶美好的過往時也是一樣的,總會在潛意識中為記憶籠上一層美的面紗。
【習(xí)作三】
此心安處是吾家
文/文 雅
所謂家,就是讓人感到心安的地方。
前不久的春運大潮中,不少外地打工者千辛萬苦排隊買票,在擁擠的火車上盼望著家中的年夜飯。對于他們而言,只有故鄉(xiāng)才是讓他們心安的地方,才是“家”。春運再擠再亂,也要返鄉(xiāng)。
可有些人卻不這么想。春節(jié)期間仍有不少在工地上做工的人無法離開崗位。他們的家人便索性來到工地陪他們過年。他們在工地上擺火鍋吃年夜飯,這些常年在外的工人師傅看著久未見面的妻子和孩子,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在他們心中,只要家人在一起,即使沒有坐在舒適的房子里,也是心安的。此刻工地簡陋的小屋也成了他們的“家”。
的確,心安之處是吾家,古往今來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為在他的心中只有待在抗洪搶險前線才能讓他心安,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家”;大將霍去病長年與匈奴作戰(zhàn),少有回家。只有在戰(zhàn)場和將士們在一起保衛(wèi)祖國的邊界才能使他感到心安,戰(zhàn)場才是他真正的“家”;如今我們的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總是要與基層干部或人民群眾一起過年,因為人民就是他們的家人,與人民在一起才能讓他們心安,站在人民群眾中間才是他們真正的家。
有的時候,若是家庭不再讓你心安,那便也不能稱之為“家”了。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回憶了與丈夫錢鐘書和女兒錢媛一起度過的快樂日子。丈夫和女兒都已去世,只留她孤身一人在這冰冷的塵世。此時,她覺得自己在三里屯的家已經(jīng)不再是家了,而只是一個客棧。她寫道:“家在哪里,我還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笔前?,那個冷清的房子,已不再能讓她心安了,也就不再是她心目中的“家”。
如今,楊絳先生也已去世,她終于在天堂與家人團(tuán)聚,她終于回“家”了。
我們尋尋覓覓搖擺不定,不就是想要找一個令自己心安的棲身之地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需要有寬敞的房屋,豪華的裝修,只要能給自己溫暖,讓自己心安,那便是家。
蘇東坡的晚年被一貶再貶,他卻一笑置之,只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是??!此心安處是吾家。
作者對素材的運用毫無刻意之感,不流于俗套,也只有真正閱讀并吸收消化了大量素材,才能做到信手拈來。更難得的是,作者對“家”進(jìn)行了多個層次的解讀,從一個具體的地址、一間具象的屋舍,到一個只是工作的地方卻因為親人的到來而成了“家”,再到因為至親之人的離去,“家”成了一個寄居的客棧。而這些無一不指向文章的主題:此心安處是吾家。文題對蘇軾名句的化用,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作者寫作時的自信與巧思。
編輯/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