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
作為亞洲最早擁有鐵路系統(tǒng)的國家,印度的鐵路極其發(fā)達,它擁有目前世界第二大鐵路系統(tǒng),全國有7千多處火車站。每天運營的1.4萬余輛火車,讓印度看來像是一個火車輪子上的國家。
印度火車等級差別很大,高級火車設備非常先進。說起高級火車的豪華,不得不提印度的“輪上之宮”。從19世紀開始到印度獨立前,“輪上之宮”一直是英國駐印度總督和王公貴族、達官顯貴的專車。20世紀80年代后,為吸引更多經濟實力不俗的外國游客,拉賈斯坦邦政府和鐵路及旅游部門在保持當年豪華風格的基礎上,將其進行現(xiàn)代化裝修,成為游客的“度假行宮”,其“超五星”的配置宛如皇宮般奢華。
別看高等火車如此豪華,其實低等火車才是大多數(shù)印度民眾賴以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最能體現(xiàn)印度火車“瘋狂”特色的。自1853年開始擁有火車以來,印度的鐵路總里程一直雄踞亞洲第一,但是由于列車運量與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相距甚遠,許多乘客不得不采用“掛”在爆滿的車廂外面的方式來乘坐火車。
印度火車的“自由”是出了名的。在印度,旅客到火車站買完票后,車站將旅客的姓名和性別分別登記在兩個大本子上,然后只給出一張列有目的地和車次的車票,沒有車廂號。因此,旅客必須提前好久到達車站,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在車站的公告牌前,從幾百個名字中找到自己的名字及其所對應的車廂和座(鋪)位號。當然,在每節(jié)車廂的門口也會有該節(jié)車廂的具體旅客名單。除此之外,進站和上車都沒有人檢票,站臺上也很少見到工作人員,要準確地找到自己的鋪位,須要注意各種告示,并隨時向周圍的人打聽。而且,印度人對火車的“不守時”早已司空見慣,火車晚點現(xiàn)象非常普遍。
大概正是這種“自由”造就了印度火車的“包容”吧。印度火車站也是流浪漢的聚集地,那些為乘客準備的公眾設施,不會排斥居無定所的貧民和流浪漢,所以,印度無論哪個火車站,都不乏以站為家的印度窮人和乞丐,他們在站里席地而居、晾曬衣服。而且,貓貓狗狗也是可以隨便出入火車站的,甚至有時候可以看到牛在鐵軌旁晃蕩。
印度普通火車超載已成特色,而印度人跳火車的功力更是堪稱一絕?;疖嚨秸具€沒有停穩(wěn),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成群的人已經跳上了火車,而且無論男女老少都能跳。因為沒有列車員站在車外招呼大家上車,所以乘客們也沒有排隊的概念。月臺廣播只在列車到站前廣播,開車前并不會再行通知,所以幾乎沒人知道列車停留的準確時間,列車啟動了還拖著大包小包狂奔的乘客大有人在。當?shù)厝怂坪鯊膩聿辉谝饬熊囋谧约好媲熬従弳恿耍麄冊谡九_上跟著跑出幾步便能跳上去,即便火車開出老遠,仍有人在鉚著勁狂追,而且一般都能追上——其身手之敏捷不亞于我們當年的鐵道游擊隊。火車在經過城鎮(zhèn)的時候都開得特別慢,車門也都是24小時打開的,這更是給喜歡跳火車的當?shù)厝藙?chuàng)造了條件。在印度搭火車不需要憑票上車,自己找到車廂就可以跳上去,門口又沒有人看守,所以每天都有很多搭免費車的旅客。無論火車是不是在站臺上,只要你敢跳,都可以隨便上下火車,這樣的火車是不是很“瘋狂”?
“坐著火車去趕集”,這在我們聽來的確匪夷所思,而在印度卻是最平常不過的了,甚至還有很多本地人集體坐在火車頂上去集市。印度火車在集市上穿梭的場景更是讓很多外地人瞠目結舌。平時,攤販們就把貨物擺在鐵軌上,人們若無其事地逛街購物。火車一鳴笛,他們會迅速把貨物移開讓火車通行,待火車經過后再把攤子復位到鐵軌上,
沒坐過印度火車,簡直就稱不上完成了真正的“印度之旅”,“瘋狂”的印度火車,何嘗不是一種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