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
盛夏來襲,氣溫日日攀高,洶涌而至的熱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我們躲在空調(diào)房里,大口含著雪糕時,不禁會想,在沒有發(fā)明電的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過這三伏天的呢?事實上,雖然古人沒有空調(diào)、冰箱等家用電器,卻也不乏各色消暑冷飲。
唐宋時期,每到盛夏便有走街串巷兜售“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兒水”、“冰涼酸梅湯”等冰鎮(zhèn)小食的小販,甚至還一度出現(xiàn)了類似的專賣店。他們在加工冷飲時,摻入蜜糖和珍珠粉等佐料,使得冷飲不但擁有很好的口感,還多了美容功能,食者如堵。對此,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曾在詩中描繪道:“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p>
國人藏冰用冰的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夏朝歷書中記載,每到三伏天,朝廷就會把藏冰當做珍貴的禮物,賞賜給士大夫。從周朝開始,朝廷還專門設立了負責藏冰的官吏,稱為“凌人”,此后歷朝歷代多有沿襲效仿??脊艑W家在對一處戰(zhàn)國時期的遺址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其存在大范圍的夯土和陶質(zhì)井圈,這正是古籍所載的“凌陰”,是古人用來存放食物和藏冰的“冰箱”。
《左傳》中提到,楚國的子馮,對楚王非常不滿,為了拒絕楚王要他當令伊的命令,就穿著棉襖蓋上棉被裝病。按說,大暑時節(jié),如此這般,不弄假成真,也得滿身臭汗在人前露餡。但子馮成功了,因為他事先在床下墊大冰塊降溫。唐代,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得勢時,夏天在家里設宴,曾用大塊冰雕琢成山,圍于宴席四周,使得賓客喝酒都要穿上薄棉衣,制冷效果堪與如今的空調(diào)媲美。要論藏冰的規(guī)模,最是清代給力,《大清會典》中記載,紫禁城內(nèi)有5口窖,藏冰25000塊;景山西門有6口窖,藏冰54000塊;德勝門外3口窖,藏冰26700塊。有學者根據(jù)數(shù)據(jù)推算,5000塊藏冰窖的容積,即相當于一幢五層四單元的住宅樓!
除了官方的大規(guī)模藏冰,古時民間也多有隆冬時節(jié)存儲冰塊的習慣,用器物裝好堅冰,收藏到冰窖或冰井之中,待到炎夏再敲成小塊取用。冰塊既可以置于犀內(nèi)降溫,也可以添加到湯羹或水果盤中,雖然存儲數(shù)量不多,但也夠給酷暑一絲涼意了。
另有傳言,現(xiàn)在我們處處可見的冰激凌,實際上是馬可波歲從元代大都的冰奶酪中受到啟發(fā),介紹到西方演變而來的。令人叫絕的消暑良方,承載著古人的超幾智慧,也時時激勵著今天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