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VAIO Duo 13、Pro 13超極本專題測試
精致反擊
早在英特爾全面推進外形纖薄、重量輕、待機時間長的超極本概念之前,索尼的VAIO筆記本電腦中就不乏以此為賣點的機型。與上游廠商通過調整核心零部件規(guī)格并推進整個產業(yè)鏈為同一目標的創(chuàng)新不同,來自單個OEM廠商的創(chuàng)新往往面臨著更高的風險和成本。采用這樣創(chuàng)新技術的產品,往往面臨著用戶接受度低、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所導致的終端產品高價與低量并存的尷尬局面,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產品往往是賠本賺吆喝、費力不討好。
在傳統(tǒng)筆記本電腦仍在流行的時代,索尼VAIO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品牌,特別是在輕薄小巧以及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機型上面,它總是走在時代潮頭。不過,隨著筆記本電腦普及后的平民化以及平板電腦的興盛,VAIO突然失去了方向,傳統(tǒng)技術優(yōu)勢在平臺翻天覆地升級中不再明顯,而相對較高的價格及大眾已轉移的興趣,都讓VAIO的產品銷量低迷。
如今市場情況已與幾年前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今天的索尼還有什么吸引消費者的法寶呢?在索尼緊隨英特爾發(fā)布基于Haswell平臺的產品之后,其“唯便攜不破”的產品戰(zhàn)略凸顯無疑。無論是高端定位的Duo、Pro系列,還是面向主流市場的Fit系列(測試詳見本期雜志新品測試),都有著比同類競爭產品更輕薄的身形。不過在測試完Duo 13和Pro 13兩款產品之后,“VAIO”真正的價值,也是其他產品無從超越的價值——精致才逐漸顯現(xiàn)出來。
精確定位
在超輕薄筆記電腦領域,索尼曾經(jīng)有著輝煌的歷史和領先業(yè)界的產品及技術,這主要依靠其出色同時又獨特的零部件設計制造能力。同時索尼還敢于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并且在產品使用模式及形態(tài)上不斷推陳出新。其中經(jīng)典的505系列代代引領著輕薄風潮,Z系列更是創(chuàng)造了頂級性能、頂級便攜性和頂級功能的超級合體。輝煌的歷史具往矣,技術驅動型的VAIO面臨著成本的巨大壓力,較高的價格使它始終難以成為市場主流,直到超極本平臺出現(xiàn)。
超極本的出現(xiàn),對VAIO不算是個好消息。曾經(jīng)花巨大代價解決的高性能處理器散熱問題、延長電池使用時間的問題都被平臺輕而易舉地解決了,索尼的自身優(yōu)勢不再明顯。雖然沒有明著抗拒,但是事實上索尼對第一代超極本并不熱衷,畢竟沒有多少人會在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中主動革自己的命。雖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全力跟進超極本,但是索尼從來就不缺少采用低功耗處理器的輕薄機型,作為試水的T系列超極本就是從過去的機型簡單改造而來。
對VAIO品牌,索尼有著非常精確的定位,就是精品戰(zhàn)略。一款普通的T顯然不能在超極本大潮下突出VAIO的價值,標新立異是差異化品牌的初級階段,而創(chuàng)造新的使用模式甚至是新的產品類別才是高級階段。隨著變形/2合1超極本形態(tài)的日漸明朗,“Duo”所代表的平板、筆記本電腦雙用的使用模式成為當時英特爾提出的8種變形超極本形態(tài)中最具索尼特色的一種。
超極本產品屏幕規(guī)格的選擇是門藝術。13英寸的產品有著更大的屏幕表現(xiàn)空間,無論是分辨率還是附加功能(如手寫筆)都更易提升,更別說較大的機身對電池容量增加所帶來的益處。Duo 11作為索尼率先嘗試新形態(tài)的產品,首次出現(xiàn)便帶來了最便捷的Surf Slider變形機械結構、功能強大的手寫筆、多種內置傳感器、NFC等特性,瞄準了當時還不夠明確的商用超極本領域。
在最新發(fā)布的VAIO產品中,Duo 13的出現(xiàn),不僅是簡單的屏幕尺寸放大,即便與11英寸的機型相比,采用13英寸屏幕的Duo 13體積和重量也并未明顯增大,而換取回來的是更大的用戶群和更為出色的電池續(xù)航時間表現(xiàn)。
如果說Duo系列是VAIO做到的人無我有,那么Pro系列就是人有我優(yōu)典型的索尼信條表現(xiàn)。不說別的,僅13英寸機型Pro 13不到940g(無觸摸版本)的主機重量一項,就可“秒殺”所有競爭者。同樣的設計和技術還被索尼延展到11英寸機型上,并根據(jù)用戶的需求,衍生出更輕薄的無觸摸版本和功能更前衛(wèi)的觸摸版本,再加上索尼的定制服務為每個尺寸的Pro都提供了兩黑一白的外觀色彩選擇,使該系列瞬間能為眾多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了個性化選擇。
Duo和Pro兩個在各自的領域中做到極致的產品,很好地滿足了移動商務精英人士對“筆記本電腦”這個工具穩(wěn)與變的需求,可謂是誘惑力十足。
精心設計
如今變形概念對超極本來說已不新鮮,但是如何能在變的產品形態(tài)與不變的使用需求之間獲得平衡并不容易,較具代表性的矛盾包括變形方式與便攜性、變形方式與可靠性、變形方式與便捷性等。對Duo 13來說,它選取了優(yōu)先便捷性、兼顧便攜性的產品設計思路,并通過出色的工業(yè)設計和功能設計,滿足了其目標使用人群對此類新興產品的常識性使用訴求,并且不改變他們既有的產品使用、攜帶習慣,可謂是以設計的精致復雜換取最容易逾越的改變。
Duo 13采用了非常特別的楔形機身設計,在平板模式下使屏幕形成非常自然并且易于閱讀的傾斜,雖然這樣的設計看似令整機的最大厚度增加到20mm,但由此也獲得了相對更多的機身后部接口。Duo 13優(yōu)化了Duo 11使用的Surf Slider變形機械結構,整體結構更加簡單和緊湊,屏幕展開時兩個角落的合金掛鉤能很好地保證穩(wěn)定性,從而將機身更多的空間讓給電子器件,如增加電池容量至6 250mAh(7.4V)。該機13.3英寸Full HD屏幕背部沒有設計成更易做到超薄的平整結構,而是下部突起,將部分PCB線路隱藏于其中。突起的部分從上至下逐漸變小,正好與主機鍵盤區(qū)域的兩側高、中間下凹設計相吻合,并配合了整機厚度的變化,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機身空間。在這樣的設計下,留給電池的空間更加方正,相對于屏幕的自然傾斜,鍵盤仍保持與桌面水平。鍵盤兩側的機身縱向向內削薄的設計影響了接口布局,但是成就了Duo 13能在如此輕薄機身內安放超大尺寸的揚聲器的設計。這對揚聲器不僅單元直徑大、功率大,而且低音反射腔體更大,揚聲器開口也更大,與索尼Clear Audio+醇音技術配合,可實現(xiàn)相當出色且洪亮的音響效果。
雖然Duo 13屏幕尺寸更大,但是該機改進了外殼材料和轉軸設計,從而將重量控制到了1.35kg,僅比Duo 11重58g。但不要忘記,Duo 13的電池容量足足高了30%,碳纖維材料在外殼上的廣泛使用和Haswell架構帶來的電路簡化設計功不可沒。
除了造型和結構特殊之外,Duo 13還保持了特殊的手寫筆功能。它沒有采用無線無源的Wacom電磁壓感技術,其手寫筆需要安裝一節(jié)AAAA Size的電池以至于直徑達9mm、重量有20g、無法插入機身,但是索尼把這樣的筆做得近乎于藝術品,不僅有精工巧做的金屬筆身,而且有舒適的握感、左右鍵功能、防滑的膠圈、可更換的筆尖以及多功能的筆掛。在Duo 11的設計中,這支筆沒有合適的固定安放位置,除非購買擴展電池或專用皮套,而Duo 13使用精巧的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作為平板電腦使用時,只要將隨機附帶的掛件安插在右側揚聲器旁的專用孔位中,手寫筆就可以用筆掛掛在主機上,拔下時還可激活Duo 13中的手寫便簽功能,相當自動化;而作為桌面電腦使用時,同樣的位置則可以拉出扇形的筆座,手寫筆就能優(yōu)雅地立在屏幕旁邊。
精湛工藝
與Duo 13通過精巧的機械機構和功能部件實現(xiàn)在緊湊空間中的產品形態(tài)轉化不同,“傳統(tǒng)”的Pro 13則更簡單、粗暴地用略帶轉角的剛毅線條刻畫了產品極盡纖薄、輕巧的機身。Pro 13更為廣泛地使用了Toray(東麗)所提供的UD碳纖維,并結合使用特殊噴涂工藝后形成的表面質感明顯有別于金屬材料,相對來說更為細膩柔和,平抑了造型的冷峻。作為點睛之筆,Pro 13使用了一塊由鋁材拉絲加工而成的六邊形底邊,調劑了整體呈啞光效果的機身表面質感,該設計繼承于經(jīng)典的Z系列,同時繼承下來的還有可將機身略微傾斜支撐的下沉式“V”字形轉軸。
如果不是測試樣機附帶了觸摸屏,那么Pro 13整體將更為纖薄,電氣結構也更為緊湊。它的最小重量僅為940g,其機身內部被“巨型”電池所占據(jù),借助略微呈楔形的機身,兩組厚度不同的電芯被封裝在一起,盡最大可能將容量擴充到
4 740mAh(7.4V)的水平??紤]到減振和隔熱的需要,Pro 13的電池表面均勻對稱地貼有海綿,充分表現(xiàn)出索尼對產品細節(jié)的關注。除了電池,主機的后半部份完全被PCB所占據(jù),主板上直接集成了Haswell平臺的長方形單芯片以及4GB的低功耗內存芯片,而為了降低線路厚度,Pro 13的NGFF接口SSD模塊和MiniPCI-E的WLAN模塊都采用了平插式接口,同時唯一的一條散熱熱管也被壓扁。
Pro 13的散熱結構設計非常特別,可以說它整合了下沉轉軸出風口設計、側出風口設計的優(yōu)勢。在傳統(tǒng)的機身前側進風或者鍵盤進風設計中,風道長度較長,在超薄機身設計中,這樣的結構不利于提高散熱效率。Pro 13巧妙地將常見的下沉轉軸出風口設計為入風口,而出風口仍保持在傳統(tǒng)的機身左側。通過這樣的調整,散熱氣流行經(jīng)路徑僅僅有半個機身寬,并且進入后直接為CPU及內存散熱,散熱效率更高,同時下沉式轉軸中間的位置又很好地解決了塵土進入和柔軟封堵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多得。
此外,在Pro 13這樣的超薄機型中加入立體聲揚聲器是非常罕見的,而索尼更夸張地為它配備了兩個體積巨大的低音共振腔體,揚聲器開口在屏軸內側,因此聽音效果絲毫不遜色于機身空間更大的機型。
顯示技術是索尼的優(yōu)勢,特別是其BRAVIA電視的技術更是可圈可點,如今這些技術也被移植到了VAIO上。Pro 13和Duo 13都采用了索尼獨有的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特麗魅彩移動顯示)技術,圖像處理引擎也是來自BRAVIA的X-Reality(迅銳),不僅提供了鮮艷模式、自然模式、文本模式等多種色彩增強模式,同時還為不同設備的顯示進行了優(yōu)化。雖然使用的技術相同,面板也同為13.3英寸的Full HD IPS面板,但是Pro 13的設定更趨向于呈現(xiàn)色彩,水平視角為保護隱私而刻意收窄,實測屏幕最高亮度為320cd/m2;相比之下,因為Duo 13有水平和垂直兩種使用模式,同時戶外使用概率更大,因此其屏幕調整更趨向于亮度,水平和垂直可視角度表現(xiàn)一致,其實測最大亮度超過360cd/m2。
精致產品
即使功能再好、設計再優(yōu),Duo 13和Pro 13始終都是要用的產品,索尼自然沒有忘記這件事,從產品表現(xiàn)到功能應用,處處體現(xiàn)出對“用好”這一特性的關注。
如前所述,Duo 13有著同級別產品中較大的電池容量,但是和動輒電池容量達50Wh的傳統(tǒng)造型超極本相比,其容量又是偏小的。同時不要忘了,它還有著超高亮度的高分辨率屏幕,因此在測試結束之前,我們真為它的電池續(xù)航時間捏著一把汗。然而測試結果卻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其最長電池使用時間(文本閱讀、頁面瀏覽模式)可達1 703min,即28個小時!對Windows 8系統(tǒng)來說,Duo 13是平板電腦,即沒有關閉屏幕(Dim)模式,或者說關閉屏幕即休眠,因此這個成績是在屏幕始終工作的狀態(tài)下得到的。相比之下,Pro 13的最長電池使用時間就“只有”1 287min了,而且屏幕還不時地關閉。除了電池容量差異,Pro 13需要花費更多的電力在優(yōu)化屏幕色彩芯片和更頻繁地啟動系統(tǒng)散熱裝置上,因此有這樣的表現(xiàn)也難能可貴了。
除了電池表現(xiàn),Duo 13還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產品,為未來移動生活所設計的它,融合了大量新科技。如簡單的內置傳感器,通常平板電腦會帶有方便自動旋轉屏幕的重力傳感器,而Duo 13還提供了加速度傳感器、陀螺儀、GPS、NFC等功能,為移動支付/數(shù)據(jù)交換、導航、動作應用提供了硬件基礎。另外其200萬像素Exmor R前置/
800萬像素Exmor RS后置攝像頭也擁有索尼獨有的技術。
另外,在Duo 13和Pro 13等高端產品中,索尼使用了有別于主流產品的電源適配器,兩者不僅接口不通用,而且實際細節(jié)差異巨大。這兩款產品使用的電源適配器為國標三插接口,附帶地線和通電指示燈,同時還帶有專門的USB供電接口,1A的輸出能力可為手機等設備充電,充分體現(xiàn)產品的整體便攜和多功能特性。
錯位競爭
索尼一直不缺乏出彩的產品,Duo 13和Pro 13也是如此,它們帶來的極致表現(xiàn)確實令人咋舌。然而難以將產品優(yōu)勢變成市場勝勢,一直是困擾索尼的夢魘。在短時間內VAIO不改變品牌定位狀況下,合適的產品定位就顯得非常重要。
相對于走到便攜性極端的Pro 13,Duo 13的設計和定位顯得適應性更強,功能也是應有盡有,不過說服消費者購買這樣昂貴的電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出色的設計、出色的功能、出色的性能和出色的便攜性疊加在一起仍不能和出色的產品劃上等號。在當下變形/2合1超極本使用格局未定之時,Duo 13借使用模式的兼容性優(yōu)勢搶得先入為主的優(yōu)勢,并在后期的產品更新中保持差異化定位,并增強實用性,或有與平板電腦一較高下的能力。Pro 13增加觸摸屏或許只是順應潮流,但對提升品牌價值沒有作用,何況用戶還需要為此多花800元的成本,以及多出10%的重量,這樣就不如直接選取最為體現(xiàn)極致便攜性的無觸摸屏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