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楠
一、案情回顧
2012年年初,四川彭州挖出號稱價值千萬元的烏木并引發(fā)強烈關注。不過,事件的焦點并非烏木本身,而是這些天價烏木的所有權之爭。挖到烏木的農民認為烏木應當歸己所有,而當地政府確認為烏木應當收歸國家。那么,烏木的性質如何?所有權到底歸個人還是國家?解決這兩個問題是解決這件案件的關鍵。
二、烏木的性質
烏木,又稱陰沉木,其兼?zhèn)淠镜墓叛藕褪纳耥?,有“東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稱。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處。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tài)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長達成千上萬年炭化過程形成烏木,故又稱“炭化木”。歷代都把烏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藝品、佛像、護身符掛件。古人云:“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睂跄镜亩ㄐ允钦J定本案所有權歸屬的重要前提條件。
(一)烏木是礦產資源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二條對礦產資源下了如下定義:“礦產資源是指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價值的,呈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自然資源?!辈⑶以谠摋l例所附《礦產資源分類細目》中列舉了礦產資源的相關種類。烏木并不在該列表之中。烏木是由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tài)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長達成千上萬年炭化過程而形成的,這同地質作用似乎關系不大;此外,其主要價值是可以生產出裝飾用工藝品和家具,還有可能會有諸如辟邪、藥用之類的功用,但是無論怎么分析都與礦產資源的利用價值大相徑庭,故應當不屬于礦產資源。
(二)烏木是文物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采用列舉的方式列出了各項受到保護的文物,烏木也不符合列舉出的文物的標準,故《文物保護法》也不可以直接予以適用。
(三)烏木是天然孳息嗎?
《物權法》第116條規(guī)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苯浇淌诮o天然孳息下了如下定義:“天然孳息是指從物的自然增長中取得收益?!必P一般學界認為:天然孳息為獨立物,與原物分離前為原物構成部分的不是孳息。也就是說,天然孳息應當是由原物所產出的獨立存在的新物,烏木是由原先的樹木轉化而成,似乎并不符合孳息的構成要件。
(四)烏木是埋藏物嗎?
《民法通則》第79條規(guī)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這一條僅僅說明了埋藏物、隱藏物的權利歸屬,但是對于埋藏物的界定以及范圍,均沒有做出規(guī)定。而其他國家的立法對埋藏物有了一定的解釋,例如最權威的《法國民法典》第716條的規(guī)定的“一切埋藏或隱匿的物件,任何人不能證明其所有權,且其發(fā)現純?yōu)榕既徽?,稱為埋藏物?!必Q《瑞士民法典》第723條對埋藏物的構成要件做出了規(guī)定,認為埋藏物的構成條件是:“(1)長年埋藏地下,且肯定已無所有人的有價物,被發(fā)現的為埋藏物;(2)埋藏物歸發(fā)現地點的土地或動產所有人所有,但不妨礙關于科學價值極高的物的規(guī)定;(3)埋藏物的發(fā)現人,有請求相當報酬的權利。但報酬不得超過埋藏物本身價值的半數?!蔽覈灿袑W者對埋藏物特征進行了概括:“(1)須為動產;(2)須為埋藏的物,包藏、隱沒于他物之中,不易從外部窺視或者目睹的狀態(tài),至于埋藏的原因與時間,在所不問;(3)須為所屬權歸屬不能判明之物。其并非無主物而屬有主物,但在現在,所有權的歸屬不能判明。”豏史尚寬先生在《物權法論》一書中特別提出,埋藏物埋藏之原因,則為人為的或為自然的,在所不問。換句話說,認定一物是否為埋藏物,不用考慮該物是如何“被埋”、“被藏”起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將烏木認定為埋藏物似乎較為合理。但是,這種觀點有待商榷。筆者認為,埋藏物應當在被發(fā)現時其形態(tài)、價值等均為發(fā)生變化,僅僅是因為被埋藏,表面被遮住難以發(fā)現;若發(fā)生性質上變化,則很難認定為是埋藏物。烏木在地下經過漫長時間的作用,其性質已經發(fā)生碳化,應該不是一般的埋藏物。
(五)烏木是無主物嗎?
有不少學者認為烏木屬于新發(fā)現的無主物,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尹志強認為,“對于烏木這一類財產應視為如同蘑菇、雜草等,屬于無主物,而對于無主物的歸屬應適用法律的一般原則,即先占原則,誰先占就應該歸誰?!彼^無主物是指現在不屬于任何人所有之物,而不論過去該物是否有主。包括野生動植物、其他自然物和拋棄物等。根據這一解釋,對于發(fā)現的烏木,的確很難確認其所有者是誰。故烏木屬于無主物也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可。筆者也較為支持該種觀點。
三、烏木的所有權歸屬
解決了烏木的性質,接下來應當確定烏木的所有權歸屬問題。對于無主物,一般應當適用先占原則。江平教授認為先占是誰先取得即歸誰所有。
這種觀點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在法律適用上會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我國法律并能沒有明確規(guī)定先占原則,缺乏適用空間;其次,退一步講,就算適用先占原則,即無主物誰先取得歸誰所有,那么烏木是誰先取得的呢?有三種觀點:一種是發(fā)現者取得,還有一種是無主物存在環(huán)境所有者取得,另一種是前兩者的結合,認為是由發(fā)現者和環(huán)境所有者所共有。如果贊同第一種觀點,烏木歸個人所有;贊同第二種觀點,烏木應當歸集體土地所有者即國家或者集體所有;第三種這是第一、第二種的折中。
因此,從先占的角度來看很難達成共識。故可以采用其他法解釋方法。狹義的法律解釋,就是在待決案件已有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法官在法律文義的可能范圍之內進行的解釋。豐采用狹義的法解釋方法是建立在有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基礎之上的,但是很顯然,我國對于無主物并沒有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故應當采用廣義的法解釋方法。
由于法律無相關規(guī)定,很明顯可以認定為是一種法律漏洞。對著一種法律漏洞,筆者個人認為可以采取類推適用的法解釋方法,類推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對礦產資源以及文物歸國家所有的規(guī)定。
類推解釋是否適用,最核心的就是量“類似性”。如何認定類似性,王利明教授認為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構成要件以及立法目的。豑理由在于:一方面,類推適用既有事實認定,也有價值判斷。豒事實認定主要從法律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出發(fā),價值判斷從考慮法律的規(guī)范性目的來進行類推適用。
對于此案中的烏木所有權歸屬具體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量:
1、相似性考量。首先,烏木是一種動產,而且是經過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地下碳化過程形成的一種極富價值的動產。而眾所周知,礦產資源以及文物都是經過了非常漫長的時間才被發(fā)覺或者發(fā)現,而且具有相當的價值。因此,烏木與礦產資源以及文物在時間性和價值性方面存在相當程度上的相似性。
2、目的性考量。由于烏木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對社會以及國家來說均是寶貴的財富。而且關于烏木的數量在逐步減少的研究成果,更加增添了其稀有價值。烏木同礦產資源以及文物相似,與保護國家社會財富,社會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烏木的所有權保護和這兩部法律的立法目的是相一致的。
四、結語
因此,從法解釋的角度來說,筆者個人認為烏木最終的所有權歸屬應當和礦產資源或者文物一樣收歸國有。當然,對于發(fā)現這么一件極具價值的財富的發(fā)現人,應當給與一定的獎勵以及對相關損耗的補償,這一點在前面提到的兩部法律中有著類似的規(guī)定。通過這種方式,平衡各方利益,最終達到法律的規(guī)范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促進法的秩序、公平以及效率價值的實現。
此外,我們也應當清醒認識到現有規(guī)定的不足,因為廣義法解釋的方法畢竟不是長久穩(wěn)定之計,法律的缺失最終也將導致判決權威性一定程度的減弱,故應當完善制定相關法律,對此類動產所有權歸屬做出更為切實可行的立法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江平.民法教程 [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197.
[2]法國民法典[M].馬育民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3]瑞士民法典[M].殷生根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
[4]楊仁壽.法學方法論 [M].臺灣:臺灣三民書局,1986.119.
[5]王利明.法律解釋學導論——以民法為視角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1(1).508.
[6][德]考夫曼著.法律哲學[M].劉幸義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16.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