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東
臺灣藝工隊承載了一個時代的特殊使命,那些迥別于靡靡之音的高亢表演,已漸成絕響。日前透露出的消息是,它將在今年底前全部裁撤,徹底走入歷史。
臺灣藝術工作總隊(以下簡稱“藝工隊”)成立于1950年。國民黨政府敗走臺灣后,有感于軍隊在征戰(zhàn)上的無力,遂成立融政治宣教與娛樂于一體的藝工團隊。
1978年,臺灣政論名嘴胡忠信在臺灣服兵役時,每到周末,常有藝工隊前來演出。1970年代正是臺灣軍方藝工隊的全盛期,有“臺灣明星的搖籃”之美譽。很多超級巨星—像劉文正、費玉清等都是那個時期在藝工隊嶄露頭角。
但胡忠信對藝工隊的表演并不感冒?!俺錆M教條,我有獨立思考能力,并不愛看這些表演?!?/p>
到了胡忠信退役的時候,藝工隊走上下坡路。進入1980年代,臺灣軍方開始兵力整編與人員精簡,藝工隊受到?jīng)_擊。在此后臺灣軍方歷次改革中,其編制與經(jīng)費逐年縮減,由原來各軍種和軍團都有藝工大隊,到2012年僅剩六七十人規(guī)模。
藝工隊承載了一個時代的特殊使命,那些迥別于靡靡之音的高亢表演,已漸成絕響。日前透露出的消息是,它將在今年底前全部裁撤,徹底走入歷史。對此,胡忠信對本刊記者說,“就像盲腸一樣,割掉就好。藝工隊的存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什么意義?!?/p>
明星云集的藝工隊
在胡忠信服兵役之前6年,20歲的劉文正進入了軍隊。那時臺灣實行強制性兵役制度,青年男子有參軍義務。劉文正此前曾在臺視歌唱比賽中獲得過第一名,具有音樂才華的他,成為藝工隊的一名表演戰(zhàn)士。劉文正身材高大,外形俊美,自小就酷愛唱歌,但他的真正崛起,還要感恩于藝工隊。他在軍中奔走表演期間,認識了音樂鬼才劉家昌,對其助益甚大。1975年,他的第一部音樂專輯和電影面世,一代巨星正式上路。
在國民黨遷臺之前,也曾在抗戰(zhàn)期間于軍中成立演劇團隊,但規(guī)模甚小。蔣介石在失去大陸后,開始一系列反思,其中就包括加強政治工作。藝工隊本屬政工系統(tǒng),但在一開始成立時,其名稱叫做“國軍康樂總隊”,直到1965年才更為現(xiàn)名,承擔了軍隊中柔性宣教的功能。在全盛時期,除了聯(lián)勤總部和各軍種總部有甲級藝工隊外,軍團層級也設有乙級藝工隊。
劉文正、費玉清、秦漢、張菲……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藝工隊培植明星的能力與明星加冕藝工隊的能力相互交錯,很多懷揣明星夢的青年,都在服兵役時將這里當做一塊可能的跳板。
在相當長時間內(nèi),進入藝工隊常需有背景的人士引薦。在電視并不普及、流行音樂還不發(fā)達的年代,藝工隊在演藝界的地位相當重要。曾經(jīng)還發(fā)生過新兵因不能進入藝工隊而自殺的事件。
藝工隊的表演以歌舞和話劇為主,演出地點包括各軍隊基地和眷村,帶有慰勞性質(zhì)。與大陸相距甚近的金門,駐軍頗多,自然是藝工隊時常光顧的地方,金門屬離島,藝工隊需自帶各種設備,去一次頗為不易。
有時候藝工隊也會去農(nóng)村,或在城市公園內(nèi)演出。節(jié)慶期間,臺灣藝工隊也借此時機載歌載舞,彰顯軍民同樂。以1968年春節(jié)為例,臺“國防部”通令各藝工單位,“動員所有游藝節(jié)目”,“掀起軍民聯(lián)歡活動的高潮”,以發(fā)揮“官兵愛民、助民精神”。那時電視還不普及,以實地演出為主。臺北新公園、中山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延平南路實踐堂及各通衢要道均成表演舞臺。
在野黨“炮轟”
“康樂總隊”更名“藝工隊”之后不久,大陸開始“文革”,而蔣介石則發(fā)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與大陸“文革”的“破四舊”相抗衡,臺灣軍方藝工隊表演的很多曲目中,帶有明顯的弘揚傳統(tǒng)文化與道德的色彩。除此之外,藝工隊還要承擔為國民黨統(tǒng)治歌功頌德的功用。對蔣介石個人,也極盡阿諛,每年蔣介石生日,為其祝壽就成為藝工隊的保留劇目。
1965年10月27日晚7時30分,臺“陸軍總部”下設的藝工隊陸光合唱團,為慶祝4天后的蔣介石生日,特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祝壽音樂大會”。演出的曲目包括由七個樂章組成的“偉大的領袖”,其間有朗誦、獨唱,陸軍總部軍樂隊伴奏……(《中央日報》1965年10月26日)
1972年10月22日起,為慶祝蔣介石生日,臺軍各藝工團隊,在文藝活動中心盛大演出11天,展現(xiàn)京劇、豫劇、綜藝等各項創(chuàng)新節(jié)目,透過劇藝活動,表現(xiàn)“官兵效忠領袖、自立自強精神……及五大信念”(《聯(lián)合報》1972年10月22日)。五大信念指的是“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
這樣的祝壽節(jié)目安排,一直到蔣介石去世。進入蔣經(jīng)國時代,臺灣的異見群體日漸崛起,流行音樂也搶奪了民間受眾。帶有濃厚政治宣教色彩的藝工隊,社會影響力受到挑戰(zhàn)。“和社會脫節(jié)了,沒人要看藝工隊的表演,很多軍人都不想看?!焙倚耪f。
在野黨也開始挑戰(zhàn)藝工隊習焉不察的政治傾向,試圖斬斷其政府經(jīng)費來源。1992年5月21日,藝工隊預算成為臺北市議會攻防的焦點。不過,那次爭吵的直接原因不是因為藝工隊花費了太多的政府經(jīng)費,而是它過于濃厚的政治色彩。民進黨籍議員蘇仁和首先發(fā)難,要求臺北社會局所編列的勞軍工作、藝工隊、臺籍原日本兵吊慰金等九項200萬元臺幣的預算,統(tǒng)統(tǒng)刪除。接下來,侯永利議員將炮火重點指向了藝工大隊所編列的77萬元經(jīng)費,認為其最為不妥。
延時謝幕
民進黨2000年贏得選舉后,并沒有立即要求裁撤藝工隊,反而因新形勢的需要,也利用藝工隊實現(xiàn)政治目的。為了讓對美軍購獲得民眾和僑胞支持,藝工隊不僅下鄉(xiāng)演出,還在“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安排下前往海外巡演。
但這種對藝工隊的重用,帶有個案性質(zhì),無法改變其日漸雞肋化的處境。
“最主要的原因是,軍隊實行‘精實案,精簡人事,政工系統(tǒng)被縮編。隸屬于政工系統(tǒng)的藝工隊自然萎縮,要被裁減。”胡忠信說。
國共對峙年代,軍隊人員嚴重超編。在蔣經(jīng)國時期,開始實施裁軍計劃。1983年7月啟動“十年兵力目標規(guī)劃”,兩年后,各軍團層級的乙級藝工隊,都被合并到陸軍系統(tǒng),成為陸光一隊、陸光二隊。這僅僅是一個開始,1995年,有了更大規(guī)模的裁撤,甲級藝工隊受到嚴重沖擊,海軍部隊、空軍部隊、“軍管部”和“憲兵司令部”的藝工大隊,均被裁撤,僅存“國防部藝術宣傳大隊”、陸軍陸光藝工隊和后備白雪藝工隊三支隊伍。
藝工隊也在努力改變自己。2002年他們推出的年度大戲“鋤奸記”,講的是1937年抗戰(zhàn)時,山東省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賣國通奸,政府“鋤奸”的故事。內(nèi)容相當詼諧逗趣,雖然仍不可避免帶有政治色彩,但相較此前的“思想凈化”與祝壽題材,還是有相當大的轉(zhuǎn)型。
歌手林志穎1994年參軍去藝工隊服役時,正趕上縮編,一年不招新兵,他只好“整年當菜鳥掃廁所”。他所在的藝工隊只有七八個人,一年有200場演出。表演之外還要站崗。他自言相當辛苦,遠非入伍前想象的輕松。
這之后,藝工隊的人員限制更多。在歌手蔡旻佑2010年從藝工隊退役之后,再無藝人在這里服役。前段時間藝人阮經(jīng)天與明道服役,軍方故意不將他們分到藝工隊,以免被民間指責為藝人耍特權—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藝工隊比其他部隊要安逸得多。
到了2012年,藝工隊編制已經(jīng)縮減到70人,他們的工作任務是,每年不得低于144場演出。藝工隊原定于2012年11月1日裁撤,但軍方以近年轉(zhuǎn)型的藝工隊為臺灣展現(xiàn)了“文化軟實力”為由,做了拖延—可見改革之不易。有人則興起了懷舊風,譬如民進黨籍“立委”薛凌就對過去藝工隊去島外僑界演出念念不忘。她呼吁,如果裁撤了藝工隊,就應再組建一個臺灣“藝術宣傳團”,臺灣不能沒有藝宣團體。軍方更現(xiàn)實的說法是,即便裁撤藝工隊,軍方還是會舉辦慰勞軍人的活動,將來只好發(fā)包給民間執(zhí)行,有可能花費更為巨大。
但精簡軍隊冗員、節(jié)省經(jīng)費的大趨勢下,這個以敬軍勞軍、軍民聯(lián)歡為主要存在意義的隊伍,終免不了謝幕時分。
今年底的裁撤時間表,想來不會再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