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
文壇“父子兵”誕生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話用在大仲馬、小仲馬這對父子身上可一點兒錯也沒有。在19世紀群星云集、佳作迭出的法國文壇,父子二人以他們出色的作品征服了讀者,也征服了文壇。大仲馬是法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有《三個火槍手》、《基度山伯爵》等等。然而,他“最得意的作品”——小仲馬有著更濃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小說《茶花女》的問世讓他一舉成名。用大仲馬自己的話說:“我從我的夢想中汲取題材,我的兒子從現(xiàn)實中汲取題材;我閉著眼睛寫作,我的兒子睜著眼睛寫作;我繪畫,他照相。”
裴多菲犧牲
你可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讀過這首著名的箴言詩《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1849年7月,這位出身于貧苦農(nóng)家的匈牙利詩人在創(chuàng)作了最后一首詩歌《恐怖的時刻》后放下了筆,永遠地消失在了爭取民族自由、獨立的戰(zhàn)爭中。他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詩作,也讓自己永久地活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邊城》出版
一個只接受過正規(guī)小學教育的人能不能成為文學家?能不能成為學貫古今的文化史專家呢?沈從文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知識和智慧不單單來源于課本,更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身的努力。七十多年前,文學巨匠沈從文出版了他的名作《邊城》。這部田園牧歌式的小說將他魂牽夢縈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也將鳳凰這座靜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時至今日,鳳凰游人如織,《邊城》風采依舊。那溫柔的河流、清涼的山風、滿眼的翠竹、白日喧囂夜里靜謐的渡船凝固在書頁中,散入每個讀者的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