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
在賣米酒的攤位上,有位面容清癯的老先生,她偷偷看了他很久。發(fā)現(xiàn)他有一種手工藝人的面相。那是長期專注投入地做一件事而長出的氣質。于是,她想到了自己:“寫作也是手工藝,我希望自己最后長出的,也就是這樣的一種面相?!?/p>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的長相,既有先天的因素,也離不開后天的熏染。外表是基礎,氣質才是決定性的。手藝人的面相,到底有何魅力,能夠吸引女作家?說到底,那應是一種篤定從容、和光同塵的力量。
在紛繁的塵世中,他們心手合一;在艱辛的勞作中,他們尋找尊嚴;在歲月的磨礪中,他們堅韌向前。如同春風化雨,默然生長。如同小草勁生,百折不撓。
盡管大多數手藝人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訥于言,敏于行。但你若是能常常走近他們身邊,或許就有不一樣的感受。記得曾采訪過一位龍泉鑄劍傳人,老爺子平時言語不多,但談起跟鑄劍相關的種種話題,竟滔滔不絕,一直從中午聊到深夜。內容既有武林典故,也有專業(yè)技藝、文化比較,實在讓人受益匪淺。
手與藝,藝與人,三者之間的關系真正體現(xiàn)了人類推崇的和諧思想。其中每一項手工藝都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對手藝人來說,它是一門營生,也是一種文化。其背后所承載的意義,既博大深遠,又充滿人間煙火。手藝人的使命,不僅僅是傳承。而是在留住手藝之外,令人產生對文明的感恩之情。
如此,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
如此,縱然是已經戒酒,也能沉醉在米酒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