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
人人都愛手工藝,這并非言過其實的夸大。在我們正在經歷著的21世紀,隨著工業(yè)化和信息化的重合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同質化越來越明顯,缺失了個性和人文。在這種背景下,人本身的手工創(chuàng)作能力愈顯可貴,彰顯人文情懷也成為當下及未來的需要。
手工藝術以其獨有的情感價值,與自然相交融的和諧關系,樸素節(jié)儉的倫理追求,重新獲得了人們的重視。人們開始懷念用雙手造物的繁復與艱辛,懷念手作過程中心靈的平靜安寧,懷念作品自指間誕生時久違的雀躍與感動。于是愛上手工藝,愛上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觸摸藝術的親切溫度……
好生活就在手里
手工的意義在于沉淀心靈,安靜地坐在操作臺前制作出精美可愛的物品,用雙手賦予它們特殊的生命和靈性。這個動手動腦的過程,陶冶情操,修生養(yǎng)性,讓人生變得更美麗。當所有人都意識到手工藝的作用,潮流就此興起,甚至那些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的明星們也迷上手工藝。
湖南臺的“一哥”汪涵出了一本名為《有味》的書,收錄了他寫的十篇散文隨筆,都是以木盆、折扇、古琴等民間手工藝為主題。汪涵尋訪湖南、北京等地的“現代隱士”,拜訪沿襲傳統(tǒng)手工藝的民間作坊,用散文化的筆法,描寫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桿、墨條、香干等諸多老物件的制作過程。
汪涵認為,即使再忙,也要倡導“慢生活”、“小生活”,只要在快節(jié)奏的狀態(tài)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平衡點,一樣能夠減少焦慮感。和汪涵不一樣,影星孫儷的看法更簡單一些:“做手工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和結果相比,更重要的是享受這個過程。讓自己放松一點,生活的面更廣一點,會更輕松一點?!?/p>
十分熱愛原創(chuàng)商品的臺灣歌星萬芳,同樣迷上了手工DIY,她笑說:“工作滿檔,除了演出外,還有舞臺劇、戲劇主題曲錄音等工作,現在在家做手工藝是讓自己放空與放松的最佳方式。前幾天我回到家超晚,然后又不肯立刻休息,硬是要再花個3個多小時做做手工?!?/p>
明星們熱衷于手工藝,不管有心還是無意,終歸推動著手工藝文化成為流行。而這樣的“代言”,實則是在傳播一種生活理念——用手工溫暖心靈。當我們摒棄雜念返璞歸真,就會發(fā)現,好生活就在手里……
越手工越尊貴
手工藝的價值,當然不僅僅是撫慰心靈,美化生活。王澍說:“手工是機器無法替代的。”所以他‘搶救手工藝,使之與現代施工技術并存,用回收材料手工打造不同于普通商業(yè)項目的“業(yè)余建筑”。在西方人眼里,這是全世界最貴的建筑方式。因為在后工業(yè)時代的今天,附加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的手工藝,早已成為昂貴與奢侈的代名詞。
自有了第一聲機器的轟鳴,地球上就開始回響失落的嘆息。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傳統(tǒng)手工藝逐漸失傳、千篇一律的產品比比皆是。盡管商場里日用品、工藝品依舊琳瑯滿目,但大多數都貼著流水線生產的標簽,人們再也難以感受物件之上潛藏的,工匠藝人的靈魂與情感。陶藝、編織、剪紙、木雕……這些過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傳統(tǒng)手工藝,在當代社會卻成為珍貴的遺產。
時代巨輪下,高端生活的環(huán)保矛頭開始針對大機器與批量生產,人們在反思中邁進后工業(yè)時代。而卷土重來的手工藝,因其個性變成了時尚潮流的代名詞,變成了真正的奢侈品。在許多人眼中,時尚就意味著精湛的手工。珠寶、服飾、腕表、家居飾品、日用品……越是奢侈的廠牌,越熱衷于在產品中注入手工藝元素。
已故時裝設計師伊夫·圣羅蘭曾說:“時尚易逝,風格永存”,這句話一直是時尚圈人士耳熟能詳的名言。而手工藝,無疑就是最為個性的風格。事實上,手工確實是昂貴的。愛馬仕、路易威登、卡地亞、梵克雅寶、江詩丹頓、百達翡麗……無數時尚大牌強調著手工藝的個性與尊貴、藝術性和溫暖情感,在拔高自身品牌高度的同時,也讓“越手工越尊貴”的理念深深印在后工業(yè)時代的核心。
做一個藝勇軍
快速高壓的工業(yè)文明社會,盡管物質極大豐富,但許多人發(fā)現自己的“靈魂”并不滿足——不滿足被毫無個性的流水線產品所包圍,不滿足每一天都千篇一律、乏善可陳,不滿足生活總是踏著程式化、機械化的節(jié)奏……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手工藝的自然性而被吸引。
對很多人來說,手工藝能為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他們可以從頭到尾目睹自己完成整個工作的過程。另外,還讓自己從辦公室的爾虞我詐和現實生活的重重壓力中解脫出來。手工藝人的世界似乎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自由、獨立,手工藝人的工作充滿浪漫色彩。這一切都吸引著更多的人想要投身到手工藝這個領域里去。
或者是為了心靈的滿足,或者為了追尋更為精湛的技藝,又或者為了追尋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管初衷如何,越來越多的人立志成為優(yōu)秀的手藝人,渴望著能用自己的手藝達成自己的夢想。然而無論是創(chuàng)意設計還是傳統(tǒng)手工藝,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為個中高手的,不但需要長期的學習,更離不開良師益友的幫助與提點。
因為種種原因,大多數人并沒有在專業(yè)院校學習的機會,于是他們想方設法四處求藝。從網絡論壇到線下培訓班,從工作室實習生到大師學徒,憑著對手工藝的熱愛,勇敢追逐手工夢想的人們銳意進取,成為名副其實的“藝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