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
大概每一個從鄉(xiāng)村走出來的人,都有一段童年捉蟬的記憶。
最容易捉的是蟬的幼蟲,我們那里也叫“知了猴”。捉“知了猴”沒有過多的技巧,只需一個手電筒,一個方便袋就可以了。時間應(yīng)該選擇在傍晚,在小河邊、小路邊等任何生長樹木或莊稼的地方,只需一棵樹一棵樹地摸過去,便可以有不菲的收獲。倘是白天下過一場雨,則收獲可以更多一些。
捉到的“知了猴”回家后用水洗凈放鹽腌上,第二天早上用油煎了吃,香酥可口,非常解饞。這也是當(dāng)年我們那些小伙伴們冒了被荊棘刺破、被蚊蟲叮咬的危險去捉它們的原因。
蟬的成蟲捉起來則相對要難一些,手法也較為多樣。
最原始的一種方法是冒了被牛踢的危險,拔了牛尾上纖細(xì)的長毛,一端打一個活結(jié),做成一個拇指般粗細(xì)的套子,另一端則牢牢地拴在一根長長的竹竿兒上。然后,輕輕地來到大樹下面,慢慢地把套子舉過蟬的頭部,從它頭上套下去,輕輕地一拉就可以把蟬套住了。不過,這種方法,牛毛用一次就斷了,套蟬時也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巧,所以,往往收獲甚少。
再一種方法,是在竹竿上系一個塑料袋,輕輕地舉到蟬的身邊,然后迅速地一罩,讓蟬束手就擒。這種辦法比第一種辦法要好,不過,由于塑料袋這一目標(biāo)過大,往往還沒等它舉到蟬身邊,蟬就已經(jīng)飛走了。
還有一種方法是粘蟬。這種方法是先和一小團(tuán)面,然后在清水中搓洗,留下面筋,稍一晾曬,便是粘性極強(qiáng)的粘料。使用時,只需取少許粘在竹竿兒頂端,輕輕地舉上樹去,然后接觸到蟬的翅膀即可。這種方法成功率很高,只要粘料充足,一上午粘幾百只蟬不在話下。
晚上照蟬的方法我們不太使用,但它的成功率卻更高。這種方法需要至少兩個人的配合。選擇沒有月光的晚上,找一處白天多蟬的小樹林,然后在空地上燃一堆火,找個身強(qiáng)力壯的小伙子挨棵晃樹,蟬由于受到驚嚇,便紛紛鳴叫著飛到火堆邊來,而接下來的工作只是彎腰把那些蟬撿起來。
當(dāng)然,這只是童年的游戲罷了。后來,在法布爾的《昆蟲記》中看到:“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兒的生活。它掘土四年,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裳,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笨赐赀@些的時候,才突然感覺到不經(jīng)意中曾經(jīng)充當(dāng)了一個冷酷的殺手,扼殺了多少壯美的生命。這等兒時的游戲,現(xiàn)如今是再也不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