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代,在“整軍經武、救亡圖存”的思潮影響下,他走上了戎馬生涯,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閻、馮反蔣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1949年1月傅將軍率部起義,順利地實現了北平和平解放,完整地保存了北京這座舉世聞名的文化古城。
1895年6月27日,傅作義出生在山西臨漪的一個農民家庭。青年時代,在“整軍經武、救亡圖存”的思潮影響下,他走上了戎馬生涯。1918年他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后,在閻錫山的晉軍系統(tǒng)任職,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閻、馮反蔣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
9·18事變后,日本侵略者長驅直入,傅作義對此痛恨之極,他提出“寧做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的口號,并規(guī)定部隊早晚點名時,要高呼“不惜犧牲,以雪恥辱”的誓詞。1933年5月,傅將軍率59軍在北平外圍的密云、懷柔一線,同日軍西義一師團6000余人展開惡戰(zhàn),敵人憑借裝備的優(yōu)勢,在飛機、大炮、坦克的配合下,日夜狂攻,中國軍隊也愈戰(zhàn)愈勇。但此時坐鎮(zhèn)北平的何應欽,奉南京政府之命,勒令傅作義部隊停止戰(zhàn)斗,撤出陣地。傅將軍聞此極其憤怒,他說“只有日方先撤,我們才能撤,否則,我軍決不后撤”。是役,除重創(chuàng)日軍外,傅將軍指揮的59軍也有很大傷亡。1936年,他不顧蔣介石、閻錫山“不可輕啟戰(zhàn)端”的阻撓,提出“守土有責,不容坐視”,毅然決然進行了威震中外的綏遠抗戰(zhàn),一舉收復了被日偽軍占領的紅格爾圖、百靈廟等北疆戰(zhàn)略要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氣焰,鼓舞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抗戰(zhàn)意志和救亡熱情。
北平和平解放是傅作義將軍在十分困難而又復雜的情況下,克服重重阻力,掃除大量障礙,冒著生命危險實現的。
北平和平解放的最大阻力來自蔣介石。早在1948年11月初,遼沈戰(zhàn)役剛結束,在南京政府召開的軍事會議上,蔣介石用封官許愿的伎倆,拉傅將軍南撤,對傅將軍慰勉有加,并表示要安排傅將軍任東南軍政長官,此后所有軍隊都歸傅將軍指揮。對于蔣介石這種安排,傅將軍心中清楚,但他不能斷然拒絕,只能裝出滿有信心的樣子,對蔣介石說:“我對華北局勢不像別人那么悲觀,我自信還有扭轉華北危局的辦法。堅守華北是全局,退守東南是偏安。南撤方案非萬不得已時不宜實行”。蔣介石同意了傅將軍的說法,傅將軍安全返回北平。回來后,傅將軍立即致電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商談和平合作事宜。
12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北平城。此時,蔣介石并不知道傅將軍與共產黨已有聯(lián)系,先后派徐永昌、鄭介民、蔣緯國到北平勸傅將軍南撤,這一切都被傅將軍拒絕了。傅將軍的又一大障礙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遍布北平城內要害防地,為了防止意外,他果斷地將蔣系部隊的建制打亂,調整要害防地的部署,用自己的部隊替換蔣系部隊。
1949年1月,據守北平的國民黨傅作義部隊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形勢迅猛發(fā)展和中共地下黨向他積極工作的情況下,被迫接受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條件。傅作義1月22日發(fā)表文告,宣布自22日開始停戰(zhàn),傅作義屬下的20萬軍隊撤離市區(qū),開到城外指定地點聽候改編。
北平和平解放順利地實現了。從而免除了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完整地保存了北京這座舉世聞名的文化古城。
傅作義說,爭取和平解放,我是冒著三個死來做這件事的。一個是和共產黨打了幾年仗,不了解我的人可能要打死我;二是蔣介石和他的嫡系部隊,隨時都會殺害我;三是咱們內部不了解情況的人,也可能要打死我。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