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臣 陳林
自去年夏天開播以來,《舌尖上的中國》為億萬觀眾所喜聞樂見并產生較大影響。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這部從多側面充分發(fā)掘中華美食,展現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精致深厚和源遠流長的專題電視片,在讓人感到祖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也悄然撥動了大家的心弦……
然而頻道一換,你也會不由得被身邊各種問題食品所震驚,尚在記憶中的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乃至地溝油這些名字還遠遠未能從人們的腦海中消退之時,卻又烙印上了毒生姜、老鼠肉、注水牛等許多新的污跡。于是人們只得非常無奈地在美食崇拜、誘惑與問題食品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吃,還是不吃?
問題食品屢屢再現
下面,是從近期諸多問題食品的新聞報道中拮取的幾個典型案例——
鴨肉鼠肉冒充牛羊肉:2013年3月,內蒙古包頭公安機關破獲騰達食品有限公司制售假劣食品案,現場查獲冷凍肉6?郾4噸、成品假牛肉干14?郾6噸,以及“一滴香”“牛膏1號”等調味料。經鑒定,假牛肉干中大腸桿菌等嚴重超標。2010年以來,該公司使用鴨肉等為原材料,生產假劣牛肉干、羊肉干,銷往全國15個省區(qū)市,案值600余萬元。
2013年2月,江蘇無錫公安機關在無錫、上海兩地統(tǒng)一行動,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63名,搗毀黑窩點50余處,現場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噸。2009年以來,犯罪嫌疑人衛(wèi)某從山東購入狐貍、水貂、老鼠等未經檢驗檢疫的動物肉制品,添加明膠、胭脂紅、硝鹽等冒充羊肉銷售至蘇、滬等地農貿市場,案值1000余萬元。
據悉,自今年1月25日以來,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偵破各類注水肉、假牛羊肉、病死肉、有毒有害肉制品犯罪大要案件38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04名,現場查扣各類假劣肉制品2萬余噸。
毒生姜:2013年5月,央視報道山東濰坊姜農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種植生姜,所產生姜不僅對人體危害巨大,而且還會污染地下水。據悉,“神農丹”主要成分是一種叫涕滅威的劇毒農藥,50毫克就可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由于外商對農藥殘留檢測非常嚴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農藥,“毒生姜”只用于內銷。
“毒生姜”事件被曝出后,包括廣州、江蘇和山西等多個省市開始對轄區(qū)內菜市場上的生姜開展大規(guī)模的抽檢行動。僅廣東江南市一個果蔬市場就檢出銷毀了兩個批次1960公斤毒生姜。這讓普通市民不由感嘆:如果抽檢行動來的更早些,恐怕“毒生姜”早就無處遁形了。
注水牛:2013年央視《焦點訪談》報道,石家莊市稽查人員聯合警方,對市區(qū)東部一家大型屠宰窩點進行突擊檢查,執(zhí)法人員沖入宰殺現場時,窩點人員正在為活牛注水。據窩點人員交待,一頭牛平均注水一二百斤,最多注水量達到牛體重的40%。在一段知情人提供的視頻畫面里,人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有屠宰戶在給牛注的水里,添加了白色粉末狀和膠狀物質。知情人告訴記者:加的東西有膠粉、鹵粉,有防腐劑,最普通的是加泡打粉。
天價“日本牛肉”:央視《每周質量報告》2月3日報道稱,北京、上海、武漢售賣的“神戶牛肉”要么用國產牛肉冒充,要么賣的是沒有經過檢疫的走私牛肉。我國從2001年始全面禁止進口日本牛肉,緣由是日本為瘋牛病疫區(qū)。國家質檢總局瘋牛病檢測實驗室主任馬貴平在接受采訪時說,人可能通過食用被瘋牛病污染的牛肉或食品感染瘋牛病,也可能通過已經得了瘋牛病的人的血液感染,目前瘋牛病無藥可治。
京祥小肉串檢出致病菌:年初,北京市質監(jiān)局在對市場監(jiān)督抽查時發(fā)現,北京市魯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袋裝“京祥”小肉串,不僅過氧化值超標,同時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傷口化膿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嚴重感染。
地溝油火鍋底料:去年起上海一家名為福辣火鍋的川菜店被曝光將餐飲垃圾用于熬制“紅油”,從而成為顧客食用的“火鍋底料”。事發(fā)后不久,店主及員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黃浦區(qū)檢察院批準逮捕。日前在庭審中被告鄭嬪說,用餐飲廢油熬制火鍋底料所需“紅油”的想法,來源于一次重慶考察。
病死豬臘肉:被告人宋某全、李某芝、黃某華互相轉手把7000斤病死豬肉制成臘肉、香腸或者將部分豬肉碎塊調味銷售。程某仔在其經營的肉制品店將病死豬與正常豬肉混合后制成肉丸銷售,銷售金額達40萬元。記者2月4日從佛山中級人民法院獲悉,佛山專門從事這一行的8名成員被一鍋端,且近期審判獲刑。
問題食品頻現的原因
經營者唯利是圖、藐視法律是問題的直接因素。隨著現代農業(yè)和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食品產業(yè)規(guī)模迅速擴張,但企業(yè)質量管理意識、能力及道德素養(yǎng)卻遠遠落后。不少不法分子抱有“金錢至上,利潤第一”的觀念,不守道德底線,不講誠信,致使所生產出的偽劣假冒產品成為危害食品安全的直接原因,從眾多案例中了解,企業(yè)之所以出現各種各樣質量問題,尤其重大安全問題,除極少部分因為技術問題、設備不合格、手段落后等等,絕大部分質量危機問題都是企業(yè)明知故犯,有意而為之,企業(yè)在重大利益面前鋌而走險,甚至有些造假手段已經蔓延成為某些特定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
監(jiān)管難,一些地方和部門監(jiān)管缺失,對違法行為打擊不力。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指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業(yè)經營以小規(guī)模家庭經營為主,是一個現實狀況,很難去改變。據國家質檢總局兩查中調查的60085個生產企業(yè)中,10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yè)占94?郾9%,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的企業(yè)或生產廠點占79?郾4%。生產企業(yè)規(guī)模太小、太多、太過分散,便增加了監(jiān)管的難度。另外,約80%的糧食、70%的肉類、50%的蔬菜都要依靠外地供應。食品產業(yè)鏈不斷外移和拉長,也直接影響到產業(yè)鏈的透明度,增加了追溯監(jiān)管的難度。再者,還有一些監(jiān)管屬嚴重缺位,或打擊不嚴,懲罰不力,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為了地方利益,反倒成了“保護傘”,甚至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沒有起到有效的規(guī)范、管理、打擊、懲罰的作用。
環(huán)境污染也是造成問題食品頻現的重要原因。如今環(huán)境污染問題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首要因素。其中水污染問題最為突出。七大水系總體水質比上年好轉,但除珠江、長江總體水質良好外,松花江為輕度污染,黃河、淮河為中度污染,遼河、海河為重度污染。湖泊富營養(yǎng)化問題依然突出,四大海區(qū)近岸海域中,南海、黃海近岸海域水質良,渤海為輕度污染,東海為重度污染。其次,土壤污染已成“燃眉之急”。我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郾5億畝,用污水灌溉的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200萬畝,合計超過1?郾8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上。土壤污染已越來越對公眾健康構成危害。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鐵珩說,土地污染已直接導致了食品質量的下降。據估算,全國每年因受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另外,農藥和獸藥對食品源頭的污染也是重要問題。
法律視野下的食品安全
人們普遍認為,刑法作為保障法必須擔當起保護食品安全最后防線的職責。那么如今的情況如何呢?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的積極作用。1997年刑法從食品安全到食品衛(wèi)生都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而2011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對新刑法的食品犯罪立法又做了進一步修改。具體體現是(一)對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也必須“既打又罰”,并且取消了限額罰金的規(guī)定。(二)對食品犯罪“刑要科、錢必罰”提高了處罰標準。還取消了拘役刑,使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起刑點升為有期徒刑。對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沒有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只要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也可以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加大了處罰刑期:“生產、銷售假藥;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都加大了刑期(直至死刑)和罰款。在經濟犯去死刑化的大背景下,對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處罰可謂嚴厲。(四)將食品安全監(jiān)管的瀆職,從瀆職罪中單獨剝離出來,增加了食品監(jiān)管瀆職罪。為對追究監(jiān)管人員的刑事責任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標準。
二、依然存在的法律和執(zhí)行上的問題。盡管如此,可是目前發(fā)生的嚴重食品安全問題,說明依然存在著以下法律法規(guī)問題:(一)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認定不確。目前歸屬于刑法分則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實際上,食品安全犯罪侵害的法益是多層面的,既包括國家對食品衛(wèi)生和食品安全的監(jiān)督管理秩序、市場自由競爭的秩序,還包括不特定多人的生命權、健康權及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F行刑法規(guī)定中罪刑失衡不足以打擊犯罪,嚴重的食品安全犯罪更應定性為危害公共安全罪。(二)經濟處罰低標準和輕經濟賠償致使犯罪成本過低。以三鹿奶粉案件為例,雖然總賠償金額高達11?郾1億元,但是賠償的僅僅是患兒十八歲以前的醫(yī)療費,受害人沒有獲得足額賠償;而且企業(yè)高管及中層管理人員從違法經營中獲利豐厚,卻因為其行為是職務行為而沒有承擔任何民事賠償責任,這是我國法律上的空白,也是許多企業(yè)高管敢于犯罪的根本原因之一。(三)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不足。食品安全的行政執(zhí)法存在的現實困境,導致很多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無法移交給偵查機關。(四)尤為嚴重的是對監(jiān)管部門瀆職行為的監(jiān)督不力。每當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人們會想這事到底該由誰來管?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組成部門來看,目前對外正式公布的有13個,包括國家發(fā)改委、科技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環(huán)保部、農業(yè)部、商務部、衛(wèi)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等。但實際上由于食品安全監(jiān)管牽扯到多個部門,眾多監(jiān)管部門在職責上存在重疊交叉,貌似大家都要管、大家都能管,到最后卻是互相推托、監(jiān)管不力。甚至于個別行政執(zhí)法機關基于部門利益的考慮,以罰代法、姑息養(yǎng)奸,結果是多頂“大檐帽”管不好一頂“破草帽”。在近年眾多的食品安全犯罪中很難看到有監(jiān)管部門及責任人因瀆職行為受到刑事處罰。
三、消費者應增強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保障食品安全,不僅是政府和企業(yè)的責任,也是消費者組織自身不斷發(fā)揮作用達到自我保護的過程。所謂自我保護能力,一是指消費者的自我教育水平,二是指非政府性質的消費者組織。借助消協是消費者維權的一個重要渠道。消費者協會的作用主要是依法調節(jié)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的糾紛,咱們國家現在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是一個基本法,另外還有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比如合同法、價格法等,這些法律構成了一個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體系。另外,在“消法”里面規(guī)定了消費者和經營者解決糾紛的渠道,第一條是和解,第二條是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第三個是向行政機關申訴,第四個是要求制裁,第五個是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五條渠道消費者可以任意選擇,消費者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的時候,應該說清情況,提供相關證據以及提出訴求,消費者協會會按照法律法規(guī),為消費者進行調節(jié)挽回損失。
令人欣喜的是,在筆者發(fā)文之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13年5月初發(fā)布了《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督忉尅访鞔_了危害食品安全相關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提出了相關罪名的司法認定標準,統(tǒng)一了新型疑難案件的法律適用意見,為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編織了刑事法網,對于進一步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打擊力度,在全社會形成預防和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良好氛圍,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針對食品安全監(jiān)管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3日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也指出,最近“摻假羊肉”、“毒生姜”事件接連發(fā)生,加重了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這些雖然只是局部的、苗頭性的問題,但影響惡劣,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視、嚴格監(jiān)管、嚴厲打擊,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亂,要讓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價,決不能再出現問題奶粉那樣的信任危機。
隨后,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也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規(guī)劃財務司負責人王小巖說,近些年來發(fā)生的三聚氰胺、地溝油、瘦肉精等危害較大,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不法分子故意犯罪造成的。目前在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問題十分突出,一定要嚴厲打擊,讓那些為了謀財不惜害命的人傾家蕩產、人頭落地。
(責編: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