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峰 商倩倩
打孩子,促使孩子流浪的最后一股力量
到了開學(xué)的日子,曉敏跟爺爺奶奶說:不去上學(xué)了。爺爺和奶奶認(rèn)為,不去上學(xué)也好,曉敏在學(xué)?!巴禆|西”的事太給自己丟人了。
村里很多人靠種牛蒡賺錢,到了種植季節(jié)都是雇人幫忙,干一天給40塊錢。奶奶讓曉敏去幫人種牛蒡,曉敏不干。又不上學(xué),又不干活,奶奶覺得曉敏耍賴。
恰好當(dāng)時三叔回來探親,爺爺奶奶就讓三叔帶曉敏去北京見見世面。三叔在北京開了個店鋪賣五金,小日子過得挺滋潤。到了北京后,卻發(fā)現(xiàn)三嬸不太愿意收留曉敏。曉敏是個有自尊心的孩子,也不愿寄人籬下。三叔就在家附近租了個房子,讓曉敏一個人在那里住。三叔也覺得,曉敏該打工賺錢了,于是給她找了個超市導(dǎo)購的工作。
曉敏才13歲,正是玩樂、做夢的年紀(jì)。雖然曉敏按三叔的意思跟超市負(fù)責(zé)人謊報自己已經(jīng)18歲了,但是舉止行為卻脫不了孩子氣。她把可樂瓶子顛過來倒過去,讓超市負(fù)責(zé)人看得心煩意亂。曉敏還是想上學(xué),她拿了一支筆,帶回了住處。超市負(fù)責(zé)人、三叔、爺爺、奶奶又把這解釋為“偷竊”。奶奶在電話里一提起這件事,就恨得咬牙切齒:“別人對你那么好,你怎么就不知恩圖報呢。給你找那么好的工作,你還改不了偷東西的毛病,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曉敏煩躁地堵上了耳朵。
曉敏說,丟了工作的日子她只能一個人待在出租房里,什么也干不了,很無聊。有一天她出門溜達,來北京這么久,她還不知道北京到底啥樣子。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直到有民警發(fā)現(xiàn)她一個人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就把她帶回派出所,問她家里的電話。曉敏本想說爸爸的電話,這樣民警就會因為跟爸爸交流困難而放棄,她不敢說三叔的電話,怕回去挨揍。可鬼使神差,曉敏說出來的恰恰是三叔的電話。
三叔把曉敏帶回家后,果然劈頭蓋臉地一頓胖揍。三叔還在門外加了一把鎖,防止曉敏再亂跑。有時候三叔晚上喝了酒會來訓(xùn)斥曉敏一頓,喝醉了酒的人下手更是沒輕沒重,曉敏終于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跳窗逃走了。她覺得外面的世界再不濟,至少是自由的,至少沒人再打她。
那些在救助站的日子有溫暖的朋友
外面的世界很復(fù)雜,但曉敏很懂得保護自己,只在派出所附近溜達,警察給她的好印象在小時候那次因為“保護費”報警時就留下了。當(dāng)民警發(fā)現(xiàn)了她,她再也不說三叔的電話,也不說自己家在哪里,回到家又將面臨無盡的指責(zé)和棍棒,她寧愿選擇自由的生活。
民警把曉敏送到了北京通州救助站。救助站里的日子真苦,雖然有的吃有的住,但是每天一大早曉敏就要和其他流浪兒童起來鍛煉,重復(fù)一個動作:蹲下起來,起來蹲下。曉敏最后受不了了,說出了老家地址。
曉敏被通州救助站移交到了濟南救助站。在她眼里,濟南救助站就像天堂一樣。在那里,曉敏享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那里太好了,有暖氣,石叔叔、子陽叔叔、呂奕姐姐都對我很好,山東大學(xué)的哥哥姐姐們也去看我們?!?/p>
對于曉敏來說,能在救助站結(jié)識一些跟自己有類似經(jīng)歷的小伙伴,是更難得的事,大家彼此之間沒有歧視,更沒有人再指責(zé)她?!八械墓ぷ魅藛T都能理解我。我在救助站有朋友,可以一起玩、一起說話。我希望能在濟南上學(xué)……”
小姑娘文文,是曉敏在救助站結(jié)識的最好的朋友。文文早年被父母送人,后來又被收養(yǎng)人家送了回去。父母在濟南打工,她就從廣西一路扒火車來到濟南。父母不要她,她被濟南救助站暫時收留。“就算在濟南撿垃圾,也不想回家”,這是曉敏和文文的共同想法。
濟南救助站再好,也只能是暫居之地。曉敏被救助站工作人員送回爺爺奶奶家時,家門口圍滿了指指點點的人,爺爺奶奶覺得特別丟人。曉敏不愿意下車,村里人生拉硬拽把曉敏推到家里。曉敏只待了一刻鐘,她就又跳上了救助站的車。臨走,爺爺塞給曉敏一件棉衣,怕孩子在外邊凍著,那時正是數(shù)九寒天。
母親的猶豫再次讓孩子心碎
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跟曉敏的媽媽聯(lián)系,希望媽媽能收留曉敏,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電話這端,曉敏聽出了媽媽的猶豫,她哭著扔了電話。
王麗麗后來解釋了她的“猶豫”,因為自己已經(jīng)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現(xiàn)在有一個9歲的男孩兒。丈夫當(dāng)然不同意冒出一個前夫的孩子來打破家庭的安寧。丈夫聽說過這個孩子的遭遇,知道她出去流浪過,他害怕有這樣經(jīng)歷的孩子來到家里會帶壞自己的孩子,自己作為一個繼父能不能與孩子相處好也是一個很大心結(jié)。
手心手背都是肉,王麗麗愁得茶飯不思。丈夫心疼她,最終同意去救助站接曉敏“回家”。
曉敏卻是死活不去,她還記得在救助站的車上跟媽媽通話時,媽媽的猶豫不決帶給她的痛苦和絕望。王麗麗一跺腳,回家了。
救助站最終還是要把孩子送回家,曉敏想:那就回到家之后再出去,換個救助站。這是曉敏跟別的流浪兒童學(xué)到的。從濟南救助站出來后,曉敏去過濟寧救助站,去過泰安救助站,去過聊城救助站。曉敏還是希望能回到濟南救助站。她在濟南的馬路邊上邊溜達邊尋思:“怎么還沒警察來找我?怎么還不把我送到濟南救助站去?”
對于未來,曉敏的想法迥異于同齡人,“我可沒說要在救助站呆一輩子。夏天我們出去流浪,冬天我們再回來?!?/p>
濟南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再次跟曉敏溝通,希望曉敏能回到媽媽家里,接受媽媽的愛。
這次,曉敏同意了。她說:這是給媽媽一次機會。
心理咨詢師分析:
曉敏三番五次離家出走,是因為她覺得外面比家中溫暖。
在濟南市救助站,有暖氣,有同齡的朋友,還有一些大朋友帶著玩,曉敏有了許多之前沒有過的體驗:溫暖、友誼、關(guān)注、理解……在家里,雖然爺爺奶奶很愛曉敏,但方法不對,曉敏感受不到溫暖。
孩子被送回來后,家長的焦急、擔(dān)心很容易變成憤怒、丟人等常人都有的反應(yīng),讓孩子感覺不被接納。比如:家長明明很擔(dān)心孩子,可見了孩子后,又說狠話:你怎么不死外邊?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關(guān)心和重視。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長的壞情緒,不可能用大腦去理解家長背后的擔(dān)心,他們感受到的都是家長不接納的情緒。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重,家長的反向表達會形成一股力量,把孩子再次推出去。所以,家長在找到孩子后,一定要消化掉那些負(fù)面的情緒,正向表達你們的愛,表達擔(dān)心!
你可以擁抱住孩子,并用愛的語氣表達你們是多么擔(dān)心;聽孩子講講在外面的經(jīng)歷,并以此判斷孩子有沒有受到傷害;詢問孩子的感受,在外面什么感覺、在家里什么感覺,一般來說,外面的經(jīng)歷雖然新奇,總不如在家里舒適、有安全感,如果孩子感覺外面比家里更溫暖,家長就要仔細(xì)聽聽到底是什么讓孩子舍得拋下父母,離家出走;知道原因后,不要嘲笑孩子,更不要因為聽到真話而憤怒或灰心,或認(rèn)為孩子小題大做,能讓孩子離家出走的,對孩子來說一定不是小事。
告訴孩子,離家出走是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但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如果覺得父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并承諾一定會重視。
曉敏很幸運,她三番五次地出去,沒遇到壞人,是因為她懂得保護自己,比如在公安局周圍溜達,在醫(yī)院里過夜。不妨也跟你的孩子講講自我保護的重要。
濟南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在離家出走的孩子當(dāng)中,女孩比男孩多。家長們不要以為女孩膽小不敢離家出走,正是因為她們的敏感、早熟,她們離家出走的可能性反而更大。暑假是孩子們離家出走的高峰期,家長們一定要多加注意:跟孩子一起豐富暑假生活;不要把錢放在孩子容易找到的地方;聽孩子講講一天發(fā)生了什么,孩子說無聊、郁悶、煩、生氣等情緒時,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這些或許就是出走的苗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