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磊 江用虎
上世紀80年代,安徽省岳西縣文物管理所在對全縣文物進行普查時,從民間征集到一幅清代黃易《溪頭獨釣圖》(見圖)。該圖設色絹本,縱94.5厘米,橫40.5厘米。圖左上題“溪頭獨釣,宗北宛本,小松黃易”。下鈐“黃易之印”白文印、“小松”朱文印。
黃易(1744-1802年),字大易,號小松、秋庵,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書畫家、篆刻家。工隸書,沉著有致,兼喜金石文字。官山東濟寧同知時,曾廣搜碑刻,亦擅畫山水。受清四王(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影響,宗“婁東派”,參以“吳門四家”筆意,用墨清雋,亦善寫梅。篆刻醇厚淵雅,與丁敬、蔣仁、奚岡齊名,為“西泠四家”之一。傳世作品有《岱麓訪碑圖》《開河舟中詩意圖》《梅花圖》等,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并著有《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秋影庵主印譜》等。
清嘉慶、道光、咸豐年間,金石文字考據(jù)勃興,大量金石碑版出土,南北書畫興盛,涌現(xiàn)出一大批有志于此的金石書畫家,黃易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清宮廷畫師自“四王”倡導摹古畫風以來,山水皆以效仿歷代名家之法,尤其五代、宋、元鼎盛時期,這對后期影響甚大。
中國山水畫在五代至北宋初期已超越前代,進入完全成熟階段,畫壇分出北派和南派兩大支。五代、南唐時畫家董源一改雄奇峻偉之法,刻意描繪江南的山村漁舍、林麓洲渚、云霧顯晦等秀麗景色,開創(chuàng)平淡天真的江南畫派特有的風格,成為南派山水開山之祖。
是圖,以描繪江南山水、人物為主體。開卷以近、中、遠三層式構(gòu)圖,墨色淡雅,構(gòu)圖飽滿,畫面豐富,蜿蜒曲折而又交代清楚,層次鮮明;以樹、石、屋舍、遠山近水襯托釣者主題,一派閑逸祥和之江南風光盡情展現(xiàn)出來。近景主題樹木錯落有致,枝葉墨色濃淡虛實,與全局形成鮮明的對比。所繪山石,用長披麻皴法,以中鋒入畫,線條交疊有致,寫味甚足;樹后勾勒屋舍數(shù)間,檐下人物憑欄眺望;溪旁老翁持竿而釣,孩童相背而坐,神態(tài)怡然。河對岸不遠處又有閣樓、屋舍依山傍樹而建,更襯托出群山的雄奇壯麗。畫中遠景山石突兀而起,層次幽深,墨色清淡雅致,畫面景致簡明,虛實相生,意境幽僻清寂。雖逸筆草草,但更顯渺茫之氣。
從畫法上看,作者一改董畫嚴謹細致之風格,而參以元、明諸家空靈蒼茫之法,使畫意內(nèi)涵深厚,意境醇和,具有典型文人畫特色。觀此畫構(gòu)圖用筆,應為黃易早期作品。(責編: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