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富
王先生的經(jīng)歷,其實是目前冠心病從發(fā)病到診斷治療的一個縮影。和王先生一樣,許多人都認為, 診斷冠心病必須要做冠狀動脈造影。甚至認為,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唯一方法。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診斷冠心病的方法日臻完善。最早主要是根據(jù)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癥狀和體征)、心肌酶學檢查和心電圖特征來診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和冠心病心肌梗死。近年來,發(fā)展出許多新的檢查方法和技術,如放射性核素檢查、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成像等。
冠狀動脈造影雖然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它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作為一種檢查手段,并不適合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只要進行無創(chuàng)的核素心肌灌注顯像(MPI)就可以診斷病情。
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在冠心病診斷方面具有準確、無創(chuàng)傷、費用少等優(yōu)點。相比作為“金標準”的冠脈造影,核素心肌顯像是一個重要的“預判斷”。
打個比方說,冠狀動脈好比用于灌溉農田的水渠,心肌好比農田里的水稻,農民更關心的是水稻的長勢,如果水稻長勢好,說明養(yǎng)料和水分供給充足,農民就不需要去修水渠;一旦哪塊稻田里的水稻出現(xiàn)枯萎,說明這塊稻田缺乏養(yǎng)分,農民只需要去修理供應這塊稻田的水渠就可以了,而不必要修理全部的水渠。因此,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就是觀察水稻的長勢(心肌有無缺血),而冠狀動脈造影(也包括多排CT冠狀動脈成像)則是觀察水渠是否有堵塞(血管有無阻塞)。
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確定了心肌缺血的部位,就確定了有病變的冠狀動脈??梢詭椭_定治療方案。即:如果心肌灌注顯像正常,首選內科藥物治療;如果有心肌缺血,就應進行冠脈支架術或冠脈搭橋術。對放過支架或做過搭橋手術的患者,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可以評價療效;可以觀察有無新的心肌缺血出現(xiàn)。對于已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可以幫助評估其預后狀況及估測危險度。即:如果心肌灌注顯像正常,預示一年內心臟事件(心肌梗死、心臟猝死等)的發(fā)生幾率小于1%。
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MPI已經(jīng)成為心肌缺血首選的無創(chuàng)性檢查手段,它不僅能夠精確評價患者負荷和靜息狀態(tài)下的心肌血流灌注,明確有無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的面積、程度和部位,而且在冠心病的危險度分層、預后判斷和治療方案制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已經(jīng)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整理 袁冬蘭 編輯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