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燕
《蝙蝠和雷達》一文采用對比的寫法,說明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蝙蝠的聽覺十分靈敏。“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蓖高^“極細的電線”“靈巧地避開”等詞匯,我們不得不為 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lǐng)嘆服。在第一次試驗中,“蝙蝠飛了幾個鐘頭,鈴鐺一個也沒響,那么多的繩子,它一根也沒碰著?!逼渲校耙粋€”“一根”這兩個看上去很普通的詞語,用在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中,卻表達了很不普通的意思——蝙蝠飛行中沒有出現(xiàn)一點失誤,它的飛行本領(lǐng)真高??!而這都要歸功于蝙蝠那敏銳的聽覺。這也是科學(xué)家為什么“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的真正原因。
與之前靈敏的蝙蝠相對比,被塞住耳朵、封住嘴的蝙蝠,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它們“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借助“到處亂撞”和“響個不?!钡仍~語,我們不難感受到離開了耳朵和嘴,蝙蝠飛行的本領(lǐng)就變得一塌糊涂了。這也正印證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結(jié)論。
抓住重點詞語,對比閱讀,你不僅能夠深切感受到蝙蝠和飛機夜間飛行的奧秘,而且能夠享受、品味到語言文字的樂趣。
(摘自《求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