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春
小學三年級是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個年級,經(jīng)過前兩年的學習,升入三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事物、看圖說話、寫話、遣詞造句的能力。在這猶如種子發(fā)芽,但又未破土而出的特定環(huán)境和特殊條件的制約下,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起步作文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娕d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寫作的愿望,引導學生快樂寫作呢?
一、作前多種形式的準備,激發(fā)寫作興趣
教師要想方設法針對寫作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活動,再現(xiàn)生活情景,加強作文前的情感體驗,以喚起學生的記憶,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情感。加強作前準備,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變“要我作文”為“我要作文”。
1.開展活動,激發(fā)興趣
根據(jù)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的特點,我們可以在課前的幾分鐘玩一些小游戲,如老鷹捉小雞、丟手帕、捉迷藏等;做一些小實驗,如浮起來的雞蛋、燒不壞的紙杯等。本學期三年級的一節(jié)作文課,我?guī)ьI學生自制降落傘,學生們興味盎然,在習作中寫出了制作的過程:“我先用剪刀把塑料袋剪成正方形,然后將線剪成一樣長短的四根,接著把四根線的一端分別扎在方便袋的四個角上,最后把四根線合在一起系在鑰匙圈上,我的降落傘制作好了?!敝谱鹘德鋫阒螅?guī)ьI學生到草坪上放飛降落傘,習作中出現(xiàn)了這樣精彩的語句:“我把降落傘用力向上一拋,只見方便袋鼓了起來,像個大面包似的飄悠悠地慢慢向下降落,我高興地喊:‘降落傘飄起來了!”“開始放飛了,我使勁往上一扔,降落傘在我頭頂上飛,就像小鳥在空中盤旋一樣,最后穩(wěn)穩(wěn)降落?!弊寣W生親身經(jīng)歷,抓住學生的興奮點,然后指導學生有重點地去寫,學生們就有話可寫了。
2.再現(xiàn)情景,激發(fā)興趣
在上作文課之前,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再現(xiàn)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校一年一度的運動會上,我用相機抓拍了一些鏡頭,在作文教學時,以圖片的方式再現(xiàn),學生們看到自己在運動會中的畫面,特別激動,回憶起了當時激動人心的場面。運動會上轉瞬即逝的動作、神態(tài)被畫面定格了,學生們能再次仔細觀察,由當時的無意注意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有意觀察,語言生動形象。如:“只見徐閃閃手臂有節(jié)奏地前后擺動,邁開大步往前奔跑。沖刺時,他緊閉雙眼,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臉上的肌肉似乎也跟著節(jié)奏一抖一抖的?!蔽疫@樣將他們帶入情境,充分調動他們的習作積極性,使他們觀察得更細致入微,描寫得更生動。
3.借助童話,激發(fā)興趣
小學生們都愛聽故事,我們可以讓他們在作文起步時挖掘已儲存的信息,借助童話的形式展開想象和幻想,激發(fā)習作興趣,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張揚個性。比如在一節(jié)作文課前,我先講述了一個童話故事的開頭:“有一天,小松鼠想到倉庫里吃一顆核桃,它來到倉庫一看,大吃一驚,原來倉庫里的核桃一個都不見了。它連滾帶爬地喊道:‘不好啦,不好啦,倉庫里的核桃全被偷走啦!”講到精彩處,我故意不講了,讓學生們續(xù)編故事。學生們的想象都很豐富奇特,有的認為根據(jù)倉庫周圍樹叢中的腳印形狀能找到小偷;有的猜測是老鼠趁大家不注意挖了地洞偷偷運走了;有的想象小松鼠的核桃是賣油餅換來的,核桃上會有油漬,讓小動物每人拿一個核桃放在清水盆中,誰的核桃上有油漬誰就是小偷……只要想象合情合理,故事結構完整,我就予以肯定,最后讓他們各自寫作,拓展他們的思維。
二、作中多種方法的指導
1.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評論,這無疑是很難的。對中年級的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接觸事物,仔細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三年級的學生只會在圖片上按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還不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因此,在具體觀察生活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導。
如在指導習作《吹泡泡》時,我先吹出幾個泡泡,讓學生觀察,并讓他們說出他們看到了什么,學生說出了“五彩繽紛、五光十色、大小不一”等詞。接著,我讓學生們自己吹泡泡感受一下自己是怎么吹的,伙伴們是怎么吹的,于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句子:“他們有的鼓著腮幫吹,有的撅著嘴吹,有的跑著跳著吹,我自己小心翼翼地吹?!辈賵錾峡诊h起了許多泡泡,學生們玩得很盡興,我讓他們注意觀察泡泡的顏色、形狀,他們說出來的句子令我驚嘆。劉陳睿說:“你瞧,我的泡泡形狀不一,大的像氣球,小的像珍珠,有的串在一起像糖葫蘆。”李好說:“你瞧,我的泡泡透明、透亮,像個大水晶球?!比缓笪易寣W生觀察陽光下的泡泡是怎樣的、風吹時又是如何變化的。黃佳雯后來在文章中寫道:“輕輕一吹,小棒上立刻冒出了好多的泡泡,這些泡泡一個挨著一個,擠成了一團,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些泡泡上出現(xiàn)了五顏六色的浮光,美麗極了!”季張洋寫道:“大泡泡飄起來的時候,小朋友的臉也映在了泡泡上?!崩罴t艷寫道:“微風吹來,一個大泡泡把小泡泡吞進了肚子,就像大魚吃小魚。”郁時的觀察細致入微:“一個橢圓形的泡泡懶洋洋地從吸管里出來了,伸了個懶腰,變圓了。五彩的泡泡水在透明的泡泡上打滾,真是漂亮極了?!弊詈笪矣肿寣W生比賽吹泡泡,看看誰的吹法最新奇、最有趣,誰吹出的泡泡最漂亮,學生們再次全身心地投入游戲與觀察中,精彩的語句脫口而出:“老師,我發(fā)現(xiàn)陳俁的泡泡吹得特別大,特別圓,這些泡泡被風一吹,像喝醉了酒的漢子,東搖西晃。”“只見同學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是‘手槍發(fā)射,有的是‘熒光棒一甩,更多的是嘴對著吸管吹。無數(shù)泡泡飄浮在空中,把我們的校園裝扮得像泡泡世界?!痹谶@種情境中,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并且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方法,寫出的作文真實有趣。
2.鼓勵學生把語句說具體、生動
經(jīng)過兩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都能把句子說通順、說完整了。進入三年級后,學生該如何把句子說具體,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呢?我覺得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化敘述性語言為描述性語言。一位俄國作家舉過這樣的例子:“有個小銀元落在地上”這個句子不夠好,應該寫成“有個小銀元從桌子上滾了下來,在地上叮叮當當?shù)靥?。描述性的語言表現(xiàn)出了銀元的聲音和動態(tài),這樣的句子有了靈性。我們可讓學生學著把原來作文中的句子換成另一種說法,如通過模仿與思考把“太陽升起來了”換成“一輪紅日從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要變平淡無味為生動形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習作時用上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如三年級上冊的習作《秋天的田野》,在指導學生觀察稻穗時,學生說:“稻穗成熟了,沉甸甸的?!蔽乙龑W生仔細地觀察其中的一株稻穗的樣子,讓他們把話說具體。他們有的說:“你看,那一株稻穗被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腰,像駝背的老爺爺?!庇械恼f:“沉甸甸的稻穗被壓彎了,像金鉤似的?!庇械恼f:“那金黃的谷粒飽脹得快要裂開肚皮了?!边€有的說:“它們搖晃著腦袋,在向農民伯伯表示感謝?!庇^察整塊稻田時,我引導學生仔細想想遠看稻田像什么,起風時像什么,學生說:“無風的時候,一望無際的田野一片安靜,遠看就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張金色的地毯。一陣風吹來,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著一浪,向前涌動,可壯觀了?!痹诹曌髦校扔骱蛿M人的運用能讓文章增色、增趣。
三、作后各種途徑的展示,保持寫作興趣
學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我就對文章中的閃光點進行及時的肯定,如別致的題目、較好的開頭或結尾,或者一兩處比較自然的過渡,或者是對某一事物有獨特感受的句子等,使學生欣喜地看到自己正在進步,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寫好作文。同時,我還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展示學生的作品,如我利用晨讀或放學前的幾分鐘朗讀學生近期的優(yōu)秀作文,并張貼在班級習作園地里;利用網(wǎng)絡平臺上傳學生的習作,將優(yōu)秀作文投給報紙雜志;每月評出班級寫作小能手,給予鼓勵。
總之,以興趣為先導,才能打好三年級學生的習作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習作水平,使他們享受到習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