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思
2011年,香港著名戲劇導演林奕華完成了四大名著改編系列的第三部《賈寶玉》,并啟動了內地、香港、臺灣等地的第一輪百場巡演。林奕華的劇本、何韻詩的反串、黃偉文的歌詞,再加上令人瞠目結舌的顛覆性改編,夾雜著爭議與褒貶不一,引來話劇界一番熱烈討論。
第一輪巡演時,《大武漢》本想為讀者列一份觀劇指南,“你可以去毗鄰武漢XX地看《賈寶玉》……”卻終因距離而作罷:跨省追一出話劇,代價未免太高。慶幸的是,今年3月,該劇再度從廣州起跑,進行內地11個城市的第二輪巡演,“武漢”赫然在列。
賈寶玉的扮演者是個女人,十二金釵都穿時裝,何韻詩會有粵語獨白與演唱,掀起大婚蓋頭下的不是寶釵而是黛玉……忘掉你曾讀過無數遍的原著吧,這是一出與《紅樓夢》迥然不同的現(xiàn)代劇,它所表達的是當代人的情感與思想,只是套用了一個名著的外殼。但不變的是對自我的尋找與追逐,和對愛情永恒的信仰。
何韻詩:賈寶玉的不二之選
在導演林奕華看來,完美的賈寶玉扮演者只有兩人:張國榮與何韻詩。張國榮已逝,中性氣質的何韻詩成為林奕華的不二之選。
“出柜”宣言后,何韻詩的同志身份并沒有為《賈寶玉》帶來負面影響,反倒更加貼合了劇中人物的氣質,當她以“少年維特”又有點“彼得潘”式的后現(xiàn)代裝扮出場時,原著里那個泡在女人堆里,秀氣得近似于“娘娘腔”的賈寶玉,此刻有了許多種不一樣的身份。
何韻詩的中性氣質成為一種獨特的美麗,它無法簡單的歸納為“女扮男裝”又或者是“巾幗英雄”,而是一種刻意模糊的性別界限,讓愛情不再只是原始的交配和繁衍的附屬物,成為真正的“為愛而愛”。
從失去記憶的懵懂、到初到賈府的活潑好動;從讀西廂的大無畏,到葬花的溫柔纏綿,何韻詩扮演的賈寶玉,層層疊進,抓出了賈寶玉這個角色細膩的感情變化。
不同于電影,對于一出一定要“聲若洪鐘”、“大鳴大放”、“動靜皆宜”的舞臺劇,很難用臉部的細微表情,或者輕微的肢體語言去“做戲”。但是,何韻詩還是盡可能的選擇了內斂的方式,去表達某些細膩的情感。
徹底的顛覆,《賈寶玉》不是《紅樓夢》
時代、傳統(tǒng)、文化……《紅樓夢》猶如一個可以無盡挖掘的寶藏,時至今日,對它的研究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賈寶玉》則從這個寶藏中抽出了人物關系與感情線,從原著中選取二十個片段重新架構,填進現(xiàn)代人對愛情的理解與看法。
簡單到簡陋的舞臺,成為《賈寶玉》的一大爭議,灰色的水泥墻,四周是林立的鋼筋,這哪里是《紅樓夢》中繁花似錦的亭臺樓閣?原來大觀園的人事紛爭不再,唯留下賈寶玉尋愛而來。
看林奕華的戲,最大的挑戰(zhàn)大抵是來自時間,他的戲從沒短過三個小時,《賈寶玉》更破天荒接近四個小時。對觀眾來說,看《賈寶玉》的另一大挑戰(zhàn)便是角色轉換。
除了何韻詩扮演的固定角色賈寶玉外,十二金釵在角色上自由出入、靈活轉換,導演像魔術師用帽子變戲法,角色轉換之快讓觀眾目不暇接。人人都是林黛玉、薜寶釵、賈政……甚至上一秒是晴雯,下一秒立刻變身劉姥姥,有時臺上還會同時出現(xiàn)兩個晴雯、四五個林黛玉的場景。
劇情還時?!按┰健被噩F(xiàn)代,在選書一幕,史湘云穿著鴨蛋綠短裙趴在桌子底下,一條腿高高的翹著等賈寶玉來尋找她。被找到之后,她拿出一本香港八卦雜志叫寶玉看,封面是何韻詩與容祖兒的緋聞,這段利用演員自己的八封緋聞對現(xiàn)實進行反諷,實在很討觀眾喜歡。
重回大觀園,賈寶玉的自我救贖
故事從賈寶玉歷經賈府的興衰與人間的歷劫,重返天庭開始。他本可以做神仙,與成為絳珠仙子的林黛玉逍遙快活,卻選擇重返人間,再次經歷一遍喜怒哀樂,即使一切不能改變。
于是,賈寶玉再度和觀眾一起,經歷那些我們早已熟悉的故事。從薛寶釵出場,金鎖和寶玉的信物開始,再到和黛玉讀西廂、和眾金釵解花簽。別離好友琪官,被父親鞭責,再到黛玉葬花,海棠花開,晴雯補裘死去——終于到了失玉、大婚。
重走一次自己,原本無法理解的感情得到徹悟。叛逆的寶玉被父親責打,心中不忿;但重新經歷過的寶玉,經歷過父親的逝去,他突然在那一刻領悟到了父親的艱難。他打自己的兒子,是因為害怕兒子得罪王爺,全家因此遭罪;所以他不忍打愛子,卻又不得不打;當年的賈寶玉,豈會明白父親如斯心思?此刻早已知曉何時會與父親陰陽相隔,再也無法相見的賈寶玉,剎那間全明白了父親的心思,那份在原著里埋藏在故事深處的父子之情,此刻躍然而出。
賈府在表面歡樂融洽的氣氛里,一直暗藏殘酷肅殺。在這當中,最不怕事、最不怕人、最懂得反抗的晴雯,也是首當其沖的祭品。她無所畏懼、不怕犧牲,是生命里青春的投射,而這殘酷的青春,最終也給了她殘酷的結局。她在死前撕下自己的指甲,贈給寶玉當遺物,決絕而去;舞臺上,賈寶玉手中的紅色指甲,剎那幻化為晴雯冰冷的尸體,抱著晴雯的寶玉大聲吶喊,那一幕的震撼直擊心靈。
大婚時配曲是吹得讓人失魂落魄的嗩吶,硬生生的將喜慶的婚曲變奏為詭異冰冷的出殯曲,金釵們簇擁著的迎婚隊伍,也隨著這詭異莫測的音樂變成了送葬的隊列。此刻已經恢復了所有記憶的賈寶玉,當然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會是如何:王熙鳳的掉包計、蓋頭下的薛寶釵,還有病亡的林黛玉。他揭開蓋頭,卻發(fā)現(xiàn),蓋頭下,真的是林黛玉——賈寶玉驚訝了,他害怕這次命運不一樣,會影響到后面發(fā)生的一切。所以他送回了林黛玉,重新迎來薛寶釵。一切都重回正軌,海棠花謝,繁華落幕,重回天庭,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青春、對抗與妥協(xié)
重回人間的賈寶玉,是反叛而對抗的。他拒絕了“上面”的安排,放棄了一個神仙的身份,原本以為能夠改變曾經的結局,卻最終無能為力。他依然選擇了接受那個原著里的命運安排,看著黛玉病故,重回天庭。最后那一幕,警幻仙姑告訴他,絳珠仙子在等著他。他走了過去,我們沒有見到變成仙子的林黛玉,在賈寶玉那期待的步伐里,故事就這樣落幕。
這或許對于觀眾是一種諷刺:我們最想看到的那個無憂無慮生活在一起的結局,其實已經不必要去看了,因為,幸福的人個個相似,只有不幸的人,才各個不同。
最后的大幕上打出的“青春”二字,這是對抗命運的理由。正因為你我都青春,所以才不應該束縛于命運的安排,勇敢的與之對抗。
如果能夠給賈寶玉一個真正選擇的機會,讓他對抗命數,這故事是否更加令人回味?對抗命運的結果,通常都不會那么理想。只是,如果也給臺下的你,看這文章的你,一個對抗命運安排的機會,你,會不會勇敢一點呢?